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绝热无摩擦下,位涡(PV)守恒性、不可渗透性和可反演性使之非常广泛地应用在中高纬度天气学诊断分析,但由于其本身不包含力管项,无法描述强烈天气快速流形等局限性,因此分析了ZdunkowskiandBott(2003)提出斜压Ertrl.Rossby不变量(ERI),结果表明,绝热无摩擦条件下ERI在其表达式中就已经明确地包含了螺旋度和PV表达式,同时也涵盖了斜压大气力管项效应,可以描述快速流形天气系统,具有Pv所不能取代优点,这使得它具有非常广泛潜在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利用ERI诊断了2003年7月3-6日一次梅雨降水过程,结果表明,ERI完整地刻画了这次降水带南移及降水强度变化特点,随着24h累积降水带移动,ERI低值区也随之移动,二者吻合非常好。和PV相比,ERI对降水落区及强度变化诊断能力更强。

  • 标签: 斜压Ertrl-Rossby不变量 位涡 螺旋度 力管效应 梅雨锋降水
  • 简介:利用山西太原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资料,结合探空和自动站降水数据,研究不同天气背景下大气水汽总量(V)、积分液态水含量(L)和水汽密度(VD)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探讨微波辐射计资料在降水分析应用。结果显示:1—6月V、L呈增大趋势,非降水日V、L相对较小,降水日,V和L明显增大;VD垂直廓线特征显示,1—6月VD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地面500m高度以内,降水日VD值明显大于非降水日,且VD随高度升高有减小趋势,降水天气背景下水汽主要在1~2km高度范围内增大积聚,且高值区厚度较大;V日变化曲线呈现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早晨(06—08时,北京时,下同)和夜间(22—23时),谷值一般出现在午后(12—16时);初夏季节降水前1h,V、L通常会有明显增大,一般V〉10mm,L〉0.3mm,V、L平均跃增量分别为7mm和0.6mm,V、L迅速增大预示着测站上空水汽迅速聚集,可作为降水可能发生指示因子。

  • 标签: 大气水汽总量 液态水含量 水汽密度 微波辐射计 山西
  • 简介:针对ECMWF(EuropeanCentreforMedium-rangeWeatherForecasts)集合预报,融合降水产品在海河流域偏差特征,进行基于频率匹配法降水偏差订正,并对订正前后降水评分结果进行了系统检验。结果表明:经过2016年5—8月逐日试验分析表明,改进后ECMWF集合预报融合产品显著改善了原产品降水量和雨区范围偏大特征,订正后降水预报平均强度与实况更接近,且预报时效越长、降水量级越大、预报偏差越大改进效果越明显;改进后ECMWF集合预报融合产品降水预报T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提高,降水预报Bias评分更接近1,特别是对于小雨和暴雨、大暴雨量级改进尤其明显,消除了大片降水虚报区;降水预报空报率明显减小,但漏报率有所增加。

  • 标签: ECMWF 集合预报 频率匹配法 降水偏差 订正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自行设计和研制NOAA-AVHRR卫星资料处理业务系统设计思路、总体结构及主要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系统软件中三维立体图像显示技术及其在植被生态环境监测具体应用

  • 标签: 生态环境监测 NOAA-AVHRR 卫星资料 处理业务 气象科学 总体结构
  • 简介:风暴相对螺旋度(SRH)是一个衡量环境风场具有多大沿气流方向水平涡度及其贡献参数,对短时暴雨分析与预报有一定实用价值。读取雷达风廓线产品,计算分析龙岩11次暴雨过程风暴相对螺旋度与降水量之间变化关系,结果表明SRH增量时间超前于强降水量增量时间,这对短时暴雨临近预报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短时暴雨 垂直风廓线(vwP)产品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
  • 简介: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retwomainvariablesinclimatechanges.Spatial-temporalresolutionsof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ndrecentstudiesonclimatevariabilityinChinaaresummarizedanddiscussedinthisreview.Recent100-yeardatasetsareusedtorevealquasi-20-yearandquasi-70-yearoscillationsineasternChina,aswellasprecipitationpatternshiftinChina.Anoscillationwiththetimescaleof70-80yearsisintroducedineasternChina.derivedfrom500-yearand1000-yearproxyandobservationrecords.Finally,itisnotedthatmoreresearchachievementsonclimatechangeinChinadependupondevelopingorreconstructinglongtermseries,studyinginregularityandmechanism,aswellasuponpredictionandserviceetc.

  • 标签: China CLIMATE CHANGE DATA VARIABILITY
  • 简介:温度和降水是反映气候变化两个主要变量。因此,针对这两个变量序列时空分辨率和已揭示气候变率,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方向作了初步归纳与讨论。用近一个世纪温度、降水资料揭示,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准20a和准70a振荡以及中国降水气候型漂移;用近五百年和近千年代用序列并结合器测资料,揭示了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70~80a振荡。文章最后指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在资料开发、规律与机理研究、预测与服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中国 气候变化 资料 变率
  • 简介: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投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7年多来.极大地减轻了业务人员劳动强度。但由于观测员对各类仪器原理、操作、维护知识掌握不够.加之业务软件本身功能不足.致使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观测资料完整和台站测报业务质量。通过几年实际工作经验.总结遇到几个问题及处理方法.供参考。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应用 地面气象观测 业务人员 劳动强度 业务质量
  • 简介:将时间滑动相关方法STC(slidingtemporalcorrelation)用于研究混沌系统和海洋环流模式可信计算时间RCT(reliablecomputationtime),Lorenz混沌系统数值试验表明用STC求得可预报时间和可信计算时间,与使用传统误差限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证明了其有效性。对海洋环流模式LICOM和NEMO研究发现:1.当海洋模式以非耦合方式运行时,试验结果表明其海表温度SST可信计算时间较长,平均达到6个月以上,这主要是由于海洋模式运行过程,采用恢复性边界条件使模拟结果不会太过偏离观测值。对于强迫场从1月开始试验,LICOM模式SST可信计算时间在赤道东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存在RCT低值区,其数值不超过2个月。而NEMO模式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全是RCT高值区,NEMO模式RCT低值区域出现在赤道外太平洋和大西洋中纬度地区,强迫场从7月开始试验,RCT纬向平均分布与1月有相反形式。2.海洋模式以耦合方式运行时,由于去掉了恢复边界条件作用,海洋模式预报SST可信计算时间明显减小,年平均RCT为1个月左右。按季节平均得到RCT变化不大,在30~40天之间,RCT大值区春季位于南半球,而秋季位于北半球,可达2个月以上。耦合模式中所模拟500hPa高度场RCT与单独运行大气模式所得结果相差不大,仍在2周以内。3.无论是按季节平均还是按海区平均所得到RCT分布,都在30~60天左右,只有极少数区域在特定季节可以达到80天以上,这说明在海气耦合模式,由于计算不确定造成可预报上限一般不超过2~3个月,这比使用资料分析得到可预报期限短很多,因此根据木桶原理,RCT可能是制约海气耦合模式SST预报能力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可信计算时间 木桶原理 混沌动力系统 海洋环流模式
  • 简介:利用宜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4年6月19-22日江西省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1-2.5km高度西南急流增强或减弱与下游降水增强或减弱有较好相关性,其中,较低层1-1.5km高度西南急流增强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更为密切;-3.5km高度西南急流增强且风速大于12m/s较强急流向下层传递,与下游降水增强有较好对应关系,且对降水加强指示提前量约为2h.2)1km高度以下水平风在垂直方向上风切变(AV)增大为8m/s以上有利于下游降水增强,当AV为12-20m/s时,降水明显增强,且△V增大较降水增强提前1-3h;1km或0.7km高度以下△V增大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较为密切,而1km或0.7km高度以上△V增大与下游降水增强关系并不明显.3)指数M、J大小与下游区域降水量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当指数M、J增大至峰值,且急流指数脉动增强、频率增大时,下游区域降水也将出现峰值,且指数峰值出现较降水峰值提前1-3h.4)0.5-2.5km高度暖平流增强,暖平流厚度越大,且暖平流之上伴有冷平流加强,越有利于下游区域降水增强;km高度以下暖平流逐渐减弱,对应下游区域降水也逐渐减弱;km高度以下由冷平流控制,降水则减弱停止.

  • 标签: 暴雨 风廓线雷达资料 西南急流 风垂直切变 温度平流
  • 简介:1前言为了波长乐多普勒雷达大量实时资料能及时传输到福建省气象台,省局于1996年5月,决定利用Cylink无线扩频通雇设备,使福州长乐雷达站微机与省气象台实时业务网芭两地视距为30公里情况下实现联网,信道速率为256KBps。联网成功后,大量多普勒雷达图象资料能实时传输到福建省气象台实时业务网,其中传送一张水平扫描原始数据724KB只需40多秒时间。传输速率较以往甚高频通信高出近100倍。以往甚高频通信所不能传输立体扫描资料(一次约6~14MB),利用无线扩频通信得以传输。其联网成功为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了大量多普勒雷达实时图象资料。

  • 标签: 无线扩频通信 数据传输 雷达站 扩频通信技术 多普勒雷达 甚高频通信
  • 简介:1概况2012年10月1—5日,第15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高性能计算机在气象应用研讨会(The15thECMWFWorkshopOnHighPerformanceComputinginMeteorolo—gY)在英国里丁召开。该研讨会由ECMWF主办,每两年召开一次,已成为气象高性能计算领域最有影响国际会议之一。来自ECMWF、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

  • 标签: 高性能计算机 ECMWF 气象 应用 中期天气预报 国际会议
  • 简介:为解析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双向反馈机制及其对气象和环境影响,建立基于Mie散射理论气溶胶—光学性质模块,研制气象-化学双向耦合器,以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NestedAirQualityPredictionModelingSystem)为基础,建立了NAQPMS和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Model)双向耦合模式(WRF-NAQPMS)。利用此模式数值模拟了2013年9月27日至10月1日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一次秋季严重灰霾过程。结果表明,考虑气溶胶辐射反馈双向耦合模式模拟气象要素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观测结果更为一致。灰霾期间,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显著改变了边界层气象要素,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地面接收太阳短波辐射减少25%,2m高度温度平均下降1℃,湍流动能下降20%,10m高度风速降低超过0.2m/s,边界层高度下降25%,使得边界层大气更加静稳,进而造成了重污染地区污染进一步加剧,如石家庄近地面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可达30%。分析表明灰霾与边界层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种正反馈机制,采用该机制双向耦合模式有利于准确模拟和预报灰霾污染过程。

  • 标签: 气象-化学双向耦合 WRF-NAQPMS 灰霾 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 大气边界层
  • 简介:1会议概况及背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区域气候变化预估及其在影响和风险分析研究应用专家会议于2015年9月15—18日在巴西圣保罗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120名科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单位8名专家受邀参加。

  • 标签: 区域气候变化 风险分析 会议简介 专家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应用
  • 简介:开展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工作,是做好中期天气预报主要方向。而目前业务主要沿用数值预报产品(如ECMWF)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预报时效仅7-8天,难以满足中期预报需要。二是由于中期预报重点是对过程预报,尤其是重大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而重大转折性天气过程一般起因于大型环流转变或调整,这一点从现有的数值预报产品空间形势场难以发现。为了延长预报时效,提高中期预报准确率,利用数值预报产品研制开发新中期预报方法十分必要。将600E500hPa位势高度逐日时间剖面图(简称65图)方法与ECMWF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可以直观反映ECMWF预报时效内60°E波动特征即乌拉尔山地区槽脊调整,从而反映东亚大型环流转变或调整。将此图与ECMWF形势场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中期预报准确率,延长中期预报时效,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 大型环流的转变或调整 65图 中期预报
  • 简介:在“包头市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对于根据自动雨量站点雨量数据转化为面数据,从而对任意区域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较为科学合理评估。并用到了泰森多边形和Delaulay三角形算法。

  • 标签: Delaulay 泰森多边形 面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