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7 个结果
  • 简介:模糊性和因模糊性产生的不确定性是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模糊性内在表现为在法律与道德、法律与宗教的边缘不清,甚至法律内部诸如民法与刑法,行政法与刑法也并非泾渭分明。其外在表现为法律立法语言模糊不清,存在诸多"半影地带",司法判决理由模糊。模糊性给司法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量刑失衡的问题。我国受"重定罪量刑"的刑法思想影响,加之司法不独立,其人事、财政均受制于行政机关,且司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而量刑不均衡表现尤甚。为了更好地描述量刑中的模糊现象,根据量刑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提出基于模糊评价方法来解决量刑失衡问题,以强奸罪为实例,通过对案例进行考察和研究,从中提取强奸案共同的量刑情节和权重值,建立了基于模糊批评方法的量刑系统,实证研究发现,该模糊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减小量刑失衡问题。

  • 标签: 量刑失衡 刑法模糊性 隶属度函数 权重 酌定量刑情节
  • 简介:为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现公平与正义,有必要实行量刑建议制度。量刑建议制度运作的核心在于,量刑规则的建立、量刑建议内容的详细而具体且在判决书中予以全部表达、量刑建议的庭审吏锋这三方面内容的确立。

  • 标签: 量刑建议 提出方式 提出程序 配套制度
  • 简介:据2004年5月23日《新京报》报道,山东省淄博市某法院创造性地研发了一套“规范量刑软件管理系统”,法官在审判刑事案件时,只需将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输入电脑,轻点鼠标,电脑就会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对该被告人适当量刑,电脑量刑结果将作为法院判决的重要依据。

  • 标签: 量刑 被告人 法院判决 判刑 审判 法官
  • 简介:试析影响量刑的因素李克非在中外审判实践中,都不乏这样的现象:适用同样的法律,对同一犯罪案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法院、在不同的法官手里,量刑结果却不同。例如,美国联邦判决差异协会曾做过一次专门性调查,对同一案件,一个富有的51岁的无犯罪前科并承认逃避...

  • 标签: 影响量 法官 法律意识 罪刑法定主义 犯罪人 惩办与宽大
  • 简介:量刑问题通常被学界视为刑法理论的缩图,在英美,量刑更是刑事法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李斯特曾把刑罚裁量权视为法官在黑暗中摸索的偶然与随心所欲的决定。立法活动追求公正的一般化,而司法活动体现了个别公正,那么,在量刑活动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如何作用才能达到量刑的最大公正呢?

  • 标签: 量刑 自由裁量 量刑公正
  • 简介: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强奸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共犯实施奸淫而部分共犯未奸淫得逞或者自动放弃奸淫行为的,对于未实施奸淫的共犯,或者认定为强奸既遂,或者认定为强奸未遂或者中止,判罚不一。在是否成立轮奸问题上,分歧也很大。判罚分歧的背后,涉及的是共犯责任基本理论问题的争论。中国共犯制度从实质上看,虽然应归属于“一元共犯制”,但共犯理论却受到德日等国“二元共犯制”理论的强势影响,并波及司法实践。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对中国现有共犯制度的性质与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试图引入国外的共犯理论解决,反而造成判罚的混乱。中国现有的共犯制度对于强奸共同犯罪定罪量刑的分歧能够从容应对。对于强奸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共犯实施奸淫而部分共犯未实施奸淫的,在定罪上应一体把握,“一部既遂,全部既遂”,在量刑上则应区别对待。轮奸是强奸罪加重情节,应以客观上是否真实存在为量刑适用的依据。

  • 标签: 强奸共同犯罪 正犯 “一元共犯制” “二元共犯制” 轮奸
  • 简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自杀行为背后存在着第三者的教唆。对教唆者的行为如何评判,在法律上,具有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对教唆自杀的定性问题,理论界至今还未形成通说。很多专家学者呼吁把教唆自杀行为独立入刑。诚然,司法实践中把教唆自杀行为定性为故意杀人罪的惯例还没有足够的法理依据,因而备受质疑。然而,教唆自杀行为完全可以视为教唆者没有履行其先前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而构成的不作为犯罪,就如同其他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一样,教唆自杀行为应当被认定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教唆自杀行为无须独立定罪,一样能够适用刑法评价。

  • 标签: 教唆自杀 不作为犯罪 故意杀人
  • 简介: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兼具实现刑罚的社会正义与个别正义、权衡量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重要价值,同时,量刑自由裁量权的不当行使也会带来擅断裁判、机械裁判、司法腐败等负效应。因此,如何规范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行使便成为了一个世界性课题。美国的《量刑指南》对规范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我国量刑规范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性。在我国现有的法制环境下,我们量刑规则的制定应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粗疏后精细的原则.在实证分析既有判例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与我国法律制度相适应的量刑模式。

  • 标签: 法官 量刑自由裁量 《量刑指南》
  • 简介:本案系上海市首起因侵犯国际标准文件著作权而被公诉的刑事案件,并被国家版权局列为"2014剑网"行动重点案件。该案中,法院认定ISO、IEC国际标准文件属于我国法律保护的作品,被告人王某通过网络销售盗版ISO、IEC国际标准文件的行为系《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所指的"复制发行"行为,并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基于刑事谦抑原则,只将从被告人处查获的部分侵权ISO、IEC国际标准文件计入被告人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数量。

  • 标签: 2014剑网 ISO IEC 国际标准文件 侵犯著作权罪
  • 简介:对我国量刑建议采纳情况的实证分析表明:尽管法官群体对量刑建议的主观评价不高,但其客观上确实对法官量刑产生了实际影响,表现为量刑建议的刑度上限对法官量刑发挥了“天花板作用”,同时,在量刑建议刑度范围内的量刑呈现“轻刑化”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量刑建议高采纳率与准司法化量刑建议形成机制、协商式量刑建议采纳机制等机制性因素有关,侦查决定型、案卷笔录中心的诉讼构造和报应刑为主的并合主义刑罚理念则是根本因素。应当以量刑程序正当化为目标,对量刑建议采纳机制的非诉讼化、采纳标准的结果主义进行改造。

  • 标签: 量刑建议 采纳率 机制 案卷笔录 并合主义
  • 简介: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 标签: 韩国 刑事诉讼 量刑基准制度 司法改革 量刑委员会 量刑调查
  • 简介:<正>刑罚裁量(Strafzumessung),或称量刑,是法院用以确定犯罪行为法律后果的裁判活动,在一般意义上包括选择刑种、确定刑量、决定缓刑等内容。[1]量刑概念的外延可能因立法体例的不同而在不同司法辖区之间存在差别,如在采刑罚与处分双轨制的国家和地区,决定处分的种类与期限也属于最广义的量刑[2],而中国语境下,广义的量刑还包含了决定是否免于刑事处罚以及选择法定刑档次。[3]量刑概念的核心含义,

  • 标签: 刑罚理论 选择法定刑 基准刑 刑罚目的 量刑情节 司法问题
  • 简介:兵团某农牧团场电工张某因蓄水池急需用电抽水,便来到6000伏高压线路电闸处。发现电闸被打开,却未看到“有人作业,禁止合闸”的警告牌(该警告牌掉落在高压线杆底下的草丛里)。张某误认为此时已无人作业,便合拢电闸将电路接通,致使正在高压线上作业的李某和刘某受电击而死亡。

  • 标签: 误合电闸行为 致人死亡 定罪标准 故意杀人罪 意外事故
  • 简介:近年来利用交通工具进行“碰瓷”犯罪的情况屡有发生。对于“碰瓷”犯罪行为的定性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领域都颇具争议。“碰瓷”在北京方言中的原意是故意与别人发生碰撞、摔物,借以讹诈他人的行为。近年来出现的“碰瓷”多是借助汽车故意与他人相撞,以讹诈他人财物的行为,对于此种犯罪的定罪理论界观点不一,各地司法机关的判例也不甚一致,争议较大。笔者认为根据不同情况,“碰瓷”行为可以构成以下犯罪:

  • 标签: 犯罪行为 碰瓷 定罪 他人财物 交通工具 司法实务
  • 简介:非法行医是1994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后才正式提出的。在此之前,由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无证非法行医还是实行鼓励政策。随着改革开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无证行医对公民生命健康的危害日显突出,严重损害了公共卫生管理秩序。为加强医疗卫生秩序的管理,

  • 标签: 非法行医 医疗卫生事业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加强医疗 无证行医 严重
  • 简介:该说主张在刑事立法中只应规定强奸罪一个罪名,《规定》把现行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分列为强奸罪和奸淫幼女罪两个罪名,应当在刑事立法中明确将强奸罪与奸淫幼女犯罪分别确定罪名和法定刑

  • 标签: 奸淫幼女行为 定罪问题 行为定罪
  • 简介:抢夺罪是介于抢劫罪与盗窃罪之间的一种罪.我国刑法规定对"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从抢夺罪与抢劫罪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异同来看,认为携带凶器抢夺与一般的抢夺犯罪没有性质上的差别,应将"携带凶器抢夺"作为抢夺罪一个从重情节予以定罪量刑.

  • 标签: 抢夺 携带凶器 犯罪
  • 简介:《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该条款是对人民法院定罪专属权的规定,是从立法上确立了定罪权的专属。人民法院具有无可争辩的审判权,伴随这种权力所产生的判决也具有相对的权威性和普遍的约束力。而公安机关的刑事案件侦查权和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仅能够初步确定犯罪,检察机关的公诉部门也只限于指控犯罪。

  • 标签: 检察机关 定罪权 《刑事诉讼法》 人民法院 职务犯罪 第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