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腹疝患者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腹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修补术,而试验组患者应用改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出现尿潴留、局灶感染、血肿等不良状况人数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别,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可知,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4.18±0.63)d,优于对照组(7.05±0.84)d,存在差别,P<0.05。结论针对腹疝患者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

  • 标签: 腹外疝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疗效 评价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本院受收治的5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石膏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相对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时,石膏治疗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最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简便并与有效性。

  • 标签: 石膏外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急性胃炎邪犯胃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本院诊治的急性胃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组标注划分为A组、B组,每组患者各50例,A组治疗时给予不含乙醇的藿香正气口服液,B组给予藿香正气滴丸。对比两组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B组总疗效高于A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分值大于A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藿香正气滴丸应用在外邪犯胃型急性胃炎患者中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藿香正气滴丸 生活质量 急性胃炎 外邪犯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胃肠肿瘤患者肠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2015年80例胃肠肿瘤患者均给予PICC置管肠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置管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有73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91.3%),经PICC进行肠营养支持治疗时间(24.15±5.73)d;无空气栓塞、导管破裂、心律失常及死亡病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漏药1例、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9例,且不同时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在肠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可为患者围术期康复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不同时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尽相同,需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PICC 胃肠肿瘤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浆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髓浆细胞瘤中结肠浆细胞瘤的发生率更低。本文报告了一例67岁女性患者,以腹痛起病,肠镜提示降结肠病变,病理提示浆细胞瘤,其余血清M蛋白、肝肾功能、骨髓、骨影像学检查均阴性,诊断原发性结肠髓浆细胞瘤,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环磷酰胺治疗,化疗后死于感染并发症。本文总结讨论了文献报道的31例患者,多以腹痛、血便起病,其中原发性髓浆细胞瘤对手术、放疗疗效佳,预后好;而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结肠浆细胞瘤则预后差。文献报道硼替佐米治疗髓浆细胞瘤疗效佳,还有待积累更多的临床研究。

  • 标签: 髓外浆细胞瘤 结肠 硼替佐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科周静脉留置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组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两组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打折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科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减少留置静脉针期间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科 外周静脉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将手术和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进行对比。方法抽取2014~2015年本医院桡骨远端不稳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手术治疗组,一组为夹板固定治疗组,每组各40例。结果治疗半年后对每组的患者进行调查,得出手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67%,而小夹板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5.76%。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着较大的优势,可以对其进行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小夹板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9例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钢板组。19例使用固定架进行治疗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固定架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在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术后6、12月采用改良(GW)评分对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在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6月采用GW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情况发现两组差异显著(t=P<0.05),术后12月采用GW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情况发现两组差异不明显(t=P>0.05)。结论两种方式均有较好的疗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在短期内的效果更为显著,长期看来两种方式的疗效差异不明显。对于严重骨粉碎的患者来说,固定支架治疗是很好的选择。

  • 标签: 钢板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支架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固定支架术,观察组行锁定加压钢板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掌倾角、桡骨高度及优良率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效果基本一致,固定支架术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低,但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 标签: 桡骨远端C型骨折 外固定支架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综合疗法对肛肠疾病术后换药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肛肠疾病患者,以治疗方法的异同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换药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及创面的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满意率为77.5%,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肛肠疾病患者术后中医治综合疗法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换药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的时间且加快创面的愈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 肛肠疾病 换药疼痛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的骨折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手术固定治疗组30例及石膏固定治疗组30例。为手术固定治疗组患者进行掌侧锁定加压板固定,为石膏固定治疗组进行石膏固定。记录两组患者的坏肢活动度及治疗效果,并且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手术固定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石膏固定治疗组患者的高,并且患肢活动度比后者大。结论手术固定治疗比石膏固定治疗的疗效明显。

  • 标签: 手术固定治疗 石膏外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癌经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患者的自我护理方案以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肺癌PICC带管患者,随机分为各48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加行延续护理平台。对比两组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结果肺癌PICC带管患者出院后组间健康行为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利于肺癌PICC带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提高,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肺癌 PICC带管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延续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64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有32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共有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石膏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患肢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研究可知研究组患者患肢活动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同石膏固定方法相比较为明显,患者患肢活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 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经不同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穿刺点分为A组(肘部静脉置入,n=29)与B组(头部颞浅静脉置入,n=31),对比两组患儿置入情况。结果B组患儿经头部颞浅静脉置入后,其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且穿刺中渗血量、静脉炎发生率与送管中障碍发生率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头部颞浅静脉置入PICC导管,其成功率更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静脉 PICC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手术治疗的34例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例患者3个月内愈合骨折愈合16例,4至6个月骨折愈合15,3例在7至8个月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29%(29/34)。3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经治疗痊愈。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手术手术操作安全、简单、切口小,在达到内固定的同时,减少了软组织损伤、感染和皮肤坏死的发生,使骨愈合时间和效果提升。

  • 标签: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 能量胫骨Pilon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Ⅰ期痊愈,疗效判定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夹板外固定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压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60例),选取时间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将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子宫压缝合术治疗)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成功率86.67%(成功26例、未成功4例)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子宫压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具有止血效果良好、临床效果确切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子宫网压缝合术 剖宫产产后出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治疗中的变化。方法采用SYSME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188例贫血患者和100例正常体检者的织红细胞参数进行检测并分析记录。结果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患者的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织红细胞百分比(Re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患者的未成熟织红细胞比率(IRF)和中荧光浓度织红细胞比率(MF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荧光浓度织红细胞比率(HFR)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性贫血、肿瘤性贫血Ret、MF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织红细胞参数可以用于临床各种贫血性疾病的诊断。

  • 标签: 贫血 网织红细胞 参数 分析
  • 简介:摘要肱骨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始处肌腱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造成的疼痛。该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在门诊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疗效显著,采取的治疗方法运用骨肽注射液在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合谷、血海六个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3疗程后,痊愈52例,显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骨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肱骨上髁炎效果十分明确,能够缓解患者的肘关节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骨肽注射液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三个月以后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病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时候,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起到良好的指引,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更加的细致,周全的照顾患者,能更好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