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古典中国画艺术形态的建构,是一个由哲学基础、美学价值、图像系统、创作方法、物质媒介、艺术作品构成的层层推进的层级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越是下层级的越能够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展示民族文化的特质。这来自于中国艺术的"形而上",而这种"形而上"经过历史发展,最终归属到传统社会的哲学基础儒、释、道三家,以及它们引申出的美学倾向上,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核心。

  • 标签: 中国画 艺术形态 哲学基础 美学 “形而上”
  • 简介:座椅是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类高坐具,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起居方式,其来源与印度佛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印度早期佛教中的座椅图像进行研究,可以追溯中国座椅的来源以及椅背拏具图像的传播。早期佛教座椅,承载更多的是宗教象征功能,参照现实生活原型为蓝本。椅座上的装饰源于佛传故事,寓意佛陀对众魔的征服,后世发展为定型图式,广为流播。在印度,僧人们使用专门的禅坐绳床,将座椅的精神寓意转化为生活功用,对中国唐宋高坐具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丝印度 佛教 拏具 绳床
  • 简介:2018年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滑稽比赛最惊艳的收获,可以说是天津市杂技团的滑稽节目《三个和尚》了。该节目以民间广为流传、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三个和尚”为内容背景,融入国粹艺术的精华,不仅与传统杂技“顶花坛”的技巧巧妙结合,又将京剧、昆曲的伴奏旋律融为一体,同时对两性话题中的喜剧元素进行了夸张和变形,演员的表演也堪称形神兼备、技艺过人、默契十足,整个作品神完气足,取得了非常强的观赏效果。

  • 标签: 滑稽 杂技 中国 比赛 《三个和尚》 修行
  • 简介:[内容提要】以电视、电影和互联网为主的视觉文化,取代了传统的印刷文化,日益占据着当代文化的主导地位,视觉文化和视觉传播研究由此成为近年来文化研究的“显学”。《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立足本土,分别从大众文化、先锋艺术、城市形象、视觉体制和视觉技术等层面聚焦种种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现象,回应中国本土对于视觉文化问题的关切。

  • 标签: 视觉文化 文化研究 视觉体制 视觉技术
  • 简介:本文运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画改革的相关史料,从山水画时空表现的视角,关照缺席这场改造运动的画家们,分析他们的作品及日常行为。一类为精神境界内的逃避行为.指部分传统型山水画家在精神世界中逃避不满的现实,进入自我心灵的封闭时空环境,构想一个传统文化世界。另一类为心灵与肉体的空间迁移,分析“渡海三家”前往一个想象中的和谐栖息地的行为。

  • 标签: 时空 人际互动 日常生活 政治文化 逃避
  • 简介:“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聚焦1989至2008年的中国艺术活动,并对其展开了一次全新的阐释与探索。来自中国的71位艺术家和艺术小组的150多件作品,以及丰富的档案资料和综合数字资源库共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艺术家是如何存全球化语境中成为中国历史的犀利的诠释者,并将他们的实验深深根植于全球艺术史这个主题的。

  • 标签: 中国 当代艺术运动 全球化语境
  • 简介: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电影合拍片立项数量和过审数量增至新高,其中,中国内地与香港合拍片数量占较大比重,促进了中国电影技术和电影叙事手法的进步,繁荣了电影资本市场,深化了中国内地与香港在电影产业方面的合作。

  • 标签: 内地与香港 中国电影 改革开放 叙事手法 电影技术 资本市场
  • 简介:创作之难,在于创作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且创作者必须具有以新为本、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的创作精神。中国古典舞作为当代创建的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属性和古典文化精神的舞蹈种类,创作更是难上加难,因中国古典舞不仅需要符合艺术创作的出其不意,而且还要吻合舞种规定的属性和范式,所以,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之路必然充满艰辛和曲折。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创作者 突围 困境 文化属性 标新立异
  • 简介:中华民族文化瑰丽夺目,其中民间舞蹈是我国艺术史上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已经开始在现代时空中不断融合了新元素,其未来能否适应、怎样适应全球?随着国门开放程度的提高,不同舞蹈艺术之间形成了碰撞,不仅带来了世界人民之间交流的的话题,而且促进了舞蹈之间的传播与发展。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国民间舞蹈的跨文化传播为对象,创新性地从舞蹈文化视角探究多国之间舞蹈文化交流可能的领域以及我国民间舞蹈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民间舞蹈 跨文化传播 国际化 交流
  • 简介: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多种路径,中国绘画的发展总是与诗歌为伴,与时代的重大叙事相表里,与对时代叙事的深层结构的关注有关。未来中国画的发展之路不在于艺术家的创作是乡村叙事还是都市叙事,也不在于是白话还是文言,而在于我们的创作是否是生命的存在之思,是否是通向语言的途中。

  • 标签: 中国画 叙事 语言 生命存在
  • 简介:何为炻器?Stoneware(炻器)这一名词出现于欧洲,后来经日本人翻译成汉字——炻器。在炻器名词未传入中国之前,我国先民称呼其为石胎瓷。石胎瓷,顾名思义就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器胎。

  • 标签: 中国 异同 英国 日本人 名词 汉字
  • 简介:王朴(Wangpu)五代时期后汉(947—950)至后周(951—960)大臣。公元906年生于东平(今山东东平)。字文伯。少颖悟,后汉乾祐三年(950年),擢进士第,拜秘书郎,依附枢密使杨邠。广顺三年,柴荣任开封府尹,封晋王,王朴为右拾遗、开封府推官。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即帝位,升王朴为比部郎中,后升谏议大夫,知开封府。

  • 标签: 人名 古代 中国 开封府 五代时期 王朴
  • 简介:艺术家大统有两类,一类是不断地寻找,不停地变化,如格哈德·里希特,很难用一种艺术风格限定。一类是以不变的符号,在持续不断的延续中,形成固定的语素,如蒙德里安及其几何抽象系列。古原,大抵应该是第一类。

  • 标签: 绘画创作 承袭 文脉 中国 艺术风格 蒙德里安
  • 简介:19世纪中后期,一位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EV.Rich-thofen,1833-1905],载着对东方文化的钦羡,先后七次来到中国,渡过死海,越过沙漠,在长达几万公里的文化之路上艰难行进,最终用血汗铸成三卷本的《中国》一书,李希霍芬第一次用“丝绸之路”的概念,将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锁定于世界文化网络之巅。

  • 标签: 中国化 19世纪中后期 考研 演变 装饰 佛像
  • 简介:'气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主要表现为舞蹈表演当中舞蹈者的静态造型、动态运动和舞蹈者自身的心、气、形、神的高度协调统一。舞蹈者会在舞蹈过程中将自身之气在身体内不断流传,从而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舞蹈人物和生命情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古典舞中的气韵美进行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气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