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7例肱骨髁上骨折的经皮内固定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经皮内固定治疗的护理,术后随访一年。结果无一例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畸形愈合、肘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发生。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80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带螺纹内固定,B组采用单根骨圆髓内固定法。结果两组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各项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带螺纹内固定会使减短切口长度,显示了其微创性,另外也减少了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无一例出现游走和退出现象,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带螺纹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比常规的保守治疗以及单根骨圆髓内固定法治疗更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带螺纹克氏针 内固定 锁骨中段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掌骨骨折的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为掌骨干、掌骨头等。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微型钢板治疗)和30例对照组(接受治疗)。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治疗疗效。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治疗疗效分别为96.7%、9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疗效肯定,能明显缩短掌骨骨折愈合时间。

  • 标签: 微型钢板 克氏针 内固定 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2010年间应用外固定架联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1例临床资料。结果随访3-12月仅3例骨折延迟愈合,其余均固定良好,获骨性愈合,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外固定架联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外固定架 克氏针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本文是在正镶白旗草原采用样线,样方进行了围封年限对茅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试验选取未围封、围封五年、围封十年的样地,通过分析不同围封年限茅群落主要物种组成,密度、高度、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围封对茅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围封年限茅群落物种重要值表现为:茅和冷蒿在十年围封区达最大值;糙隐子草在五年围封区达最大值;阿旋花在未围封地区达最大值。(2)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围封五年区最高,同时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十年围封区最高。(3)围封年限对茅数量特征的影响: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茅种群中个体的数量特征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 标签: 围封年限 克氏针茅 物种多样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过骨折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优、缺点。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6例,男28例,女8例,10~12岁25例,6~9岁11例,伸展型28例,屈曲型8例,损伤原因25例为玩滑板摔伤,11例为骑自行车摔伤。分型为21例为伸展型骨折,15例为屈曲型骨折。结果36例无一例发生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术后石膏固定6周,10-12周拔掉,行功能锻炼,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功能评定,伸展型,屈曲型均为优。随访患者无一例发生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及肘内外翻以及神经损伤并发症,肘关节外型良好。结论闭合复位经皮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儿童伸展、屈曲型骨折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克氏针 肘关节骨折 闭合复位 C臂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双钢板和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双钢板和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行垂直双钢板治疗的患者为A组,39例行交叉治疗的患者为B组,通过随访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A组,A组患者的石膏托外固定时间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小于B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B组患者优良率为89.7%,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和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有显著显著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治疗方法有利于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在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双钢板 交叉克氏针
  • 简介: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属GartlandⅢ型,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固定。结果平均随访6(3~12)个月,所有骨折术后平均8.8(6~12)周愈合。参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2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简便、损伤小、固定可靠、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5例。结果随访1年以上,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正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和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所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双钢板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指标要优于对照组,但是,如果是对于石膏托外固定时间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进行比较来说,对照组要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双钢板 克氏针 肱骨髁间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顺行弹性髓内与逆行交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远期并发症,探讨顺行弹性髓内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势。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作者采用弹性髓内技术儿童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5例,为A组,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62例(为B组)GarlandⅡ型和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复位后交叉固定。分别对两组患儿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肘关节Mayo评分、ROM测量、提携角测量。结果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ROM评测均优于B组(P〈0.01,P〈0.05)。A组提携角改变较B组有明显优势,两组均无肘外翻发生。结论弹性髓内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较固定技术明显减少,尤其是在预防肘关节僵硬和肘内翻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肱骨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经关节面的外架与传统贯穿固定远指间关节治疗闭合性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我科对闭合性腱性锤状指60例,根据固定远指间关节的不同方法分为外架组(不经关节面的外架)32例,传统组(贯穿固定远指间关节)28例。记录手术时间,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道感染、松动和甲床畸形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1年采用C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患指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如期拆线,未发生切口及道感染、松动、甲床畸形等并发症。患指Crawford功能评估:术后3个月优良率外架组75.0%、传统组53.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良率外架组93.8%、传统组85.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架治疗腱性锤状指不损伤关节,早期临床疗效更好,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整体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锤状指 克氏针外架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多维度交叉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我们采用多维度交叉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患者20例,闭合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8例,骨折均未累及第一腕掌关节面,术后2周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16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1周,平均9.5周。拇指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多维度交叉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能提供初始稳定性,骨折固定相对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疗效可靠。

  • 标签: 掌骨 骨折 克氏针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法复位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采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内固定方法治疗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疗效,所有病例都随访24月。结果在24月内,所有患者均为骨性愈合,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化性肌炎、前臂骨筋膜综合征、医源性神经损伤及Volkmann肌挛缩。术后出现尺神经损伤表现的有3例,症状在术后的6个月内完全消失。依据HSS肘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50例,良7例,一般3例,差0例。结论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了减轻手术对患儿骨膜和骨骺造成的损伤,用手法复位满意后用固定的方法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手法复位克氏针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