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回顾了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学术探讨的三个时期.前194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与国家和政治密切相关,受西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理论的影响深远.1949-198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被纳入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的分析框架,焦点是民族形成问题和民族译名问题的讨论.1989年以后时期,面对西方理论的冲击和与世界学术对话的需要,关于民族概念的讨论向解构和多元化反思发展,其中'族群'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本文认为,在持续一个世纪的发展以后,综合国家政治与学术讨论的影响,中国的民族概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使用方式.

  • 标签: 民族概念 民族学 人类学
  • 简介:我国是个有五千余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然环境复杂,生产生活各异,地区差别很大。由此使各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千差万别,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之一,就是历代均重视纂修地方志书。方志顾名思义,乃是一方之志,即记载一地不同于他地的自然和社会的整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因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早在《新编地方志暂行规定》中,就强调新方志要“力求体现当地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反映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这说明突出地方特色,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基本要求。

  • 标签: 地方志书 县志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 纂修 文明古国 地方特色
  • 简介:文化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士赵西□舒晨赵西1939年于兰州(赵远帆提供)文化、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士赵西同志去世后,一些同志非常悲恸、深切怀念。1969年冬,林彪发布“一号命令”后,老赵只好拖着被迫害的病躯,在光明日报社办了退休手续,从北京迁回故乡山西阳泉,辗...

  • 标签: 新闻战线 国民党 话剧艺术 艺术院校 集中营 新世纪
  • 简介:新闻报道可以作为撰写年鉴条目的一种材料,但不能直接用作年鉴条目。要想使其成为年鉴条目,还需撰稿人分析辨别,并按年鉴条目写作要求,在选材时限、写作手法、标题表述、结构要素上作一些处理。

  • 标签: 年鉴 条目 新闻 材料
  • 简介:陶宗仪(1329-1412),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黄岩陶阳人(今路桥峰江),自称天台陶宗仪。他是温台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是宋至明清承前启后的学术大家,也是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卓著贡献的重要人物。他立身高洁,才华横溢,博闻多识,卓有创见。他在人文学科,以至自然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思路开阔,著述极多,是带有开拓性的一代学者,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赢得历代文史大家的高度关注和赞誉。称其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学家、人文学家;也还有称他为我国出色的百科全书大家。他的《辍耕录》、《书史会要》、《说郛》等著述,可和洪迈《容斋随笔》、沈括《梦溪笔谈》、赵汝适《诸蕃志》、宋应星《天工开物》、李自珍《本草纲目》等相比美,堪称宋明以来的海内一代名作。

  • 标签: 学术文化 陶宗仪 《容斋随笔》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本草纲目》
  • 简介:如何赏析名家诗作艺术特色?古今中外,没有统一的模式。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赏析宋湘的诗,也不例外,同样受到不同诗家的评判,北方诗家对宋湘的诗艺不太看好,甚至毁誉参半;而粤滇诗坛对宋湘的诗艺及成就多有赞赏,少有诋毁之言。这从周先生辑录的30位诗家《名家评语选辑》中就可看出,绝大多数诗评家均属南国诗人,少有北派诗评家。对宋湘诗歌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或许有所启示。不过,适当借鉴名家的经验,不无裨益。

  • 标签: 艺术特色 诗作 宋湘 优美 名家 赏析
  • 简介:现今,各地的方志编修中都着重强调要体现记述时段内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在第二轮志书的编纂中尤其强调要突出改革这一时代主题,从篇目设计、材料整理、资料取舍等方面围绕“改革”作了很多创新和尝试,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篇篇有改革章、章章有改革节的局面。

  • 标签: 志书 地域特色 方志编修 篇目设计 材料整理 改革
  • 简介:官民合作促成了晚清乡土教科书编写的高潮,成就了其因地制宜的鲜明特色。学部编书局号召全国各地编写乡土志,构造素材,进而编成教材,但成效有限;而国学保存会为代表等民间出版机构,注意省情,倡导新史学,成功撰写了一批优秀的乡土历史教科书。晚清乡土教科书在编写体例上虽严守学章、服务学生,却在编写内容上注重因地制宜、因省而异;尤其是其编写宗旨以史为鉴、爱乡爱国,对于乡土教育与国情教育意义重大,对于传播新思想、倡导新观念,贡献甚大。

  • 标签: 乡土志 乡土教科书 刘师培 国学保存会
  • 简介:《吴佩孚在四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以吴佩孚流寓四川五年为主,直至晚年在北平,不受日伪威逼,拒不出山,最后被日寇害死为内容。该书在清末民国军事、政治的大格局中,记叙了吴佩孚的生活趣闻、轶事、诗文、书画,以小见大,寓功过褒贬于史实中。

  • 标签: 《昊佩孚在四川》 马宣伟 史料 叙述方式
  • 简介:“民族”在我国经历了由原生概念体系到近代民族定义的探索,体现了我国民族理论体系构建的“中国化”过程。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标志着我国对民族概念及其定义的中国化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文据此对近代以来中国特色民族定义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回顾,认为:党中央对民族定义的阐释是一个开放性系统,表达了我国对民族概念的话语权,突出了国家安全的理念,具有可操作性。它将有利于我国民族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

  • 标签: 民族 民族主义 族群 历史演化 中国特色
  • 简介:近年来,民俗村寨旅游对改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风、乡貌,解决"连片贫困"问题、支撑当地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但在村寨旅游发展中,由于规划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游客的到来,破坏了原有村落的景观景点、民风民俗和淳朴意识形态,致使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文化面临着退化甚至是异化的威胁。因此,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典型旅游村寨为视觉点,探寻特色文化保护与村寨旅游和谐并存的路径和方法,希望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文化保护 村寨旅游开发 和谐并存 研究
  • 简介:嘉木样是塔尔寺的重要活佛系统,曾受清康熙帝册封,在藏传佛教中具有较高的宗教地位,一世至六世皆为拉卜楞寺寺主。位于塔尔寺内的嘉木样活佛府邸融合了多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汉化元素,多区域和多宗教因素并存,在寺内众多活佛府中独具特色

  • 标签: 藏传佛教 嘉木样 活佛府 建筑特色
  • 简介:<正>把田仲济先生写于1932年至1949年的杂文作品称之为“鲁迅式杂文”,是因为田仲济创作杂文的缘起及过程都是接受了鲁迅的影响并有意学习鲁迅,无论从干预生活的广阔、抨击时弊的激烈及学识素养的博大精深等方面考察,都接近鲁迅。田仲济先生创作于这时期的杂文,收在《田仲济杂文集》中的共有212篇。据作者为这

  • 标签: 田仲济 杂文 鲁迅 形象性 杂文作者 战斗性
  • 简介:兵团第二轮志书要在志书里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有一定的特色。在编纂兵团志书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分类、精心设计、合理记述,通过各种方式全方位突出兵团特色,努力编纂出充分体现兵团特色的新方志。

  • 标签: 兵团 志书 特色
  • 简介:这几年,成都市的“巴国布衣”酒楼成了四川的名牌企业,生意做得红火,甚至出现了效法模仿它、冒充它的。这就使人关注了:它有什么特色?

  • 标签: 川菜 “巴国布衣” 饮食美学 民俗文化
  • 简介: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其著作《广东新语》中写道:“天下所有食货,粤东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这一观点虽然有点“自卖自夸”的嫌疑,却也不无道理。因为粤东“山川之秀异、物产之瑰奇、风俗之推迁、气候之参错”,很早就形成了一套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

  • 标签: 粤东客家 饮食文化 《广东新语》 明末清初 屈大均 食货
  • 简介:一、框架结构与前志基本保持一致,显现续志属性上海市《崇明县志》①是崇明的第13部志书,亦是崇明县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其志“不定上限,对需要溯源的各事物适当上溯,下限定为1984年,大事记则以1987年底为限”②。卷首有题词、照片集、地图、序、凡例、概况,中设35卷,卷末置大事记、附录、编后记、修编人员名录。版面文字143.7万字。

  • 标签: 编纂特色 县志 社会主义 大事记 上海市 崇明县
  • 简介:当前,随着国学热的升温,'传统文化进校园'受到了空前重视。这于学校而言,既是拓宽办学视野、打造办学特色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学校管理者必须思索这样的问题:如何跳出皮毛化吸纳的窠臼,从更深层次上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切实提升办学品质;如何打破散乱化教育的僵局,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让师

  • 标签: 仁让治学 彰显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中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