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胃癌唯一可治愈手段。无原则是肿瘤根治术的基本原则。根治术中严格贯彻无原则对减少术中医源性扩散及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无操作技术是实施无原则的可靠保证。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无操作技术的相关观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广义的无操作技术尚包含有彻底根治术的思想,如以往对胃癌多脏器侵犯、肝转移、腹膜种植的手术

  • 标签: 根治术 无瘤操作 无瘤技术 具体实施方法 肿瘤生物学 远期疗效
  • 简介:多发性动脉样骨囊肿(aneurysmalbonecyst,ABC)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ABC,为骨的良性病变,具有侵袭性强的特点,多为异时性多发,单发性ABC偏好女性患者,而多发性ABC在男性患者中相对多见[1]。多中心性骨巨细胞(multicentricgiantcelltumorofbone,MCGCT)则是骨巨细胞(giantcelltumorofbone,GCT)的罕见类型,是一种富含巨细胞的良性骨病变,较单发性GCT的发病年龄更小,多见于膝关节周围[2-3]。多发性ABC和MCGCT的发病率极低,而单个体多发性ABC后继发MCGCT的案例此前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ABC后继发MCGCT患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 多发性 骨巨细胞瘤(GCT) 多中心性
  • 简介:Ⅰ型神经纤维病(neurofibromatosistypeⅠ,NF—Ⅰ).也叫雷克林霍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50%的患者有家族史.发病率约为1/3000-1/4000.以异常皮肤色素沉着(咖啡牛奶斑)、多发皮肤结节及受累组织器官损害(神经、骨骼、内脏)为特征性表现,约10%-25%患者可有消化系统受累表现如出血、穿孔或肠梗阻等.

  • 标签: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胃肠间质瘤 文献复习 多发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直肠
  • 简介:目的:探讨14—3—3β基因(酪氨酸3-加单氧矽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基因)对卡波肉瘤(Kaposigsarcoma,KS)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14—3—3β基因稳定转染入BCBL—1(HHV-8positiveandEBVnegativehumanBcells)细胞,Western—Blot检测14—3—3β蛋白的表达,最后利用Transwell法分析14—3—3β基因对BCBL-1细胞迁移的影响(设立空载体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pcDNA3.1/myc—His(-)A-14—3—3β组细胞迁移数目明显高于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3—3β基因能促进KS细胞的迁移。

  • 标签: 14—3—3β基因 卡波氏肉瘤 迁移
  • 简介:夏科关节病(charcotarthropathy)也称为神经源性关节病(neuropathicarthropathy),是一组以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受损,关节严重破坏、活动不稳和骨质疏松为特征的临床少见疾病。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传统意义上的主要病因——梅毒,所致夏科关节病已逐渐减少,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致夏科关节病则逐渐增多。夏科膝关节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全膝关节融合术、全膝关节置换术。

  • 标签: 关节病 神经源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术修补眼睑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20例眼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修补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异体巩膜移植术修补眼睑缺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邻近皮瓣转移和自体唇黏膜移植修补眼睑缺损。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体巩膜移植术修补眼睑肿瘤切除后眼睑缺损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眼睑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同时兼具美容功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眼睑肿瘤 异体巩膜移植术 眼睑缺损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颅内转移的临床特征、肿瘤来源、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2009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颅内转移34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原发肿瘤来源、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经过顺利,肿瘤全切20例,大部切除1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明确肿瘤来源于肺癌转移20例(58.8%),乳腺癌转移6例(17.6%),消化道肿瘤转移5例(14.7%),原发灶来源不明3例(8.8%)。单发病灶25例,多发病灶9例。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11.2个月。结论手术对于占位效应明显的颅内转移有益,不仅能明确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而且及时减压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转移瘤 开颅手术 生存率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性,62岁,因“面部浮肿1个月”于2003年11月3日入我院肿瘤科。主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锁骨上窝有1枚蚕豆粒大的肿物伴面部浮肿,并自觉憋闷,轻度心悸、多汗、消瘦、食欲正常,曾在家中口服抗生素(不详),无好转,面部浮肿继续加重,在门诊行CT检查示:纵隔淋巴结肿大,经B超发现肝内多发性占位性病变(牛眼征)。既往有胃溃疡病史,吸烟史20年,否认有遗传病史。

  • 标签: 淋巴瘤 化学治疗 甲状腺功能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于2014年10月20日清晨醒来时突发左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且伴有疼痛,7天后到医院检查,左眼视野完全缺损,眼底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差,自主体位,检查合作。辅助检查:生长激素基础值11.2μg/L(男性正常值〈2.0μg/L)。尿香草基杏仁酸(VMA)187.9μmol/24h(正常值9.6~49.5μmol/24h)。头颅MRI检查(图1)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右侧颞部头皮软组织肿胀,蝶鞍及双侧筛窦内为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充填。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颅内肿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本文目的在于评价伽玛刀(γ-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对听神经的治疗效果。我们用LeksellB型(γ-刀)治疗听神经119例,并随访1~5年。扫描定位用1.5Tesla磁共振仪,剂量规划系统为γ-plan4.0版。肿瘤体积0.02~20.8cm~3,周边剂量9~17Gy,平均13.1Gy;中心剂量18~45Gy,平均32.3Gy;靶点数2~10个,平均4.2个。结果肿瘤体积缩小95例(79.8%),其中显效16例(13.4%),即体积缩小超过75%者,无变化14例(11.8%),增大10例(8.4%)。61例(51.3%)听力有保存,11例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听神经瘤 肿瘤体积 伽玛刀治疗 周边剂量 治疗效果
  • 简介:侵袭性纤维病(aggressivefibromatosis,AF)又被称为硬纤维、韧带(desmoid-typefibromatosis,DF),是一种少见的肌成纤维细胞单克隆增殖性肿瘤。AF属于交界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常见于四肢、腹壁、腹腔。它以局部侵袭性生长和容易局部复发为主要特点,不发生远处转移。

  • 标签: 交界性肿瘤 侵袭性纤维瘤病 硬纤维瘤 育龄期女性 肌成纤维细胞 切缘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1年3月至2014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十二指肠间质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等;肿瘤的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居多;增强CT诊断率为70.6%(12/17),超声内镜诊断率为100%(4/4),普通内镜及超声的诊断率较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D117、CD34阳性率为94.1%、76.5%。17例患者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5例,肿瘤局部切除6例。术后随访12~67个月,随访率82.4%(14/17),1例高危及1例中危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47个月死于复发转移,其余未复发转移。结论十二指肠间质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选取手术方式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十二指肠间质瘤 诊断 外科治疗
  • 简介:低级别胶质占所有胶质的30%~40%,虽然大多生长缓慢,但由于其呈侵袭性生长且不少低级别胶质和功能区相关密切.给手术广泛切除带来困难。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成像技术等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开展.以及神经导航、唤醒麻醉和术中磁共振等的应用,使低级别胶质的广泛切除甚至镜下全切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高了低级别胶质的外科治疗效果。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功能成像 术中麻醉唤醒 手术技巧
  • 简介: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因颅内转移而导致死亡的病例数有所升高,而对于颅内转移是否有手术指征尚存在争议。本文探讨手术治疗脑转移的重要价值。方法:对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4年8月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病例进行同顺性分析,手术方法为根据MRI定位开颅手术,术后常规全脑放疗和化疗。结果:肿瘤术中全切54例,次全切5例,部分全切2例,无术中死例,1例术后1周因急性左心衰死亡.术前症状消失34例.明显缓解20例.无改善4例.加重3例半年生存率92%.一年生存率为82%.两年生存率为14%(其中不含2004年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是治疗脑转移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并为晚期患者赢得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 标签: 脑肿瘤 腑转移瘤 手术治疗 脑转移瘤
  • 简介:患者女,48岁,因右上肢痛7年,伴双下肢麻木,活动受限5年余,于2000年2月2日入院.查体:站立不能,T:36.5℃P:78次/分R:16次/分脊柱无侧弯,颈6、7棘突右侧压痛,颈7-胸1右前外侧皮下可扪及一约直径0.8cm包块,活动度尚可,边界不清,质韧,颈部活动受限,颈牵拉试验阳性,压颈试验阳性,躯干自锁骨以下皮肤感觉减退明显,以右侧显著.

  • 标签: 颈椎管 神经鞘癌 诊断 病例 病因
  • 简介:已经有许多证据表明,多种类型的胶质组织中存在一小群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称为胶质干细胞(gliomastemcells,GSCs)。它与胶质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了GSCs假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深层次问题上出现了争议,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谈一些看法。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神终千细朐 CD133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脑转移病人的预后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文对1977.5至1996.5收治的脑转移130倒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原发肿瘤为肺癌的118倒,其它来源的为12例。所有病人给予全脑放疗,其中,辅以手术的17例;辅以化疗的63例。结果: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2%。年龄≤65岁、单发转移灶、无其它部位转移者预后好;原发乳腺癌的脑转移病人比原发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好。放疗剂量≥60Gy扭与<60Gy组比较,有效率由33%提高至lOO%(P

  • 标签: 脑转移瘤 病人 全脑放疗 放射治疗 手术 预后
  • 简介:颗粒细胞(granulosacelltumor)是卵巢肿瘤的少见类型,文献报告其占所有卵巢肿瘤的2%,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左右。近年也有卵巢以外其它部位如喉、支气管、乳房、消化道、鞍区颗粒细胞的个案报告,但却没有肝脏颗粒细胞的报告。作者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脏 颗粒细胞瘤
  • 简介:无性细胞是中度恶性的卵巢实性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生育年龄妇女,占女性原发性恶性肿瘤5%左右,妊娠合并无性细胞较少见,目前仅见于个案报道。早期妊娠合并无性细胞一般无特殊症状,不易被发现,可因下腹部不适就诊或产前检查时被发现。常规B超检查很难对妊娠期卵巢肿块的性质进行鉴别,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对母婴造成的影响、肿瘤的类型、分期及转移情况等进行个体化处理。本文报道1例晚期妊娠合并巨大无性细胞的临床经过及诊治,为同类病例的处理积累临床经验。

  • 标签: 晚期妊娠 无性细胞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