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国内对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恢复印支和平问题向来比较关注,并且出了大量相关的文章和著述.本文就中国外交与日内瓦会议、美国的印支政策与日内瓦会议及关于日内瓦会议结果的评价三个方面来梳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在这三个问题上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深度,但在其他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 标签: 日内瓦会议 中国 印度支那 美国 对外关系
  • 简介:本文探讨的是以"法兰克福学派"和葛兰西思想为学术渊源的"威尔士学派"的"批判安全研究".该学派通过对传统安全研究本体论上的"国家主义"、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和方法论上的实证主义的"理论批判",进行了包括"深化安全"、"拓宽安全"、"延伸安全"、"人的解放"和建设超越民族国家的"综合安全共同体"的"理论建设".其理论意义在于:弥补了原有"批判理论"注重解释性理论批判而轻视实践的研究规划的不足;拓宽了安全研究的新视野和区域安全合作的新途径.其现实意义在于:注重对发展中国家安全形势的研究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增加了安全理论与实践的更紧密的相关性等.

  • 标签: 威尔士学派 安全共同体 发展中国家 安全形式 国家主权 国际合作
  • 简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晚清政府积极推行拉拢和控制海外华人社会的政策,先后在华埠建立数十处领事馆。但清朝领事馆的官方色彩较浓,既容易受到当地政府的掣肘,也经常受到海外康、梁信徒和孙中山革命党人的抵制和攻击。在清朝政府的一手扶持下,海外各华埠陆续建立中华总商会,使之作为领事馆的外围组织和华人社会的最高社团。华人社团组织产生甚早。各种社团组织一方面起了保护、组织华人的作用,但另一

  • 标签: 中华总商会 华侨政策 华人社会 华人社团 官方色彩 革命党人
  • 简介:拙文《试论字喃的演变规律及其消亡的社会原因》(下简称《试论》)在《东南亚纵横》1990年第3期发表后,林明华同志在《东南亚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了题为《喃字演变规律及“消亡”原因管见——兼与罗长山同志商榷》下简称《商榷》的专论,不吝赐教,实令笔者感激不已!《商榷》不乏创见性和启发性论述,而且涉及的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但针对《试论》而发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曰”(“六个字”),即一曰“反推”;二曰“虚拟”;三曰“无关”。现笔者拟就这“曰”分别进行如下“思辨”,作为对《商榷》的答复,期望林同志和专家学者们赐教。

  • 标签: 字喃 喃字 林明华 假借字 东南亚研究 东南亚纵横
  • 简介:从企业集团走向跨国经营─—东南亚华人跨国公司特点研究陈乔之前言1989年5月和1993年11月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汕头大学召开的两次有关华侨华人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上,我分别提交了题为《试论战后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和《试论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四化”及其影响》两...

  • 标签: 华人跨国公司 东南亚华商 跨国经营 华人企业集团 东南亚华人 华人财团
  • 简介:<正>陸軍:軍隊人敷已增至40万人,同时还拥有各种各样的外国軍械。空军:配備有苏联的米格21式,米格19式、米格17式及米格15式等喷射机,新式战斗机的总敷约100架左右。在轟炸机中隊里还有美国制的B25型、26型轟炸机;此外,有25架的苏制杜枕里夫16式机及20架伊柳辛28式机。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军事力量 战斗机 喷射机 美国制 苏联
  • 简介:1990年8月9~11日,中国联邦德国研究会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联邦德国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出席会议的有外交部、经贸部、国家计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及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等26个单位52名学者和专家。联邦德国驻华大使韩培德先生在会上作了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报告。与会代表们对德国统一进程加快的原因及其对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论文题目刊载如下:

  • 标签: 德国统一问题 国家计委 国际问题研究 德国驻华大使 现代国际关系 世界经济
  • 简介:中国人到海外谋生的历史已近两千年,比较大规模的持续出国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华侨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胼手胝足,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的经济力量也逐渐成长,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先在民间中进行的。直到晚清,华侨在海外的经济力量才逐渐被清政府所认识及加以利用。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政府对华侨经济的认识,利用及其成效,藉以作为当代利用侨资之借鉴。

  • 标签: 晚清政府 利用侨资 新加坡华人 经济管理 清季外交史料 郑观应
  • 简介:回顾历史奋勇前进──庆祝南亚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雷启淮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秋,今年是她的“而立”之年。南亚研究所的前身是根据1963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批示,经高教部和国务院外事办公室批准于1964年成立的印度研究室。1979...

  • 标签: 南亚 回顾历史 研究所 研究人员 社科基金项目 图书资料建设
  • 简介:近年来,安子介先生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汉字的研究、教学以及普及方面取得了独树一帜的实绩,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识记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在教学中,有一些汉字的本义今天已经不用,或者已讲不清楚其造字之初的本义,或者即使讲清楚,但绕弯太大,造成混淆,浪费课时。我们可以对这些汉字(特别是简化字)的字形和会意,做具有时代性的、并符合汉语发展规律的新释义,而免用旧释义,使释义与字源学分开。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外来词在当今汉语词汇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由于常用汉字的构新词能力强、汉语外来词在社会使用过程中呈“趋简”态势,所以,只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好学好常用字,就可以大大减低认记汉语外来词的难度。

  • 标签: 安子介 对外汉语教学 字源学 简化字 外来词
  • 简介:我国对战后海外华人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十年时间里,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研究有显著的进展,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本文拟就我国的战后华人问题研究作一简论。一、迅速兴起的战后华人研究我国的华侨问题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一个重要拓展时期,当时的许多专著和史籍至今仍为华侨问题研究的史料宝库。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经历了起步、停滞和发展的复杂曲折过程。建国之后,我国的华侨华人问题研究迅速发展,得到应有的重视。1956年成立的厦

  • 标签: 居住国 华人经济 南洋研究所 四十年代 复杂曲折 马来西亚华人
  • 简介: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政法院校学报联络中心成立大会纪要(1995年10月18日)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领导下,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三家学报发起,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政法院校学报联络中心(简称“...

  • 标签: 政法院校 学报研究 高校文科 学报编辑部 大学学报 编辑工作
  • 简介:家族企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的贡献以及重要性已经获得了普遍的承认,家族企业的发展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话题.保证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代际平稳过渡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此,美国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而华人家族企业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代或第三代,但学术界对华人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文结合美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美国家族企业传承规划的实施现状,然后对比了华人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对华人家族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传承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 标签: 家族企业 传承规划 制度
  • 简介:当中日两国军队在济南发生的冲突在中国大陆重新燃起人们的抗日怒火时,抵制日货运动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想的那样迅速发生。在北方,抵制日货直到7月份才开始,在南方,广东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但广东政府由于害怕该运动会助长共产党的骚乱,因而不但不予以支持,而且还采取措施加以禁止:汕头中华商会主动采取了抵制行动,并希望能进行得不太过火。

  • 标签: 抗日 南洋华侨 汕头 侨民 中华 南方
  • 简介:在移居国外的少数民族中,南洋(东南亚)华侨的行为和举止最容易被人们过于简单地加以概括。人们总是指责华侨是“东方犹太人”、对其母国以及居住国的政治漠不关心、或采取骑墙观望态度。然而,这样指责南洋华侨缺乏足够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L.E.威廉姆斯教授出版了一份关于印度尼西亚华侨民族主义的开拓性研究成果,他认为在荷印华侨,特别是在土生华人(Peranakans)当中,

  • 标签: 侨民 南洋华侨 民族主义 证据 华人 说服力
  • 简介:奈保尔曾经三次到印度进行文化寻根,对于印度文明自有比较独特的观察和论述.他的印度叙事与殖民文学时期西方人的印度书写存在着暗合之处.本文即以后殖民理论为方法,对于奈保尔的印度书写进行分析对比,找寻殖民文学与后殖民书写中的学理关联.

  • 标签: 奈保尔 印度书写 殖民文学 后殖民文学
  • 简介:尼赫鲁曾经在他的代表作中对中国文化作过多方面的专门论述,他对中国文化有一种亲切之感.他还探讨了中印文化交流的问题.尼赫鲁晚年对中国文化的疏远来自于印度现实政治发展与国际政治局势的制约.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尼赫鲁 中国文化 《印度的发现》
  • 简介:[本文对保罗·司各特关于印度的神秘化、色情化描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小说以“性神话”书写印度和探索东西关系提出质疑,并以后殖民理论和女性主义思想对这些东方主义手法进行清理。

  • 标签: 保罗·司各特 印度 性神话 后殖民理论 斯皮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