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弧菌在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与常规弧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及菌落特征。方法:用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与常规弧菌培养基分离弧菌。结果:弧菌在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上与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一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及双洗平板上所获的菌落数显示有较好的相似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χ^2检验),但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的灵敏度(95.6%)和特异度(94.3%)较高。结论: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用于临床对弧菌的分离培养既迅速,又简便,值得推广。

  • 标签: 科玛嘉弧茵显色培养基 弧菌 分离培养 菌落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将原本繁琐、复杂的工作借助计算机来辅助完成,实现带教老师、实习生、实习时间之间的资源平衡,最大化利用好带教资源,同时平衡安排实习计划,使得实习轮编排智能化,自动化,减轻相关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方法结合护理实习大纲,综合护理部、院校、实习生需求分析,研究构建护理实习生轮编排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系统,实现智能编排,对护理实习生实行信息化管理。结果实习轮编排系统,在满意率得分、出科考核及时性和编排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编排的重复率、误差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构建的护理实习生轮编排系统具有简单、便捷、效率高、更为准确合理的优点,提高了医院教学管理成效及教学管理人员、实习生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轮科编排 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进一步做好传染护理感染预防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本院传染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故63例,对导致这些危险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针对这些感染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再观察2018年2月到2018年7月传染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故的情况。结果?传染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发生感染的危险程度比较高,要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护,同时提高感染护理行为的规范性,避免出现医护人员的感染。

  • 标签: 传染科 护理行为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性疾病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1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参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感染护理程序,试验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标性监测模式。把两个组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排名前三位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护理风险因素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分别是2.00%(1/50)、4.00%(2/50),与参照组50例患者的14.00%(7/50)、16.00%(8/5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个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100例患者最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泌尿道插管感染(35.00%)、滥用药物(23.00%)、护理差错(17.00%)和自身基础疾病(25.00%)。结论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老年精神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护理干预的策略。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老年精神患者中,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多,有54例,占90.00%,临床表现较多,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在50~185d,平均住院时间为(125.9±12.5)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临床预后结果良好。结论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特点明显,临床护理中加强干预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 标签: 老年精神科 临床特点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急诊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现状。方法采用天津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检测表格以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65名急诊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急诊护士发生的16起医疗锐器伤中,有50%为安剖瓶划伤;70%医疗锐器伤发生于操作前准备阶段;31.25%医疗锐器伤发生于工龄小于等于1年的急诊护士;导致伤害的因素中护士自身因素占82.25%;68.75%医疗锐器伤发生时伴随有不正确操作;医疗锐器伤发生后68.75%的护士伤口处理方法正确;受伤前62.5%护士知晓病人是否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结论急诊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危害性和现状不容忽视。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医疗锐器伤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精神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精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6年在精神使用常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7年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将2016年所选取的资料作为对照组,2017年选取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上报率、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资料后发现,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并且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以及及时上报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的管理当中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能够为之有效的增加精神的护理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使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无惩罚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 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防跌倒护理干预在老年病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老年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n=48),以及实施防跌倒护理干预的研究组(n=48),比较两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探讨防跌倒护理干预在老年病应用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为4.17%、护理满意度为97.92%,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的22.92%、79.17%,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防跌倒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病,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防跌倒护理干预 老年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分泌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内分泌住院的病人一共有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病人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分泌住院病人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内分泌科 住院 优质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责任制护理在老年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患者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优质护理+责任制护理)与常规组(常规护理)各32例,评价两组心理健康与依从性。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心理健康各评分显著,依从率高,P<0.05。结论在老年优质护理中的应用责任制护理能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老年科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放射中的应用情况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选取84例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放射自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将其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常规X线检查(对照组,n=42)与数字X线摄影技术检查(观察组,n=42)两种不同摄影技术的检查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三级图像方面分析,观察组的检查方法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影像技术了解到数字X线摄影技术,以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广、信息量大等特征,为放射提供了更有效、更科学的检查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数字X线 X线摄影技术 放射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男性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临床治疗技术,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技术。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内主动配合患者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发病率和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提高了自身对于疾病的关注程度,且大部分患者均积极配合了本次治疗(P<0.05)。结论心理治疗技术在精神的临床护理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当在日后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中广泛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传染的医生护士进行激励机制研究,探讨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效果,并面向大众科室进行推广。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传染的护士22名,科室构建科学的护士绩效分配方案,将激励机制应用于绩效考核中,采用关怀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参与激励等方法,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一段时间后对回访病人满意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与激励机制之前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应用激励机制后,出院回访病人满意度、护士的满意度均优于应用激励机制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激励机制,提高了护士的绩效,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值得面向大众科室进行推广。

  • 标签: 激励机制 传染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医院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质量水平,是医院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文章分析了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两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 标签: 科研经费 医院 经费管理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药师对尘肺患者进行宣教的工作模式,以抗菌药物、中成药、抗结核药物、吸入剂合理使用四个方面为切入,辅以心理疏导,宣传健康合理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对尘肺患者进行宣教,督促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延长住院间隔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尘肺患者 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施以尼莫地平+银杏注射液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数字奇偶法对该次研究收治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分组;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施治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银杏治疗;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施治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银杏注射液+尼莫地平治疗;最终对糖尿病脑梗塞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以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98.08%)同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75.00%)比较,获得显著性增高(P<0.05);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同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比较,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在创建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治疗方案期间,尼莫地平+银杏注射液的联合应用,对于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改善以及疗效的提高均可以加以促进,从而显著优化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疾病疗效以及生活能力。

  • 标签: 尼莫地平 银杏叶注射液 糖尿病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施以尼莫地平+银杏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数字奇偶法对该次研究收治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分组;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施治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银杏治疗;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施治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银杏注射液+尼莫地平治疗;最终对糖尿病脑梗塞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以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差异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98.08%)同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75.00%)比较,获得显著性增高(P<0.05);观察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同对照组糖尿病脑梗塞患者比较,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在创建糖尿病脑梗塞疾病治疗方案期间,尼莫地平+银杏注射液的联合应用,对于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改善以及疗效的提高均可以加以促进,从而显著优化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疾病疗效以及生活能力。

  • 标签: 尼莫地平 银杏叶注射液 糖尿病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0/5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0/5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护理路径应用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可以降低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路径 腹腔镜手术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诊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急诊护理人员构架进行调整,制定培训计划,成立组长负责制的分层培训模式,完善考核方案,记录培训人员在实施规范化护理培训之前以及之后的工作能力。结果通过为期6个月的培训,护理人员参与抢救的准备时间从以往的5分钟减少到1分钟,急诊专科理论知识、整体合作综合抢救能力以及单向急救操作技能和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之前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诊实施规范化护理培训能够显著提升急诊护理人员各方面综合能力,应该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科 规范化护理培训 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