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中华书局函授学校在中国近代函授教育史、出版文化史上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但是自从1957年以来,受制于已有史料的束缚,学界对于其具体创办时间说法不一,难以达成定论。目前学界对中华函授学校创办时间的观点主要存在3个不同版本的说法:一说是1926年,但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月份;另外一说是1926年9月;还有一说是1926年底。综合考察近期发现的多份文献资料,经过史实考证,可以发现以上观点皆不够准确;较为准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中华书局函授学校创办于1926年3月,首先开办英文一科;至1926年8月,开始对第一批英文科初等一、二、三级函授学员实施函授教育。至1926年l2月,又开始对英文科高等一、二、三级函授学员实施函授教育。弄清楚上述这个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再现和理解当时这一重要的历史图景,有助于推动学界对中华书局函授学校进行深入性、持续性的研究。

  • 标签: 中华书局函授学校 创办时间 史实考证 历史图景
  • 简介: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出版机构。而在1897年初创时,“仅置备三号摇架机三部,脚踏架一部,自来墨手扳机三部,手掀架一部”和少量中西文铅字器具,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家小型的印刷厂。只能印刷一些商务上用的簿记。账册、票据之类。但商务发展迅速,到五四以后已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出版机构。一家初创不足4000元的小型印刷厂何以在社会巨变的五四以后发展成为出版界的巨子?对此,曾任商务经理的王云五说:“商务印书馆始一改面目,由印刷业者为主,进而为出版事业。其成为我国历史最长之出版家,实始于张君之加入。”的确如此,商务的发展是与张元济紧紧联在一起的。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

  • 标签: 张元济 五四时期 《东方杂志》 杜亚泉 王云五 商务印书馆
  • 简介:陈贤恪先生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趟宋之世。”故宋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早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研究历史,首先取决于资料的占有和分析,而分析必须建立在客观、完整、正确的史料基础之上。“从现存的有关宋代历史的资料来看,《宋会要》无疑是最原始、最全面、最丰富、最翔实的一部……因此,不但是研究宋史的人,就是那些想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人,都需要使用它。”由于今本《辑稿》乃是徐松嘉庆年间从《永乐大典》辑出,而《大典》今亦多散佚,故《辑稿》的价值弥足珍贵。

  • 标签: 《宋会要辑稿》 中华书局 影印本 错简 历史文化 《永乐大典》
  • 简介:《明史》卷285“文苑传”中列有“顾德辉”传,中华书局出版之校点本断句为:“顾德辉,字仲瑛,崑山人。家世素封,轻财结客,豪宕自喜。年三十,始折节读书,购古书、名画、彝鼎、秘玩,筑别业于茜泾西,日玉山佳处,晨夕与客置酒赋诗其中。

  • 标签: 中华书局 标点错误 《明史》 校点本 中国
  • 简介:《六书略》为宋郑樵《通志二十略》之一,是一部讲解汉字形体构造的重要著作。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通志二十略》,是该书目前唯一的点校本。点校者王树民先生是古籍整理的行家,为点校该书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计从一九八三年初选底本到现在,已有十年之久'(1)。他以乾隆十四年(1749)汪氏飞鸿堂本为底本,'并参校了

  • 标签: 中华书局点校 举正 六书略
  • 简介:[编者按]本刊曾于1989年第6期发表了胡绣枫同志所写《我的姐姐关露同志》一文,介绍了关露同志的生平,现刊出商务印书馆原党委副书记陈锋同志此文,供读者更具体地了解关露同志“文革”前后特别是“文革”中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的表现,谨对其革命的一生致以敬意。...

  • 标签: “文革”前 女作家 商务印书馆 潘汉年 文化部 新四军
  • 简介:《广雅》是三国魏时张揖仿照《尔雅》体例,增补《尔雅》而成的一部训诂学名著,该书广搜群经故训,“其自《易》、《书》、《诗》、《三礼》、《三传》经师之训,《论语》、《孟子》、《鸿烈》、《法言》之注,《楚辞》、《汉赋》之解,谶纬之记,《仓颉》、《滂喜》、《方言》、《说文》之说,靡不兼载。盖周、秦、两汉古义之存者,可据以证其得失;其散逸不传者,可藉以窥其端绪。则其书之为功于诂训也大矣。”

  • 标签: 中华书局本 精品 《尔雅》 《广雅》 《三礼》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