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阶段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判断其在治疗中的作用,为后期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名精神疾病患者,并在征求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成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以及数据记录后,对第一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以及常规的精神干预治疗。而对第二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干预。结果:心理治疗干预组患者能够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积极的参与各种情绪排泄活动中,降低自身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降低自身精神疾病复发率。有着较好的精神疾病治疗质量。结论: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临床治疗 精神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AIPD)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AIPD男性患者27例作为试验组,普通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饮酒史、最大饮酒量、教育年限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肝功异常、血脂异常、微量元素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维生素B12异常与AIPD的发生密切相关,是AI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IPD男性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幻视和妄想,总胆固醇和维生素B12异常是AIPD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生重点关注。

  • 标签: AIPD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语言沟通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成参照组65例和研究组65例,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精神科护理方案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语言沟通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及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况的概率及NOSIE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语言沟通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并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优势,希望为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供一些思考。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科室常规护理管理;选取同期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结合风险评估进行安全管理。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依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风险评估,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管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数据统计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评估模式,有助于突破科室常规管理的限制,可以有效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护理管理满意度,具有借鉴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风险评估 精神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痴呆用精神护理和家庭支持护理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科接诊老年痴呆病人(n=60)。试验组采取精神护理和家庭支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ADL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ADL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53±0.92)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9.21±1.74)分,相比较下,试验组护理质量更高(P<0.05)。结论:老年痴呆用精神护理和家庭支持护理,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高,护理质量也更好。

  • 标签: 精神护理 价值 老年痴呆 家庭支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电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n=50),一组是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中医电针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主排便次数。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前,两组患者自主排便次数接近(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电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能够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和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对精神科临床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科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和研究组(对照组+心理治疗)。每种方法有50个示例。比较两组之间异常状况,依从性和精神状态的正面和负面因素。结果研究组异常(行为,性格,语言)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病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普遍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有效的认知评估工具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评估至关重要,对于疾病治疗及患者的功能恢复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常用的精神分裂症成套神经心理评估工具进行综述。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损害 神经心理测验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药物对其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计算机随机抽取的在我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人员,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我院的就诊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内,将收治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抗精神病药所致便秘患者,共计100例,为本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中,实施通便灵胶囊干预,实验组中,则实施芍药甘草汤治疗,对2组患者,其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排便次数、排便用时、便质形状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总有效率相比,实验组更高,P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芍药甘草汤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34例精神科患者进行对比试验,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两个组别,采取常规模式的对照组以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均67例患者,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实验后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幅度下降(P<0.05)。结论:对于竞争患者而言,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手段可切实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并且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保障其安全性。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精神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6中抗精神药物血药浓度检测现状,探索影响药物血药浓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6中抗精神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关病例资料,结果:6中抗精神药物达标率差异较大,血药浓度受日剂量、性别、年龄因素影响。结果:药物浓度监测能有效提抗精神药物的在控率,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TDM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30例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并给予无陪护护理干预,同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0.00%)较干预前(33.33%)更少,对比(x2=4.811,P〈0.05)。结论 无陪护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并确保护理期间安全性,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长期住院患者 无陪护护理 护理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6-2021.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40例,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值得采纳。

  • 标签: 精神病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分裂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2-2022.5,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1月后观察组的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攻击行为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风险管理 常规管理 用药依从性 攻击行为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分裂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2-2022.5,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1月后观察组的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攻击行为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风险管理 常规管理 用药依从性 攻击行为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精神科患者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精神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0例,常规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比指标:临床疗效、BPRS评分与HAMD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BPRS评分与HAMD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运用心理治疗疗效理想,可明显缓解患者精神症状与负性情绪,减少和减轻病情发作。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健康教育采用时间护理理论,对照组的48例应用普通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经过BPRS、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本院的患者打分。结果两组BPRS得分在入院时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得分(52.74±11.12)显著低于对照组(61.06±11.63);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89.54±6.23),显著高于对照组(61.05±5.47)(P<0.05)。结论时间护理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病情,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巨大帮助。

  • 标签: 时间护理 精神分裂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市脑科医院封闭疗区内重症型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过程,评价利用一系列护理进行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脑科医院从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之间收治的70例重症型精神病患者,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工作,观察护理措施的实际效果。结果利用不同护理方案之后,护理干预后的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改善情况上强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护理干预的措施可改善病人的实际治疗情况,应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封闭疗区 重症型精神患者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