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在诊断内膜息肉时的优劣对比。方法将我院12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内膜息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分别进行经腹部妇科、3D-TVS检查及宫腔镜检查,并对种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经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85%(34/40);3D-TVS诊断符合率92.5%(37/40);宫腔镜诊断符合率98.5%(3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及3D-TVS对内膜息肉敏感性高于经腹部超声,但3D-TVS超声检查为无创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三维超声 宫腔镜 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负责肝脏主要供血的门静脉系统存在多种类型的变异,清楚认识这些变异对于肝脏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近年来以二图像为基础数据的重建技术弥补了二图像的不足,可以重现肝内门脉系统解剖结构,解决了二图像门脉重叠、不直观的缺点。本综述通过重建技术对门静脉右支的解剖变异进行描述,旨在为肝胆外科医师准确地进行术前评估、减少出血量等提供指导和帮助,推动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

  • 标签: 三维重建技术 门静脉右支变异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月5月—2011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31例,观察组应用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应用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化疗 三维适形放疗 直肠癌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CT透明化重组在内耳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7耳的内耳畸形疾病患者的64排CT的容积数据进行透明化的重组处理,根据内耳畸形的分类来分析其影像表现及汇总透明化的重组分析方法。结果20例内耳病变疾病患者中,17例患者的双耳为同时发病,而其余3例患者是单侧耳的发病。其中4耳患者的耳蜗没有发育;2耳患者的共同腔呈畸形;4耳患者是不完全的I型分隔;14耳是不完全的Ⅱ型分隔;4耳患者是单纯前庭的半规管畸形;3耳患者是单纯前庭的导水管扩大;6耳患者是内听道的畸形。结论透明化的重组分析方法可以准确评价患者内耳的先天性疾病程度和类型,为实际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64排CT 透明化重组 内耳畸形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肺癌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8例肺癌局部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9例,接受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观察组59例,接受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2年内生存率为8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提升治疗有效率,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联合化疗 肺癌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术后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病88例,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适形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卡培他滨化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病人在术后采用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能让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三维适形放射 卡培他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卵巢肿块良恶性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1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卵巢肿块患者中选取77例,之后针对77例卵巢肿块患者采用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鉴别方法进行诊断,诊断77例卵巢肿块患者中良恶性所占比例与手术病理诊断后良恶性所占比例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针对卵巢肿块患者采用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鉴别方法进行诊断后,有47例患者为恶性,30例患者为良性,其鉴别诊断结果与手术病例诊断结果相比较,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在血流参数的比较中,恶性患者与良性患者的结果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用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鉴别方法进行诊断卵巢肿块良恶性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可以通过超声的相关参数进行有效鉴别,从而对卵巢肿块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反映,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卵巢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 鉴别方法 诊断 卵巢肿块良恶性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计算机塑形钛金属板在颅骨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使用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7月颅骨缺损患者资料20例,20例患者全部在颅骨缺损60天到180天之内实施颅骨缺损修复手术,修补材料全部使用钛网,手术之前通过螺旋CT进行薄层扫描,使用计算机实施颅骨重建,获得和患者头颅逼真的模型,之后对患者缺损部位设计完全吻合的修复体。结果20例患者手术之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切口局部没有出现红肿现象,外观无畸形,患者头颅对称,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针对颅骨缺损患者手术中采取计算机塑形钛金属板进行修复,吻合精度相对比较高,手术时间段,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塑形,手术之后固定稳固,外观形态理想,比较符合美容和生理机能要求,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颅骨缺损 计算机 三维塑形钛金属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适形放疗(3DCRT)与常规放疗(CRT)在治疗宫颈癌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57例Ia期至IIa期根治性宫颈癌术后患者,A组为适形放疗(3DCRT)组30例,B组为常规放疗(CRT)组27例,将两组治疗疗效、放射治疗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1、2年总生存率及肿瘤局部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在直肠、膀胱近期、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适形放疗与常规照射放疗临床疗效相似,但适形放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癌术后 三维适形放疗 常规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6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观察组实施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灶缓解率90.6%,对照组病灶缓解率71.9%,观察组病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53.1%,观察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应用适型超分割放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可以保持肿瘤周围正常的组织细胞,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维适型超分割放射 食管癌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适行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0例病例.按序列随机分成2组(1)适行放疗25例,放疗2Gy/(d•次),5次/周。总放疗剂量为66Gy/30次,共45d。(2)常规分割放疗组(常规放疗组)25例,放疗2Gy/(d•次),5次/周。总放疗剂量为66Gy/33次,共45d。结果适行放疗与常规放疗组的近期疗效(CR+PR)分别为100%和84%,有显著性差异(P>O.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和44%和68%、44%和24%,有显著性差异(P>0.05)。适行放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与常规放疗组相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适行放疗与常规放疗相比,提高了放疗疗效,延长了生存时间,食管放疗反应无明显差别,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食管癌 三维适行放疗 毒副作用 常规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胰腺癌介入化疗和适形放疗后的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胰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是介入化疗联合适形放疗,治疗后进行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期间2例患者消化道出血,4例患者发生放射性皮肤炎,3例患者血小板数量异常,5例患者厌食;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症状缓解消失。结论介入化疗加适形放疗治疗胰腺癌,术前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增强患者信心,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术后护理时,对症处理治疗后的副作用,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帮助患者治疗后快速恢复。

  • 标签: 胰腺癌 介入化疗 三维适形放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颅骨缺损需要进行修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把40例患者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工塑形钛进行颅骨修补,观察组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对两组手术全过程的钛钉使用量以及临床并发症、塑形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使用的钛钉数量较少,手术后的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使用钛钉少,修补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颅骨修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在修补颅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两组数字化塑形技术修补31例(A组),传统手工塑形修补16例(B组)。比较2组手术、塑形时间,钛钉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结果A组手术、塑形时间及钛钉用量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塑形颅骨修补,能最大程度恢复缺损外形,缩短麻醉及手术时间,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颅骨修补 数字化三维塑形 钛网
  • 简介:摘要通过比较常规X线检查,探讨64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40例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病例,在常规X线检查基础上,再行螺旋CT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重建技术。结果常规X线检出32例患者肋骨骨折,骨折78处,CT检出40例均有骨折,骨折121处。结论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检出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隐匿性骨折、细小骨折。

  • 标签: 螺旋CT X线平片 三维重建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骨重建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胸部外伤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重建,并与胸部平片进行对比。结果51例胸部外伤患者中,肋骨骨折47例,肋软骨骨折2例。MPR灵敏度(89.6%)和特异度(95.3%)最高,阳性预测值为96.4%,阴性预测值为78.6%,要高于CPR、VR、SSD、MIP,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肋骨及肋软骨损伤,可提供更准确、清晰的影像信息,对明确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损伤 肋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6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MPR及SSD重建的32例颌面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颌面骨骨折,螺旋CT二图像可以全部显示颧骨骨折、上、下颌骨骨折和鼻骨骨折,但在显示骨折线行程和骨折块移位上图像优于二图像;二横断位图像全部显示筛骨、蝶骨和腭骨骨折,而图像部分不能显示,效果明显不如二图像.结论二图像仍是诊断颌面骨骨折最基本的手段,重建图像的优势在于可以显示颌面骨骨折线和骨折片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设计、提高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多层螺旋CT MPR SS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比较重建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肝硬化患者,行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后,分别用MPR,VRT及MIP重建方法显示门静脉血管,比较图像对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MPR,VRT及MIP重建方法均可以清楚的显示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对于血管立体结构的显示,MPR,MIP无显著差异,而VRT优于前者。结论成像技术各具优势,是一种快捷而无创伤显示门静脉血管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有明确病理标本的肝脏良恶性病变患者,其中门诊患者36例,住院患者110例,发现146个病灶,对比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增强结果;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立体感评分;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不同性质肝脏病灶在3D-CEUS和2D-CEUS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在3D-CEUS增强的动脉期增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和恶性组在3D-CEUS增强的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血管数目和灌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动脉期的立体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和延迟期的立体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动脉期和延迟期的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肝脏病灶3D-CEUS门脉期的血管空间关系清晰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对肝脏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2D-CE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优于二超声造影,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三维超声造影 肝脏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3-DTVS)评价子宫内膜癌(EC)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期EC患者102例,术前1w经3-DTVS检查,回顾性分析3-DTVS的声象图特征,评价子宫肌层的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3-DTVS评估Ia-Ic肌层侵犯深度的符合率分别为85.71%、82.35%和86.67%,总体符合率为84.31%(86/102)。结论3-DTVS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度较高,为临床选择术式和评估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子宫内膜癌 肌层 浸润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