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其皮损为多形性,如斑、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肥厚及苔藓样变等[1].本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我科从1999年8月至2000年4月收治20例颅脑外伤后持续昏迷的患者,20例患者并发了程度不一的湿疹,通过药物治疗及全面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颅脑外伤 持续昏迷 湿疹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权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医疗卫生工作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护理专业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医疗卫生工作 社会和谐
  • 简介:目的探讨PICC配合动脉留置针持续留置减轻早产儿疼痛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胎龄28~32周的早产儿按人院单双月份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入院后均按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留置PICC,动脉留置针持续动脉留置以供采血之用;对照组予留置静脉留置针,需要留取动脉血标本时即时采血。使用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制定的早产儿疼痛量表评定早产儿住院期间疼痛行为,观察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情况、住院时间和颅内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早产儿疼痛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且体质量增长快,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配合动脉留置针持续留置可明显减少对早产儿疼痛刺激,减少早产儿疼痛次数,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因而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体质量增长加快。

  • 标签: 早产儿 PICC 动脉留置 疼痛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作用,以此提升急诊科护理带教水平。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4月来我院急诊科实习的 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带教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对教师带教和理论知识水平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不仅可以改善传统带教模式潜藏的问题,还能提高急诊科护理专业学生综合学习水平带教满意程度,对于提高急诊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和后期工作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急诊科护理 带教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于子宫肌瘤临床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将 90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组课题,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 9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 n=45例)、对照组( n=45例)。临床护理期间,两组患者均需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还需接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扩散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 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 2月到 2019年 2月,随机选取 100例患者参与此次研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有 50例。常规组中护理人员运用 PICC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意在提升 PICC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患者 PICC埋置管使用中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是 4.00%,常规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是 18.00%,比较两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于持续改进 PICC护理质量有着积极意义,减少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PICC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术后负压持续吸引的效果。方法:从医院随机选择54例腰椎骨折患者,将术后负压持续吸引应用于实验组中,在对照组中应用普通引流。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平均引流量明显更多、术后7d平均体温明显更低、恢复正常体温时间明显更短、切口换药次数明显更少,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术后负压持续吸引,效果满意。

  • 标签: 腰椎骨折 术后负压持续吸引 临床应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降低压疮发生率的原因。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期间的住院患者 65 例, 2019 年 1 月 -12 月期间实施常规流程压疮管理,记为对照组,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期间施行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压疮管理,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压疮发生率上,观察组( 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 4.62% )( P < 0.05 ),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 96.92% )显著高于对照组( 73.85% )( P < 0.05 )。 结论: 在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压疮 护理满意度
  • 简介:下肢骨牵引是利用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达到复位或维持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1].在临床上,很多下肢骨折的病人需要用牵引架进行骨牵引以达到术前肢体的固定,防止骨折对血管、神经的二次损伤,为手术创造最佳的手术时机.然而目前使用的下肢骨折牵引架存在一些问题。

  • 标签: 牵引架 下肢骨折 持续牵引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 门诊患者共126例,收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成甲(2017年1~12月,常规护理)、乙(2018年1~12月间,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组,各63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质量:乙组>甲组(P甲组(95.24%>84.13%)(2=4.203,P=0.040)。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门诊护理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 124例,选择抽签方式把患者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2例,其中,干预组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亦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使得患者的康复效果更佳,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比较低,因此,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组不断改进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采用静脉输液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择90例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处于2019年01月至2020年03月,为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成立静脉治疗组,不断改进护理的质量,分析患者在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前后的护理总满意度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在为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后,患者对我院医护人员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有所提高,而且相比未成立小组之前,患者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也有所减小,P

  • 标签: 静脉治疗组 护理质量 应用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诊科护理带教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 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随机抽取本院急诊科接收的50名实习生;给予统一编号后按照单双数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在护理带教中给予传统带教方法(n=25)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n=25),以对比的方式探析两种带教方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以及兴趣评分均相比常规组较高,两组相比(P<0.05)。 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学生的带教质量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可用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急诊科 护理带教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减轻糖尿病患者手指采血时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7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94例),观察组首先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程序进行疼痛体验管理,并对我院现行的血糖测定操作流程进行优化,使用优化后的操作方法进行手指血糖监测,对照组则按照原有流程进行操作,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的手指血糖监测疼痛评分(2.09±1.28)分低于对照组(4.32±1.59)分,满意度评分(93.35±2.17)分高于对照组(74.37±4.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在改善手指血糖监测的疼痛体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糖监测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并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进行普通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则基于原基础上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够确保患者得到更加细致的护理,以此满足其基本要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今后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续护理质量改进 心内科护理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 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 PICC护理的 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n=60),观察组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静脉护理小组,其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存在有显著优势,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 PICC护理中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改善 PICC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PICC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案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某市医院数据库中调选资料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将其中2017年6月-2019年5月入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临床组患者以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进行护理,比较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临床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临床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改进时,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案,能够明显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应用评价 护理满意率 心内科
  • 简介:摘要:已有的大量的临床治疗案例表明,人性化管理模式可以减轻儿童患者的痛苦,提升治疗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儿科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内容,探讨了推进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推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减少患儿患病期间的痛苦。

  • 标签: 人性化管理模式 儿科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持续性护理在高脂血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接收的64例高脂血症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20年5月,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持续性护理,对比两组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护理前HDL-C、TG、LDL-C和TC比较,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

  • 标签: 高脂血症 持续性护理 血脂水平
  • 简介:手术后通过留置针静脉输注既满足了病人补液及用药的需求,又避免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血管的破坏,但部分病人在术后留置输注期间发生了上肢肌肉损伤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了发生此种情况的原因、治疗、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以引起临床护理人员重视,有效预防此类情况发生。

  • 标签: 持续静脉输注 肌肉损伤 护理方法 留置针 手术后 临床护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