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倍他司汀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 2019年 3月收治的 80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倍他司进行治疗, 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观察组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眩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采用倍他司汀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供血功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是临床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 标签: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将82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盐酸丁咯地尔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40例,给予维脑路通0.5g、胞二磷胆碱0.5g静滴,每日1次,均治疗7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A)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

  • 标签: 盐酸丁咯地尔 基底动脉供血 平均血流速度 维脑路通 全血高切黏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天麻素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0.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0.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天。观察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50例,临床痊愈21例,显效23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50例,临床痊愈16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用药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栓通联合天麻素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通 天麻素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44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23例)和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2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61%),对照组痊愈4例(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亦高于对照组(76%);治疗组中治疗后椎动脉各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各参数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加曲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对照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应用于治疗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59例眩晕的患者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并与纳络酮注射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及心率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不但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更适宜于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眩晕患者.

  • 标签: 药物治疗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纳络酮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血压 心率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惠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30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结论挥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基底动脉狭窄惠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椎动脉 基底动脉 狭窄 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基底动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与同期60名无眩晕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体检志愿者(对照组)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颈部CT血管成像及头部MR血管成像资料,将单因素比较的阳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将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后循环缺血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的发生率分别为59.0%(72例)、55.7%(68例)、64.8%(79例)、41.0%(50例)、28.7%(35例)及30.3%(37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20例)、31.7%(19例)、35.0%(21例)、15.0%(9例)、10.0%(6例)及15.0%(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OR=3.891,95%CI:1.721-8.800,P〈0.01)、椎动脉变异(OR=3.231,95%CI:1.238-8.432,P=0.017)及基底动脉迂曲(OR=2.664,95%CI:1.189-5.972,P=0.017)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组椎动脉狭窄程度和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动脉优势在基底动脉弯曲程度≥2级与〈2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椎动脉变异及基底动脉迂曲是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椎动脉优势是基底动脉迂曲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眩晕 椎-基底动脉疾病
  • 简介:-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我院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了182例-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96例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并与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的86例相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丹红注 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在笔者所在医院临床诊断为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中选取108例,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14天为一疗程。结果通过治疗,多数患者眩晕、恶心、视物模糊、走路不稳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总有效率达到93.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舒血宁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现在,我们在检索国外医学文献时已经极少能看到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nsufficicllcy,VBI)这个概念,更多的是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一词来代替,这种概念的更新体现了人们对这种疾病认识和了解和不断深入。

  • 标签: 概念 动脉 医学文献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应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后对整体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对象为50例-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抽签法分成2组,将接受单纯西药治疗的25例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另外观察组25例对象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高压氧综合治疗,就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高,其评估值分别为92.0%、72.0%,以上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好,组间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治疗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可改善眩晕症状,促进疗效提升的同时,改善血液流变学,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高压氧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倍他司汀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2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Spread软件分组方法分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采用丹参治疗干预,B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指标。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B组显著优于A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B组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中采用倍他司汀治疗干预,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加快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倍他司汀 椎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管中膜内或中膜和外膜之间的剥离,血流从破裂口进入及壁内血肿的形成。在大多数颅内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中,常规血管检查技术很难发现内膜瓣、双腔和壁内血肿的直接证据。导管血管造影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动态图像,被认为是诊断动脉夹层的金标准。然而,导管血管造影通常提供强度投影图像,而不是横断面图像,这限制了检测这些解剖特征性征象的能力,现就-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作一综述。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