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在妊高征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妊高征患者。对照组针对凝血功能障碍、胎儿宫内窘迫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容量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果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31例,出现牵拉痛10例,发生率为32.26%。实施腰麻-硬膜外麻醉无牵拉痛发生。全身麻醉患者有3例患者,术后清醒后,出现烦躁、抽搐、拔管的情况。研究组胎儿的窒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妊高征剖宫产患者首选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针对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选择器官插管全身麻醉,完善手术缓解,降低麻醉风险。

  • 标签: 不同麻醉方法 临床选择 妊高征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操作置管和依据麻醉起效判定置管方向,两种策略在置管中出现异感和置管困难的影响,总结腰麻硬膜外针中针操作经验。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医院临床择期进行腰麻的对象1000例,双盲分为两组操作,记录置管顺畅以及困难情况,每组5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第一组按照常规操作腰麻后直接置管,第二组进行腰麻注射后,询问患者本体感受,问询“左或右、或双下肢一起出现热感或麻木感”,判定硬膜外针方向的偏向,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向。对比两组麻醉置管情况。结果第一组出现置管困难或异感发生185例,第二组出现置管困难或异感发生20例。结论腰麻硬膜外针中针注药后若出现单侧麻醉,则失败风险较高,在据此调整置管方向后,仍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麻醉效果。腰麻后问询患者麻醉感可以给置管方向提供可靠的判断。

  • 标签: 腰麻 硬膜外穿刺 针中针操作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不同牙位残根拔牙创凝血影响的差异及原因。方法:选取接受单颗残根牙拔除的阿司匹林服药者160例(剂量100mg/d,服药〉2周),包括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各10例。在其不停药情况下拔除患牙,根据拔牙创凝血分级表(Ⅰ、Ⅱ级凝血正常,Ⅲ~Ⅴ级出血量依次增加)进行评估,比较该药对不同牙位创面凝血影响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1下颌前牙区1、2和上颌前牙区2残根牙拔除的患者,凝血均为Ⅰ、Ⅱ级,其余牙位残根拔除的患者均出现凝血Ⅲ、Ⅳ级,但Ⅴ级未见。2在前牙、前磨牙、磨牙残根拔除的患者中,上颌凝血正常者比例分别为90%、55%、43%,下颌该比例分别为97%、75%、43%。3凝血Ⅲ、Ⅳ级的患者患牙周围骨质较疏松,血供丰富,牙周膜面积较大,且易受手术损伤。结论:1除下颌前牙区1、2和上颌前牙区2,阿司匹林可造成其余牙位残根拔牙创出血增加。2阿司匹林对上颌拔牙创凝血的影响较下颌明显;对于上、下颌牙列,阿司匹林对前牙、前磨牙、磨牙创面的影响依次增加。3阿司匹林对拔牙创的抗凝作用受颌骨解剖结构及其血供、患牙牙周膜面积、拔牙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阿司匹林 拔牙 残根 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给予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老年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联合放射疗法,对比两组间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较之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NIHS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和NIHSS评分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以明显降低患者CRP水平和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CRP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修复使用不同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差异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牙齿修复患者来分析,共有108颗需要修复治疗的牙齿,共分成3组,均有36例患者,分别为患者使用金属材料进行修复、采陶瓷组用陶瓷材料修复、树脂组采用树脂材料修复。对比分析三组的牙齿修复效果。结果经过修复治疗6个月后,金属和树脂组的成功率是94.4%,陶瓷组的成功率是91.7%,修复治疗12个月后,树脂组的成功率是91.7%,金属组和陶瓷组的成功率是88.9%,三组的成功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金属、树脂、陶瓷三种口腔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无显著差异性,均可以应用于口腔修复治疗,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可视情况选择使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修复材料 抗摩擦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时,具体的疗效。方法在我院采取11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使用开腹肌瘤剔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之间相差均较大,从统计学上分析,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之间相差较大,从统计学上分析,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时,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明显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 子宫肌瘤 剔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方法选取10例在2011年2月至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男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1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治疗方案,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分析1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并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以及切口护理等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很低,对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男性 乳腺癌患者 心理特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眼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为眼科专科护士的选拔、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眼科护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建立眼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结果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满足德尔菲法研究标准;构建的眼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和19项胜任特征及64项行为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论构建的眼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结果可靠,可作为眼科专科护士选拔、培训、考核的标准。

  • 标签: 眼科 专科护士 胜任特征模型 德尔菲法
  • 简介:目的:了解常熟地区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分离出593株阴沟肠杆菌。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产AmpCβ-内酰胺酶fAmpC),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及药物敏感(药敏1检测。结果:在593株阴沟肠杆菌中。痰液和尿液标本检出菌株构成比分别为51.1%、24.6%,ICU、呼吸内科检出菌株构成比分别为30.0%、33.7%;ESBLsf+)、AmpC(+1和ESBLs—AmpCf+1菌株构成比分别为30.0%、14.3%、8.4%。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辛耐药菌株构成比较高(50%~100%),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最低,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逐年上升。结论: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且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并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株,应引起临床重视.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阴沟肠杆菌 药敏试验 Β-内酰胺酶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周围型囊泡状肺癌CT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0例之间我院收治的周围型囊泡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其CT影像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生边缘分叶及毛刺征的患者为71例,发生率为88.75%;发生血管集束征的患者为60例,发生率为75.00%;囊泡壁毛躁并且厚度在3mm以下的患者为78例,发生率为97.50%;发生囊泡内壁结节的患者为54例,发生率为67.50%;发生囊泡合并GGO的患者为46例,发生率为57.50%,以上五个特点是半数以上甚至接近全部患者都会出现的CT影像特征,所以若患者的CT影像出现以上特征,则可处于判断患者属于周围型囊泡状肺癌患者。结论周围型囊泡状肺癌患者具有较为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为患者进行诊断时医生能够将CT影像特征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有利于促进诊断的准确率提高,有利于及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预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型囊泡状肺癌 CT影像特征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a湘潭市中心医院的3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床旁胸片及肺部CT影像。结果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影像表现为肺间质及肺泡内渗出性病变,且随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出现及吸收时间不同。结论胸片和(或)肺部CT检查,对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病情诊断、评估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烧伤/并发症/放射摄影术 烧伤 吸入性/并发症/放射摄影术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10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对其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对患者开展非运动症状30项问卷调查,本次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中,非运动症状总发生率为92.3%,其中,便秘、睡眠障碍、夜尿以及记忆力减退发生率依次为77.9%、73.1%、68.3%、62.5%,以便秘症状发生率最高;轻、中、重度帕金森病患者依次为30例、54例和20例,其非运动症状发生频数依次为9.4±4.1项、12.2±5.1项、17.1±7.3项,重度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频数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帕金森病患者(P<0.05)。结论非运动症状属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患者帕金森病情与运动症状之间呈正相关,必须要给予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至20l6年11月创伤性脾破裂患者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术,对照组采用脾破裂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患者术后5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9.5%(5,50);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12例,肺部合并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6例,合并伤口感染4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8/5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合保脾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患者在采用脾动脉栓塞术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用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发扬。

  • 标签: 脾破裂 创伤 手术治疗 脾动脉栓塞术 脾破裂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小儿哮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8例,应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法治疗为研究组患儿,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方法治疗为对照组患儿,对比、分析研究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肺部哮呜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胸闷气喘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患儿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的妇幼保健模式对妇女保健的临床疗效和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孕妇学校的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合对照,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妇幼保健的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进行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全程化妇幼保健干预,观察分析两组人员的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人员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6.98%,低于研究组的2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全程化的妇幼保健模式应用到妇幼保健工作中,能实现孕产妇规范化的系统管理,使得保健工作更加全面高效,而且能有效降低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妇幼保健 效果
  • 简介:摘要肛肠手术作为常见的临床手术之一,术后的镇痛方法主要有三种,为全麻基础上的静脉镇痛、全麻基础上的硬膜外镇痛以及全麻基础上的腹横肌平面阻滞1。其中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相对更为突出,不过术后管理的难度较大;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实施必须依赖设备,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神经阻滞技术,镇痛效果也会因为患者身体状况的不同出现差异;静脉镇痛操作最为简单,但是效果满意度不高,同时会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本文将对肛肠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 标签: 肛肠手术 不同麻醉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药物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均的对比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多重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参照组(n=39)和观察组(n=39)。行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参照组,行头孢哌酮、磷霉素联合治疗观察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茵感染患者行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阿米卡星 磷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山莨菪碱不同用法对于治疗急性腹痛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腹痛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8例患者为肌肉注射治疗组,30例患者为静脉滴注治疗组,32例患者为静脉注射治疗组,通过观察这100例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山莨菪碱的不同用法对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结果肌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7%,静脉滴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0.0%,静脉注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8%,三种不同用法治疗急性腹痛的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腹痛,山莨菪碱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通过静脉注射治疗,有效缓解了病人的腹痛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山莨菪碱的不同用法 治疗急性腹痛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