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试剂应根据检测目的而选择。用于宫颈癌筛查和分流侧重试剂的临床性能,经过国内外验证的试剂包括:美国凯杰公司的HC2,德国雅培公司的Abbott RT hrHPV test,美国罗氏公司的cobas 4800 HPV test,美国豪洛捷公司的APTIMA assay,中国凯杰公司的careHPV test。用于HPV感染及型别鉴定侧重试剂的分析性能,目前没有金标准,应考虑当地HPV亚型流行情况选择适宜的试剂,以避免掩盖真实感染水平。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检测试剂 筛查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体检女性人群生殖道HPV感染率、多重感染和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分。结果1321例21-66岁的健康检查者中,共检出阳性患者162例,阳性率为12.3%,其中高危占68.7%,低危占31.3%,检出前五位的亚型分别为HPV16(14.7%)、58(10.8%)、52(10.4%)、11(10.0%)、6(9.7%),未检出MM4、44、73、83。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40.2%,以二重感染常见(25.3%),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21-3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为20.1%。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主要见于21-30岁妇女,主要为单一基因高危感染、常见亚型为16、58、5、11、6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芯片检测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宫颈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所占比例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生以及发展属于从渐变转为突变的一个过程,宫颈癌疾病有前病突变演变成真正的宫颈癌,需要的时间将近有10年,因为宫颈癌在癌变前的病变阶段较长,所以可在早期诊断出宫颈癌,对于降低宫颈癌疾病的病发率起到一定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是对乳头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制、与宫颈癌的关系、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恶性肿瘤
  • 简介:HPV16E7DNA疫苗免疫小鼠,研究了HPV16L1DNA疫苗和重组腺病毒疫苗的联合应用,高危HPV的早期蛋白E6、E7持续表达于HPV感染的肿瘤细胞上

  • 标签: 乳头瘤 疫苗研究进展 病毒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高危乳头病毒(HR-HPV)的感染状态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门诊1023例妇女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技术(HC2)-HPV-DNA检测及HPV分检测,以TCT细胞学正常及高危HPV阳性的妇女181为目标人群,随访重复TCT细胞学和HPV基因分,并对TCT细胞学异常的妇女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分析不同HPV感染型别、感染状态(持续性感染、间断性感染及感染清除)的TCT异常和宫颈病理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目标群体随访1年,持续性HPV感染的女性与HPV感染清除或间断性感染的妇女相比宫颈病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目标群体随访2年,持续性HPV感染女性比HPV感染清除或间断性感染妇女有更高的宫颈病变发生率(P<0.05)。多重HPV感染并不比单一型别感染有更高的宫颈病变发生率(P<0.05)。高危HPV16和HPV18持续感染发生率高,且宫颈病变的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持续性HPV感染2年以上,尤其HPV16及HPV18的持续性感染,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高危HPV型别及感染状态的甄别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宫颈病变 HPV基因分型 持续性HP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尖锐湿疣患者乳头病毒(HPV)感染分与检测意义。方法:研究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40例尖锐湿疣患者为对象,并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患者湿疣处DNA、HPV分,统计结果。结果:经检测结果记录,HPV分中,HPV6/11分阳性例数33例,HPV16/18阳性例数4例,合并阳性例数3例。结论:尖锐湿疣患者乳头病毒检测中以HPV6/11、HPV16/18为主要分,可检测分以诊断疾病。

  • 标签: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分型 检测意义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普查妇女中高危乳头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318例普查妇女行高危HPV-DNA检测及病理检测。[结果]病理检查阴性者HPV感染率为10.8%(21/195),低度子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25.0%(4/16),高度子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81.8%(9/11)。HPV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48.1%,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为38.2%,阴性预测值为92.6%。[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因素。HPV-DNA检测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变Ⅰ级(CIN1)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乳头病毒(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2014年6—12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建立的已婚妇女社区队列,选取经病理学诊断为CIN1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2个月后再次行病理学检查,根据CIN1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CIN1消退组、持续和进展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血清叶酸与CIN1转归的关系,采用相加模型分析血清叶酸与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564例患者中,479例再次行病理学检查,CIN1消退组331例,持续和进展组148例。CIN1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分别为(18.890±8.360)和(15.640±5.55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7, P<0.001)。154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其中148例为HR-HPV感染,6例为低危乳头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在年龄、被动吸烟、清洗阴部频率、性生活后清洗、换洗内裤频率、血清叶酸及HR-HP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阴部频率(OR=0.422,95%CI为0.238~0.750)、换洗内裤频率(OR=0.574,95%CI为0.355~0.928)、血清叶酸(13.06~16.78 nmol/L:OR=4.806, 95%CI为2.355~9.810;≤13.05 nmol/L:OR=8.378,95%CI为4.024~17.445)、HR-HPV感染(OR=1.852,95%CI为1.170~2.933)是CIN1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清叶酸低水平和HR-HPV感染对CIN1持续和进展的相对超额危险度=4.992(95%CI为0.189~9.796),归因危险度=0.552(95%CI为0.279~0.824),交互作用指数=2.632(95%CI为1.239~5.588),血清叶酸≤16.78 nmol/L且HR-HPV感染阳性的aOR=9.055(95%CI为4.878~16.807)。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可增加CIN1持续和进展的风险,且与HR-HPV感染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叶酸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转归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变Ⅰ级(CIN1)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乳头病毒(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2014年6—12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建立的已婚妇女社区队列,选取经病理学诊断为CIN1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2个月后再次行病理学检查,根据CIN1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CIN1消退组、持续和进展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血清叶酸与CIN1转归的关系,采用相加模型分析血清叶酸与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564例患者中,479例再次行病理学检查,CIN1消退组331例,持续和进展组148例。CIN1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分别为(18.890±8.360)和(15.640±5.55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37, P<0.001)。154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其中148例为HR-HPV感染,6例为低危乳头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在年龄、被动吸烟、清洗阴部频率、性生活后清洗、换洗内裤频率、血清叶酸及HR-HP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阴部频率(OR=0.422,95%CI为0.238~0.750)、换洗内裤频率(OR=0.574,95%CI为0.355~0.928)、血清叶酸(13.06~16.78 nmol/L:OR=4.806, 95%CI为2.355~9.810;≤13.05 nmol/L:OR=8.378,95%CI为4.024~17.445)、HR-HPV感染(OR=1.852,95%CI为1.170~2.933)是CIN1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清叶酸低水平和HR-HPV感染对CIN1持续和进展的相对超额危险度=4.992(95%CI为0.189~9.796),归因危险度=0.552(95%CI为0.279~0.824),交互作用指数=2.632(95%CI为1.239~5.588),血清叶酸≤16.78 nmol/L且HR-HPV感染阳性的aOR=9.055(95%CI为4.878~16.807)。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可增加CIN1持续和进展的风险,且与HR-HPV感染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叶酸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转归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上皮内变筛查中采用高危乳头病毒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接受筛查的300例患者进行HPV和TCT检测,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其作出金标准,分析联合检测结果。结果:300例结果筛查的患者中,通过组织病理学诊断发现,有170例存在炎性改变,CINⅠ、CINⅡ、CINⅢ和浸润癌患者分别有61例、43例、24例、2例。联合检查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80.52%、87.67%。结论:针对宫颈上皮内变筛查采用高危乳头病毒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危乳头病毒在子宫颈癌症筛查中的意义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间167例妇科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高危乳头病毒筛查,同时收集宫颈外口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颈正常或炎性病变的患者感染高危乳头病毒人数最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感染率最高,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宫颈上皮内病变Ⅲ级、浸润癌患者高危乳头病毒感染率为100%。结论高危乳头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乳头病毒进行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危乳头病毒诊断时应用实时PCR检验及生物芯片法检测的价值,完成准确性计算。方法 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为前提,抽取我院于2021年2月至10月收治的100例乳头病毒(HP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形成对照研究,分别运用实时PCR检验与生物芯片法完成样本取样,结合临床资料与检测结果完成诊断价值评估与准确性分析。结果 在CIN I、CIN II、CIN III三种病变类型检测时,生物芯片法检测HPV检出率略高于实时PCR检测(P>0.05),而在鳞状上皮病变和慢性宫颈炎诊断时,生物芯片法效果显著高于实时PCR检测(P<0.05);从阳性检出率来看,生物芯片法检测要远高于实时PCR检测(P<0.05),两种方法总符合率高达82.00%。结论生物芯片法检测与实时PCR检验符合率较高,但生物芯片法准确度更高,阳性检出率更好,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PCR检验 生物芯片法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诊断价值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乳头病毒(HR-HPV)感染的转归特点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HR-HPV感染、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的421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24个月的随访。在收集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试剂盒测定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状况。根据基线和随访24个月后HR-HPV的感染状况,描述HR-HPV感染的转归特征,并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结果在390名完成24个月随访的HR-HPV感染女性中,HR-HPV持续感染率居前5位的型别依次为HPV16(24.1%)、HPV58(22.2%)、HPV53(21.7%)、HPV52(20.0%)和HPV39(11.8%)。阴道pH值(aOR=1.74,95%CI:1.08~2.80)、唾液酸苷酶(aOR=2.70,95%CI:1.52~4.83)和白细胞酯酶(aOR=3.41,95%CI:2.13~5.44)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其中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均可增加同型和异型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结论HPV16容易发生持续感染,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异常作用更为明显。

  • 标签: 阴道微环境因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乳头病毒(HPV—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筛查的妇女2200例,随机分两组(即TCT组及HPV—DNA+TCT组)。TCT组1200例,HPV—DNA+TCT组1000例,分别进行TCT检查及高危HPV杂交捕获法二代检查(HC2)+TCT同时检查。比较两组阳性病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阳性符合率。结果TCT组1200例中检出TCT阳性138例,占11.5%,病理检查结果阳性102例,阳性符合率为73.91%;HPV—DNA+TCT组1000例中检出高危HPV与TCT同时阳性者71例,占7.1%,病理检查结果阳性67例,阳性符合率为94.37%;两组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PV—DNAHC2联合TCT与病理检查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TCT检查,此方法用于妇科宫颈癌筛查准确性高,漏诊率低。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中高危乳头病毒(HPV)16/18、31/33DNA及E-钙黏素和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而探讨它们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3例ISCC,30例HSIL,32例LSIL和21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NCE)制成组织芯片,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31/33DNA。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E-钙黏素和Ki67蛋白在其中的表达。结果(1)HPV16/18、31/33DNA的表达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DNA阳性者更容易发生脉管内栓(OR=3.875),HPV31/33DNA阳性者临床期别更容易进展(OR=3.5)。(2)E-钙黏素和Ki67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E-钙黏素异常表达阳性率的升高,临床期别增高(P=0.046)。(3)随着年龄增大临床期别增高(OR=1.063)。结论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E-钙黏素和Ki67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

  • 标签: DNA 病毒 宫颈肿瘤 原位杂交 E-钙黏素 KI67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宫颈炎康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乳头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II、III度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1)采用激光治疗,观察组(n=84)采用激光治疗联合宫颈炎康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高危HPV转阴率。结果观察组II度和III度柱状上皮异位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I度和III度柱状上皮异位患者高危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炎康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合并高危乳头病毒感染患者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疗效,降低了高危HPV的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炎康栓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高危乳头病毒检查(HR-HPVDNA)联合三阶梯技术(即:TCT+HPV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50例筛查对象均进行TCT及HR-HPVDNA检测,对发现TCT异常和(或)HPVDNA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在镜下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或宫颈管骚刮术),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将其病理结果与TCT、HPV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550例经TCT检测,阳性者62例,其中ASCUS47例、LSIL9例、HSIL6例;(2)550例经HR-HPVDNA检测,阳性者88例,阴性者462例;(3)对97例TCT异常和(或)HR-HPVDNA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行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59例,CINI21例,CINII12例,CINIII4例,SCC1例;(4)单一TCT漏诊率为10.53%,单一HPV漏诊率为21.0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HR-HPVDNA检查联合三阶梯技术能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降低漏检率,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细胞学 阴道镜 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