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警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8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40例,普通护理)与预警组(40例,普通护理+预警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不同组别昏迷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均有所提升(P<0.05),且预警组显著比普通组高(P<0.05);预警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组低(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预警护理,可改善患者昏迷情况、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预警性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4月-2017年12月,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来进行治疗,每组分别为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取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P<0.05。结论对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患者采取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相比较常规治疗而言,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肾脏功能,逐步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回归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更加值得被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损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重型脑损伤患者,通过采用控制减压术后,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本院所接受重型脑损伤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40例(2017.3.1-2018.3.1),选其中的20例患者记为对比组进行常规的治疗,剩下的20例患者记为观察组进行控制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进行分析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针对患有重型脑损伤患者,通过采用控制减压术后,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提高治疗的安全,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脑损伤 控制性减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抗血小板药致上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86例因服用抗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出血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为阿司匹林组(43例)和双联抗血小板组(43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消化道出血方式,内镜下表现的区别,分析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Hp感染率、胃镜特征的差异。结果服用抗血小板药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阿司匹林组和双抗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比较(50.34±15.03vs59.32±11.33,P=0.002),双抗血小板组平均年龄更高,有显著差异;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双抗血小板组既往溃疡史更高(30.2%vs9.3%,P=0.015),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较多(30.2%vs4.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可引起消化道粘膜损伤,年龄、既往溃疡史,Hp感染和联合用药可能是其危险因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溃疡出血和复合性溃疡是其主要临床特点。

  • 标签: 消化道出血,抗血小板药,临床表现,内镜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安全提高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128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对照组则仅利用西医手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功能评分等。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8.12%,差异明显(P<0.05)。结论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发病后生活能力下降,利用西医治疗能够改善骨折恢复效果,对改善脊髓功能的效果存在不足,加用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更强,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手术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护理问题。方法以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3例胰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各种并发症护理的经验。结果认为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胰腺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分析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58例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术前进行诊断评估,采用ASIA总评分标准、ISS评分标准,分组时参照ISS评分标准,A组(7~24分)为不全截瘫合并多发创伤患者,B组(25~34分)为截瘫合并较严重多发创伤患者,C组(35分以上)为截瘫合并严重的多发创伤患者,对比3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数据。结果A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ASIA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C组,A组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照损伤控制原则评估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有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可对患者预后进行准确判定。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多发伤 损伤程度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预防抗生素使用早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但是随着预防抗生素的大量长期使用,导致了大量耐药菌的出现,导致预防抗生素药物类型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很多专家对于神经外科手术临床使用预防抗生素的有效和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本文将近些年关于神经外科手术中预防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预防性抗生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治疗青光眼神经萎缩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04-2018.08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青光眼神经萎缩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划为两组各50例。即使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为西医组;使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患者,为综合组,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和眼压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即98.00%>84.00%,即各组患者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西医组患者眼压为(18.8±2.8)mmHg、综合组患者眼压为(16.2±3.0)mmHg。即各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神经萎缩患者中,中西医综合治疗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还可降低眼压,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治疗 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 眼压 中西医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 效果,以期为相关工作或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以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9 月选取的 83 例实施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实验两组,分别运用 B 超引导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利用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开展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临床有关时间指标。 结果:实验组麻醉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 ( P < 0.05 ) ;实验组阻 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麻醉操作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显著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 P< 0.05)。 结论:在开展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中 B 超联合神经刺激仪 的实践效果较为斐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B 超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酒精损伤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观察组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多烯磷脂酰胆碱 酒精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Frankel训练法联合针对康复训练治疗脑损伤后共济失调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脑损伤共济失调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脑损伤后共济失调特点制定有针对的综合康复训练,并给予Frankel训练法训练,比较两组的共济失调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共济功能均有改变,研究组治疗前后30d时两组对比改变已经明显(P<0.05),90d时改变更加明显(P<0.05)。结论Frankel训练法联合针对康复训练治疗脑损伤共济失调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优于一般康复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Frankel训练法 针对性康复训练 脑损伤后共济失调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中枢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高热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发热时应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对照组给予常规降温,比较两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降温处理后0.5、1、2、72h与降温处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引起中枢高热患者进行降温,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家属对降温效果满意度高,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亚低温治疗仪 重症颅脑损伤 手术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采用黛力新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中抽取5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将其均分为两个小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给予对照组25例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25例患者常规治疗加以黛力新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示,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分分别为(25.4±2.21)分、(25.8±2.18)分,而治疗后评分分别为(15.8±2.29)分、(24.6±2.23)分,可看出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可采用黛力新治疗,其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黛力新 胃肠神经官能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对神经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78神经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87%,较对照组的79.49%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44%,较对照组的82.05%更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结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措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神经偏头痛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临床推广之价值。

  • 标签: 神经源性偏头痛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于神经康复的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进行分组研究,抽签分为常规组(n=48)和康复组(n=48),分别施加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快速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低于常规组患者,Fugl-Meyer、Barthel指数高于常规组患者,ADL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优化神经康复效果,改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快速康复护理 神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对糖尿病痛神经病变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腺苷钴胺)治疗及相关知识普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神经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改善焦虑、抑郁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案。

  • 标签: 心理干预 腺苷钴胺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神经肺水肿运用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小儿神经肺水肿患儿中选取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肺部啰消失时间、撤机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所用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神经肺水肿,可有效缩短肺部啰消失时间、撤机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 标签: 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 运用机械通气 丙种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神经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神经膀胱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随访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可促进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神经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神经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48例神经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24例,A组患者实施改良间歇多次扩张治疗,B组患者实施常规扩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改良间歇多次扩张结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改善神经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使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球囊扩张 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