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予以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对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4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以及41例健康受检者选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实验组;健康受检者为参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清肌红蛋(124.83±35.78);高敏C反应蛋白(17.32±2.87);心肌肌钙蛋白(5.67±2.98)。参照组血清肌红蛋(68.94±12.24);高敏C反应蛋白(5.82±2.43);心肌肌钙蛋白(0.42±0.13)。实验组血清肌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指标高于参照组,对比创意具备统计学含义P

  • 标签: 血清肌红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实施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清肌红蛋白检验,随即比对组间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清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期间实施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可对患者病症起到有效判定,为后期病症诊治起到精确依据作用,有着较强可行性,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红蛋白 急性心肌梗塞 血清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患者以及研究组各个时间段的cTnI水平、Myo水平、CK-MB水平数据。结果:研究组cTnI为(4.89±1.04)μg/L,Myo为(191.47±37.29)μg/L,CK-MB为(87.37±10.43)U/L。研究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发现,cTnI水平和Myo水平先升高再降低,CK-MB水平持续升高。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0.05,研究结果有意义。结论:在应用血清肌红蛋白检验之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更为准确,医生能够根据检验结果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和肽素(copeptin)是精氨酸加压素原C末端的一部分,其在渗透压调节、心血管功能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和肽素作为一项新的生物标识物可以代替精氨酸加压素(AVP),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肌钙蛋白(cTnT)是当心肌损伤后,释放入血液血液循环系统中,一般于4-6个小时开始升高,被认为是目前诊断AMI的最特异的生化标记物。近年研究发现,和肽素联合肌钙蛋白(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病变程度及预后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和肽素 肌钙蛋白T
  •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入院时进行心电图、彩超及生化检查,另取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55~75岁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观察两组自身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超敏C反应蛋白应首先作为病变提示,临床应具体结合超声以快速诊断。当诊断明确后超敏C反应蛋白仍可作为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象,观察比较两组人群不同时期的hs-CRP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浓度逐渐下降,且在3周后逐渐趋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每个时间段HS-CRP浓度相比,差异皆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S-CRP浓度较健康人群高,且随着病情的恢复其HS-CRP浓度将逐渐回归到正常水平。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52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现症状之后,分别在0-2h以及2-4h对这些患者进行静脉血采血,然后分别对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进行检测。另外设置对照组,从体检健康的人群中随机选出50人,对其同样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相比于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对于患者H-FABP的检测,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都出现了水平显著较高的现象,(P<0.0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更加符合要求。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均比较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K-MB,说明血清cTnI具有更宽的诊断窗口,是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和特异的重要指标,具有更为广阔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cTnI 血清CK-MB
  • 简介:摘要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yocardial injur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MINS)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短期病死率等密切相关,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规检查敏感度或特异性不高,易延迟诊断甚至误诊,早期诊断MIN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文章通过介绍MIN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提高对MINS的重视,尽早发现和诊断MINS,从而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文章对MINS的研究进展和超敏肌钙蛋白T (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 hs-cTnT)在MINS的诊断及其预后预测价值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hs-cTnT在MINS诊断及其预后预测价值将被进一步关注及研究,并将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及时、可靠、可信的检测结果,为减少非心脏手术的心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提供更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 超敏肌钙蛋白T 治疗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小板,心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5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院进行体检且检查结果健康的50例对象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血小板,心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结果:联合检测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方法检测(P<0.05); 观察组hs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RDW、PLT、MP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心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依据其水平高低评估病程变化情况,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疗效的评估均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小板 心肌肌钙蛋白 联合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对12h内就诊的缺血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选取以胸痛为主诉的12h内发病的疑诊急性心肌梗死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AMI103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将AMI患者分为0~3h、4~6h和7~12h组,检测其前白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前白蛋白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发病0~3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为23.70%[95%可信区间(CI):17.00%~31.94%]、特异性73.33%(95%CI:57.79%~84.90%)、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1.04;随发病时间延长,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增加,发病7~12hP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33%(95%CI:44.58%~61.90%)、57.78%(95%CI:42.24%~72.01%),同期hs-cTnT及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56%(95%CI:90.16%~98.18%)、80%(95%CI:64.95%~89.91%)、78.52%(95%CI:70.45%~84.92%)、73.33%(95%CI:57.79%~84.90%),与hs-cTnT及CK-MB相比,发病7~12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准确性低于hscTnT及CK-MB。结论前白蛋白在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预警价值,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特异性较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前白蛋白 预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损伤患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0例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实验组进行心肌酶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对照组单独行心肌酶检测,然后对血液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D-D、cTnT和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及肌钙蛋白(cTn)联合检测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肌钙蛋白具有高度心肌损伤呢特异性和灵敏度,血液中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直接反应心肌损伤程度,并能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金标准,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假阳性率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损伤 心肌酶谱 检测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在心肌肌钙蛋白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建立参考区间至关重要。然而通过何种恰当的筛选标准选择合适参考人群,还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忽视此问题将会导致错误的医疗决策。参考上限取值随检测技术提高而变更。探讨参考人群选择问题在国际尚未达成一致。筛选标准的替代生物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及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的关系。建立心肌肌钙蛋白参考区间还需考量的因素及研究方案。针对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的种族特异性问题,应建立并应用性别和/或年龄特异性参考区间。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 高敏感心肌肌钙蛋白 参考区间 第99百分位参考上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循证的方法比较三种不同肌钙蛋白测试方法,以评价其在临床诊断的效能以及相关性。方法分别用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POCT(ALFA和IIumasis)测定65例疑似ACS患者肌钙蛋白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灵敏度分别为89%、79%、60%;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比较,肌钙蛋白浓度cInT>=0.4ng/ml(电化学发光法)时,相关Y=5.1124x-0.1672r=0.9925。肌钙蛋白浓度cInT<0.4ng/ml(电化学发光法)时,相关Y=4.35X+0.36,r=0.43。结论(1)各方法灵敏度差别较多。(2)各方法的差别主要存在于低水平浓度(微小心肌损伤),而中高水平浓度(AMI)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电化学发光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eTnI与病毒性心肌炎(AMI)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结果508例阳性中VMA占60例,AMI占391例,共有31例出现延迟反应。结论定性检测CTNI可早期了解心肌细胞受损,有助于VMA及AMI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肌钙蛋白 固相免疫层析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ST段下降幅度(STR)和肌钙蛋白T峰值的影响。方法首次AMI的412例老年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血糖〈7.0mmol/L)156例;B组(血糖7.0~11.1mmol/L)135例;C组(血糖〉11.1mmol/L)121例;分析3组患者急诊PCI术后90minSTR与血浆肌钙蛋白T峰值的相关性。结果C组患者PCI术后90minsTR〉700较A组显著减少(17.96%vs51.49%,P〈0.01),B组患者PCI术后90minSTR30%~70%与血糖水平的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PCI术后,STR〉700的患者肌钙蛋白T峰值低于STR〈30%患者[(0.033±0.018)ng/Lvs(0.107±0.055)ng/L,P〈0.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组肌钙蛋白T峰值升高与血糖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399,P=0.001)。入院时血糖水平与肌钙蛋白T峰值呈显著正相关,入院时血糖水平越高,血清肌钙蛋白T峰值升高越明显。结论入院时血糖升高的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较好的控制血糖对于此类患者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糖 肌钙蛋白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