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后小泉时代自民党三位首相一反小泉急进强硬的对华外交,确立并巩固了'友好互惠、谋求互信'的对华外交基本框架,其要旨在于追求日本的大国地位和'政治正常化',其动因在于小泉对华态势的失败和中日关系战略走向的基本变化,并表现出根本目标与可以变动也必须变动的手段之间的较灵活的协调,从而为日本外交提供了一个务实可行的政策方向。中日关系尽管仍有种种困难,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按照这一框架运行和发展。就日本而言,无论是自民党还是民主党都有必要遵循之,以求适应变动了的东亚大局和世界政治经济;就中国而言,需要尤其从对外战略大局与对日政策之间的基本主从关系出发,在中日关系方面加大战略和政策努力。

  • 标签: 日本 后小泉时代 自民党 对华外交 中日关系
  • 简介:2006年的俄罗斯外交在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重树了大国形象。显示了大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提升了它在对美关系中的地位。未来的俄罗斯外交将会继续加强它在独联体国家中的影响,大力发展俄欧平等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拓展俄美关系,开展与其他大国的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

  • 标签: 俄罗斯外交 成果回顾 未来展望
  • 简介:欧盟外交政策是欧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由于欧盟的特殊性,这一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它也是一个研究难题。本文认为,欧盟外交政策不仅包括人们经常所说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还应包括其共同对外贸易、援助以及扩大等政策。欧盟的国际战略地位取决于其对地区和国际的影响力,以及其成员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一致对外。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这意味着欧盟将继续以不完全或不平衡的“一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 标签: 欧盟 外交政策 战略地位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中非民间友好,促进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往来,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派小组于2008年3月29日至4月10日访问乌干达、南非两国。小组广泛接触了两国NGO代表及有关政府官员.广交朋友,深化了友谊。

  • 标签: 民间组织 中非关系 交往 非政府组织 国际交流 政府官员
  • 简介:德国统一后的对外政策存在摇摆和多面性的特点.除强调多边主义、推动欧洲一体化外,德国的对外政策也越来越体现出很强的地缘特色,这种更加本质性的东西来源于于它自身的定位,特别是在地缘和文化层面的定位.统一以后,德国的身份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定位已经基本成型.这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德国未来的政策走向,并进而影响大国关系全局.

  • 标签: 中欧 德国 外交战略 身份定位 中间人 对外政策
  • 简介:柬埔寨历史上的吴哥王朝(公元802年——1432年)不仅是东南亚历史上,而且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王朝之一,它开创了柬埔寨历史上最光辉的时代。吴哥王朝之所以显赫一时,其原因除了它的统治者不断对内政实行革新外,外交的成功,也是它能够称雄一时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吴哥王朝六百三十年的历史,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形势下度过。吴哥王朝的建立,是在赶走了异族侵略之后才得以实现的;同时,建立山庙,信奉佛教也是服从于同室

  • 标签: 吴哥王朝 占婆 对外关系 信奉佛教 泰人 遣使
  • 简介: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政策主张体现了当前美国政治精英层、智库和学术界的主流认识。两党候选人对外政策比较研究不但对今后美国对外政策走向的预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学术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奥巴马和麦凯恩政治记录及其竞选顾问团思想倾向的分析,认为两党候选人对外政策理念未摆脱各自党派的底色,奥巴马倾向于自由主义,麦凯恩则倾向于现实主义。两人在对外政策上有相同的战略目标、相似的竞选策略,分歧在于具体政策路径。在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经济、安全和民主问题上,两人分歧明显。在对华关系上,奥巴马更注重民主、人权本身,麦凯恩则更加务实。

  • 标签: 美国 总统大选 对外政策 中美关系
  • 简介:2010年5月,以色列拦截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事件,印证了以色列政府在涉及自身安全问题上的一贯强硬和一意孤行,既折射出其面临的安全和外交困境,也反映了以色列继续奉行以“安全至上”为基本原则的国家安全战略。袭船事件持续“发酵”,牵动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相关角色的“神经”,势必对以安全环境及地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以色列 袭船事件 对外政策
  • 简介:<正>它是个大国,其毗邻都是小国。“大哥哥”对“小弟弟们”应采对何种态度为好呢?这对东南亚最大国家的印尼政府是个挑战。在这个问题上,“大”与“小”当然有其特殊的含意。如果从人均收入来看,印尼是东盟六国最小的国家。1983年印尼的人均收入约为510美元,而同年的文莱政府,同印尼相比,

  • 标签: 对外政策 印尼 东南亚 政府 东盟国家 “大”
  • 简介:印度和非洲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国际体系和非洲形势的变革,印度对于非洲的政策出现了新的趋向。印度加强了与非洲在能源、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印度试图通过加强双边合作,旨在确保本国的能源安全、促成政治大国的目标实现以及巩固军事安全。

  • 标签: 印度 非洲 对外关系 经贸合作
  • 简介:2000年仍是日本多事的一年。政局乱,改革难;经济“有景无气”,缺乏活力;外交虚多实少,重点突而不破。

  • 标签: 日本 政治 经济 外交 政策取向
  • 简介: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但关于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军事外交现状与前景及挑战多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进行了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军事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具有明确的现实需求、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战略考量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军事交往,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安全共识逐步接近,军事互信逐步增强,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有助于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并将深刻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同时,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战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

  • 标签: 军事外交 东盟 安全共同体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