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360例住院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入选者均合并感染;采集血液、痰液以及粪便,进而利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对采集标本完成相应的培养,然后通过细菌生化鉴定与药敏试验,对入选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148株菌株,革兰阴性菌72株,所占比重为48.65%;革兰阳性菌45株,所占比重为30.41%;真菌18株,所占比重为12.16%;其他菌种13株,所占比重为8.78%。(2)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包括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替苄西林、头孢噻吩,耐药性分别为97.7%、84.6%、95.2%、80.3%、72.4%。耐药性偏低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0%。(3)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分别为93.6%、64.8%、54.9%、53.4%。耐药性偏低的有四类,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为0%。结论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混着易引发院内感染,对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耐药性偏低;因此,基于临床治疗期间,需合理、科学地选取治疗药物,以此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老年肿瘤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肿瘤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活动主题,通过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肿瘤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结果品管圈活动使肿瘤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从73%提高到92%;护理人员预防跌倒考核成绩由平均73.5分提高至平均95.2分;进步率和目标率均有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肿瘤住院患者预防跌倒措施知晓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 标签: 跌倒 预防措施 知晓率 品管圈 肿瘤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所接收并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按照入院接收治疗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前30例为比对组,后30例为研究组,比对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差距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皆小于比对组,P<0.05。结论:患者的心理情绪对病情以及治疗效果都是有影响的,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同时,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进行配合,将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能够将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对病情有例。

  • 标签: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 住院化疗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0例住院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入选者均合并感染;采集血液、痰液以及粪便,进而利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对采集标本完成相应的培养,然后通过细菌生化鉴定与药敏试验,对入选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148株菌株,革兰阴性菌72株,所占比重为48.65%;革兰阳性菌45株,所占比重为30.41%;真菌18株,所占比重为12.16%;其他菌种13株,所占比重为8.78%。(2)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包括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替苄西林、头孢噻吩,耐药性分别为97.7%、84.6%、95.2%、80.3%、72.4%。耐药性偏低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0%。(3)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分别为93.6%、64.8%、54.9%、53.4%。耐药性偏低的有四类,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为0%。结论: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混着易引发院内感染,对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耐药性偏低;因此,基于临床治疗期间,需合理、科学地选取治疗药物,以此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老年肿瘤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于改善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并研究分析其心理状况。方法:收治60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将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并对其行常规护理干预,将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中并对其行心理护理干预,此次研究时间从2023年1月开始,到7月结束,对以上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后,可明显发现其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心理状态良好,且医患关系较好,该种护理方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住院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放射肿瘤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性学科,对于刚进入肿瘤科临床的住院医师来说短期内不易掌握,作者主张将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教学应用到理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同时要求 住院医师参与多学科会诊,培养他们影像诊断及科研能力,加强对心理学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加强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放射 肿瘤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例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该院2005—2008年累积的2211例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分析,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找到致医疗费用过高的主要因素。结果:恶性肿瘤住院费用主要受病种、平均住院日、手术、药费、材料费等因素影响。结论:加强对平均住院日、药费、材料费等可控因素的控制,可有效地控制过高的住院费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医疗费用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感染情况。方法对270株病原菌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增高。结论严格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及播散。

  • 标签: 住院患者 细菌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方法采用“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及“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百分比表”对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较差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护理问题,严重者可影响疾病的康复及病人的身心健康。〖HTH〗结论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较差,多存在短暂的睡眠障碍,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可改善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该院建立“住院患者的就医体验”的服务模式及运行效果,以通过“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优质的便捷服务。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建立“患者服务中心”,就医便捷性、投诉解决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评价“住院患者的就医体验”实施效果。结果通过患者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总门诊人次、收入院患者人次、总业务收入较建立前1年分别增长了6%、10%、11%;投诉有效处理时间(30.85±10.35)min,明显短于实施前(55.28±36.35)min;受访者满意度高达(98.07±1.67)%,明显高于实施前(91.7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就医体验”优化医疗资源使用,简化繁琐的服务流程,缩短业务办理及等候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住院患者 就医体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以人的健康马中心的护理观念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健康人一旦进入患病者角色,往往由于人院後诸如环境陌生、人际关系改变、缺乏信息交流等因素,使患者产生消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的失调有时甚至会超过实质性器官对身体的损害。笔者认为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的心理护理,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 实质性器官 健康人 护理模式 护理观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分析影响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方法基于第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于2021年1—3月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家三级肿瘤医院开展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对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描述,并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我国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 417例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49.8%;患者年龄以35~59岁为主,占56.0%,平均年龄为52.8岁。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为98.90%,对医院膳食服务、等待入院时长以及医院提供的心理疏导服务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78.75%、92.40%和94.11%。此外,中西部地区、拥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其他医保类型、乳腺癌患者、尚未确定是否有术后转移、自评健康状况恶化、疫情影响下住院诊疗被延后的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较低。结论我国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就医满意水平整体较好,未来应更加关注肿瘤患者的膳食服务及心理指导服务。

  • 标签: 患者满意度 医院,专科 肿瘤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肿瘤住院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2月本院血液肿瘤住院患者60例,依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A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B组负性情绪指标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运用于血液肿瘤住院患者中能显著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值得采纳。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血液肿瘤 人文关怀护理 抑郁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应急处置。方法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肿瘤内科180例住院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预防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VTE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升高,观察组D-D、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1.11%、0,低于对照组(7.78%、6.67%,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较好反映肿瘤内科住院患者VTE危险度等级,可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内科 住院患者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内科住院患者VTE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对VTE临床护理的应急处置予以讨论,以期对VTE患者的识别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使患者受益。方法院2017年3月—2019年8月收治的肿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VTE患者36例作为病例组(A组),未发生VTE患者3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B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检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者可能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PE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占比66.7%,DVT症状表现为肢体肿胀占比53.6%,为VTE的主要临床特征;A、B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制动(>3d)、心功能不全史、甲状腺功能减退史为VTE的危险因素(P<0.05),BMI升高、D-二聚体水平、VTE(Padua)风险评分≥4分为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近年来肿瘤患者VTE发生率逐年上升,对于此类人群,极易发生VTE,应注意VTE早期预警,采取必要的预防护理措施,规范抗凝药物的使用。

  • 标签: 肿瘤内科 住院患者 危险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讨论肿瘤内科住院的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对临床护理的应急处置方法。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3月份-2021年3月份期间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这100例病人当中有50例病人确诊了静脉血栓栓塞症。这5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外50例病人则为同时期住院但未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病人的各项资料以及检查指标等进行分析了解病人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因素。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的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后,病人出现深静脉血栓在性别、年龄以及吸烟史情况进行比较后,P>0.05,说明差异无意义。而对心功能不全史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情况进行比较显示P

  • 标签: 肿瘤内科 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应急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引起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并讨论临床护理应急处置方法。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病例组纳入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参照组纳入未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后续收集两组的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并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的判定标准。结果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参与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包含BMI、D-二聚体、甲状腺功能减退、制动(>3d)、心功能不全等,均通过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应急处置预案对其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其身心康复。

  • 标签: 肿瘤内科 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