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中予以循证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PICC导管行营养支持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肢体肿胀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及肢体肿胀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数据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

  • 标签: 循证护理 PICC导管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体外血液循环为血液净化中必须的环节,因此,建立适宜的血液通道是施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前提,双腔导管插管方法既简单易用,还具有血流量大的优势,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选取2组行血液净化的患者,采取双腔导管置管的2种不同的置管方式进行对照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使用双腔导管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血液净化的患者4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净化中使用双腔导管置管患者接受个体化全程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患者对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净化 双腔导管 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因其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携带与维护方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治疗当中。然而 PICC置管术后也不可避免发生多种并发症,从而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负担,影响患者预后。故预防 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与压力成为医护人员的关注焦点。因此本文针对肿瘤患者植入 PICC导管并发症维护研究进行综述,为降低其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维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介入导管室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日后临床相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介入导管室护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一些列的解决措施,改善目前状态。结果在介入导管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护理记录不完善等因素,通过采取一些列的解决措施有所改善。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思想意识等是防止介入导管室出现不安全因素的根本。

  • 标签: 介入导管室 护理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深静脉置管是静脉置管的一种,其目的是帮助临床监测和治疗,深静脉置管的优势在于,能够避免多次静脉穿刺,减少患者由于多次穿刺引起的皮肤疾病或并发症。增加患者治疗效果。尤其对昏迷、长期卧床、重症患者来说,深静脉置管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增加患者治疗的便捷性,缩短患者穿刺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深静脉置管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对深静脉置管进行分析,总结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并做对策分析,总结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进展研究。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发生因素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术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76例,根据患者是否应用PICC导管,将其分为将对照组(n=88)和观察组(a=88),对照组实施留置针进行化疗,观察组实施PICC导管进行化疗,比较两组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经过PICC置管后静脉输液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导管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输液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同时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导管 乳腺癌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足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人群发病率达2‰~6‰,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达到5%~8%,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整,这使心房丧失厂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 收缩功能 发病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在微创胸外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胸腔镜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引流中采取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和自带负压硅胶球囊,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引流管和水封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总引流量和术后胸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重度疼痛的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显著。结论:将多槽硅胶引流导管应用于微创胸外科中,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槽硅胶引流导管 负压硅胶球囊 微创胸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预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中运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时段为2021年6月-2022年8月,从本院收治的透析患者中选择66例,在随机数表法分2组,各3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集束化护理,比较患者的健康状态、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健康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导管感染发生率相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防 透析患者 集束化护理 导管感染发生率 住院时间 导管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敏感指标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护理部2023年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全年留置中心静脉总日数875日);纳入本院护理部2022年开展PICC护理的患者44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全年留置中心静脉总日数550日)。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用护理敏感指标。比较两组导管感染率、护理质量得分。结果 观察组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护理敏感指标可有效降低PICC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置管安全性。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护理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重症护理单元中心静脉导管拔出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入的重症患儿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对照组综合依从28例(77.78%),观察组综合依从34例(94.44%),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27.78%),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8.33%),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体征情况:拔管干预后观察组HR、RR等指标波动范围更小,结果对比对照组有差异,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方式可以帮助儿童重症护理单元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稳定身心状态,顺利拔管,结果好,可推广。

  • 标签: 儿童重症护理单元中心静脉导管 循征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护理方面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是2016年4月-2018年4月,研究对象是期间我院所收治的90例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基础静脉留置针穿刺)和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临床置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各项数据指标对比均有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研究对照价值。结论:肿瘤患者护理中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留置时间更长,并发症出现情况更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导管介入消融术对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胺碘酮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导管介入消融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房颤症状消失时间和心房颤动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消融术对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导管介入消融术 阵发性心房颤动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