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沃罗比约夫2012年12月在《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对中国的中亚政策以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他认为中亚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在深化,“中国模式”对中亚国家有一定吸引力;上合组织的成立为中国进一步发展与中亚国家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亚有共同利益,可以和谐共处。

  • 标签: 中国 中亚 俄罗斯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在承接二战期间涌现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战后科技革命催生了大批与国际安全息息相关的重大科技创新。其对国际安全的主要影响是:美苏"核均势"既使全人类笼罩在核战争的可怕阴影下,也起到了抑制大规模核战争发生的作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大多是美苏利用其常规武器技术优势在背后支持或直接挑起的;信息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战争形态;一些科技革命成果既成为维护国际安全的有力手段,其自身发展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国际安全问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从少数西方国家向整个世界扩展,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环境安全"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共同的国际安全问题。

  • 标签: 科技革命 国际安全 技术创新 环境资源
  • 简介:信息革命主要是指由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变革,这种变革正在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着重大影响。首先,信息技术以其对一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深刻影响而成为制约国家综合国力的新的重要因素。其次,由于少数发达国家凭借信息技术优势窃取战略情报,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以及信息武器的出现,信息安全已成为各个国家谋求综合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再次,信息革命引起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造就了新的权势集团和庞大的中产阶级阶层,这种变化必然会对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信息革命 综合国力 信息安全 外交政策 国际关系
  • 简介:<正>今年1月27—2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第4次首脑会议,签署了《1992年新加坡宣言》、《加强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和《有效普惠关税协定》3个文件。会议最大成就是决定成立自由贸易区和定期同对话国就地区安全问题对话。这是东盟在亚太地区战略环境和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经济和政治合作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也是它走向21世纪所采取的重大步骤。这次会议将对东盟各国今后的政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东盟国家 首脑会议 自由贸易区 新加坡 战略环境 经济形势
  • 简介: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冲破了斯大林时期文化政策的束缚,使知识分子得到思想解放和创作自由,苏联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然而,文化"解冻"并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文化体制、文化政策和工作方法,也给苏联文化艺术发展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 标签: 赫鲁晓夫 文化“解冻” 苏联
  • 简介:科举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用逐级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因分科举士而得名。科举考试发轫于隋代。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取代魏晋以来实行的九品中正制,这是科举考试的开端。唐承隋制,全面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学制度,正式完成了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过渡,科举制度大大发展,考试科目繁多,考试方法多种多样。到了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加强了科举制度,增加取士名额,提高及第后的待遇。从此科举成为教育制度的重心。明代专制政治高度发展,统治者比前代更重视科举考试,考试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地位较前提高,而取士科目减少,仅设进士一科。至此,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清代基本上沿袭明代的科举制度。到了清末,科

  • 标签: 科举考试 集权统治 进士科 进士出身 考试方法 选举志
  • 简介:近年来,欧洲政党政治发生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化,进入了"多党同步发展"与竞争的新阶段.各政党都在调整建党思想和方针政策,谋求振兴自己,在欧洲政坛上发挥主导作用.欧洲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政策调整将对欧洲政治、社会思潮及欧洲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欧洲国家 政党政治 政治格局 政策理论革新 民主主义
  • 简介:印度石油短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殷永林OILSHORTAGEANDINDIANECONOMY¥YinYonglinIndiahasdeficientoildepositsandshortsupplies.whichexertedanegativeimpa...

  • 标签: 石油及石油产品 石油短缺 印度石 印度政府 国民经济 印度经济
  • 简介:泛斯拉夫主义是起源于19世纪中东欧地区斯拉夫民族中的一种民族主义思潮.追求的是文化和种族上的认同感,它是现代斯拉夫各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本文主要研究泛斯拉夫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及其对俄外交政策的影响

  • 标签: 泛斯拉夫主义 起源 表现 影响 19世纪 民族主义思潮
  • 简介:2014年以来,中亚安全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塔利班频频越境袭扰,“伊斯兰国”不断向中亚渗透,加之跨境贩毒的有增无减使得中亚面临的安全压力不断增加。中亚安全形势变化的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其中既有美国对中东和阿富汗政策调整的因素,也有中亚国家自身政治经济军事体制转型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反应,此外还与中亚地区复杂的历史和民族问题有关。中亚安全形势的变化不仅迟滞了中亚国家的社会政治转型进程,还对参与该地区博弈的俄关欧等大国,尤其是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及即将实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虽然目前中亚安全形势总体上仍在可控范围,但是中亚安全问题解决的前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中短期内中亚的安全形势难以大幅改观。未来,我们必须要从多边、双边和个人等多个层面入手,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应对中亚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威胁。

  • 标签: 中亚安全 阿富汗局势 伊斯兰国 大国博弈
  • 简介:互联网开拓了国际政治新空间。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其内在运行逻辑的外在表现。互联网以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或是引导或是否定行为体的行为,迫使行为体服从其内在的法则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作者首先以层次分析法梳理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即个人、国家与国际体系。其次,阐释互联网作用于国际政治之运转核心,即国家利益、权力与安全,说明没有绝对的互联网自由,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至上。最后,揭示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作用,即催化、同步和建构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媒介,可促使某些社会因素推动国际政治中的变革;作为先进技术,可促使国际政治自身的进展与时代发展不断相互确认;伴随微博和社交网站出现的人人互动的交际方式,使国际社会向世界社会进化的条件在互联网世界中有所形成。

  • 标签: 互联网 个人 国家主权 国家安全 国际体系 互联网作用
  • 简介:一、印度国际影响力消长的几个阶段及其主要表现(一)印度独立后保留了英联邦的成员国关系,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印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①。(二)50年代冷战初起,美英拼凑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伊拉克革命后退出该条约,改称中央条约组织)等军事同盟对...

  • 标签: 印度 尼赫鲁 国际影响力 不结盟运动 巴基斯坦 南亚次大陆
  • 简介:2016年澳大利亚颁布了新版的南极战略,其在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强化地缘优势的同时,也重申将继续维护南极条约体系的有效性,并在南极治理问题上扩大国际合作。澳大利亚这种兼顾地缘政治逻辑和全球治理逻辑的南极战略,不仅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也对抑制霸权治理逻辑、促进国际南极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澳大利亚 南极战略 全球治理模式 地缘政治模式 霸权模式
  • 简介:乌克兰危机是后冷战时代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一场激烈的地缘博弈,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降至“冰点”。伴随着近年来北极坚冰的融化,北极地区的战略价值日益彰显,并开始成为新的博弈地区。俄罗斯一直力争将北极打造成21世纪战略资源基地,强调俄在北极地区的利益。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的北极政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俄开始加强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因为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俄与西方在北极地区的经济合作减少,而俄开始重视与中国在北极展开合作。

  • 标签: 乌克兰 俄罗斯 北极
  • 简介: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拿破仑曾经说过:“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尽管这样的说法不无夸张,但对于几乎所有国策家和国际战略研究者来说,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他们进行战略判断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要研究中国的战略处境和外交政策,东亚地缘政治局势无疑是最基本的判断出发点。然而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在近代以来一贯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欧亚大陆总体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推而广之受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这里我将首先探讨在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和周边地缘关系视角下中国地缘政治的总体特点,再分析更广大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全球地缘政治变化,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总体地缘政治环境的最新变化,并提出相关对策。

  • 标签: 地缘政治格局 国际战略 中国 地缘政治环境 外交政策 政治局势
  • 简介:2017年4月安倍访俄,使日俄关系继去年普京访日后继续转暖,并为今后合作打下基础。但日俄之间分歧和难题依旧不少,如两国贸易额很小;对美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立场迥异(日竭力支持,俄则坚决反对);受美欧牵制,日俄关系改善将有很大局限;领土问题难以解决,等等。俄日在远东地区合作已呈积极趋势,对中俄经济合作显然是一个挑战。因此,中国必须加大在远东与俄合作力度。

  • 标签: 俄罗斯 日本 中国
  • 简介:今年3月18日,以色列政府不顾巴勒斯坦和广大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在东耶路撒冷的霍马山兴建犹太人定居点,引起局部冲突,巴以紧张关系急剧升温,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背景1991年,以色列曾经强行征用霍马山一带185公顷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后因当时的工党

  • 标签: 定居点 巴勒斯坦人 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国 阿拉伯人 阿拉法特
  • 简介:南海航行安全对亚太经济和与亚太经济联系密切的世界其它各地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由于南海地区的海盗问题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政治状况有直接联系,并且受到美、日、印等国对东南亚地区政策的影响,国际间打击海盗的合作和推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机制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

  • 标签: 南海 航行安全 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