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利用Micaps系统的高空与地面实况资料,对2011年2月26日锡林郭勒盟自西向东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雪过程属非典型的北槽南涡型结构,锡林郭勒盟处于华北脊控制之中,脊后有西南涡与蒙古的冷槽结合东移,造成锡林郭勒盟区域性的一次大雪天气过程。

  • 标签: 大雪 北槽南涡 天气分析
  • 简介:1.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林群落分布情况:野生大茶树夹杂在原始森林中,面积宽阔,分布在东经99°2′15″~99°4′21″,北纬23°40′49″~23°44′25″之间;垂直分布海拔2250~2720米,面积373公顷(5595亩)。植被基本为杂木林和(实心)竹林,在茶树生长比较集中的地段,每隔5~10米都有树高15米以上,

  • 标签: 勐库大雪山 野生古茶林 双江勐库茶 中国 分布情况 亲缘关系
  • 简介:利用高空、地面形势场和物理量场等气象资料,对2011年2月26日锡林郭勒盟地区出现的大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雪是在稳定的行星尺度天气系统作用下,受低空切变线配合河套气旋影响,满足了高低空急流耦合提供的动力抬升、低空急流建立的水汽输送及辐合、低层暖湿气流产生的能量不稳定等条件下产生的,属弱冷空气类槽涡型;西南涡(槽)和华北脊对大雪的产生和落区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低层强盛的暖湿气团为不稳定能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通过分析、总结,结合实际预报经验,提出了预报要点和指标.

  • 标签: 大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高低空急流
  • 简介:摘要2018年1月2~4日迪庆州出现了2017年入冬以来的首场大雪天气过程。现用micaps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式演变、物理量诊断分析等分析了500hPa高空形势及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涡度等物理量场特征。得出500hPa图上深冬季节典型的孟加拉湾南支槽建立,逐步加深东移,携带水汽影响云南大部分地区,极易导致迪庆州大雪天气的暴发;垂直速度的强上升运动区、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涡度的正值区与强降雪区表现为很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首场大雪 南支槽 物理量特征
  • 简介:摘要: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汉代。它是一套指导生活尤其是农业的历法,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二零一六年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前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技术对学前教育的观念以及幼儿的发展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信息技术背景出发,开展幼儿园关于大雪节气的主题活动,旨在发掘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有利影响以及加强幼儿时期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 标签: 大雪 二十四节气 幼儿教育 信息技术
  • 简介:1引言随着观测手段的改进,研究方法及工具的增多,人们在暴雨、冰雹等强降水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青藏高原由于观测资料稀少,给牧区雪灾方面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实际困难。特别是近年来,大雪、连阴雪等天气给牧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研究牧区大雪期间的环流特征,湿、热平衡及数值模式的实际可预报性对于提高牧区大雪的预报和预防则显得十分必要。2高原牧区降雪的一般环流特征

  • 标签: 高原牧区 可预报性 中尺度数值模式 环流特征 热平衡 谐波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年1月24~26日临安区天目山区的一次大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东部的低槽从北向南不断西斜,由于槽底和南支槽波动叠加,自北向南的振幅不断加大,使得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逐渐转移到江南地区,进而引发天目山区的降雪天气;影响天目山区的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水汽通量与降雪时间段和强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水性质与水汽通量高值区均受到位置的影响;天目山区的这次降雪天气过程中对流层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中低层垂直上升速度不断减小且降雪强度也随之减弱,直至结束。

  • 标签: 大雪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诊断 天目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