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采用阶层线性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教师自我意识、学校支持氛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层次的教师自我意识和组织层次的学校支持氛围正向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支持氛围跨层次调节教师自我意识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师自我意识较强并且处于良好学校支持氛围中的教师将会更加投入自身的专业发展活动。

  • 标签: 教师自我意识 学校支持氛围 教师专业发展
  • 简介:为了探讨父母陪伴对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以及此关系是否在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间存在差异,对北京市436名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陪伴总体处于中上水平,母亲陪伴水平显著高于父亲;(2)城市儿童的父母陪伴水平与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流动儿童;(3)父母陪伴各维度均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养育陪伴和学习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父亲;(4)无论是城市还是流动儿童,父亲、母亲陪伴均可显著预测儿童自我价值感,两组儿童的父母陪伴对自我价值感的总体作用无差异,只是城市儿童的母亲陪伴对其自我价值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父亲,而流动儿童的父亲陪伴对其自我价值感的路径系数高于城市儿童较多。父母陪伴与儿童自我价值感发展密切相关,母亲陪伴的作用总体高于父亲,且这种作用在城市儿童身上更加突出,父亲陪伴对于流动儿童可能比城市儿童更有意义。

  • 标签: 父母陪伴 自我价值感 流动儿童 城市儿童
  • 作者: 吴燕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06-16
  •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2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本文将单亲家庭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结合起来,采取个案访谈的方式对单亲家庭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况进行研究,并采用心理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以此探索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家庭因素和自我同一性的二者关系中的作用。
  • 简介:通过组织10岁儿童围绕“你同意迅速长大吗”进行探究式对话来收集数据,运用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儿童权利和儿童思维两个维度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0岁年龄组样本绝大部分儿童不同意迅速长大,强调童年本体价值,反映其生存权和受保护权得到较好保障,整体尚未显现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觉需求;其群体建构了比较完整的成长观,间接反映其发展权的实现程度;儿童在探究对话中显现出来的思维类型多样,其与学校育人理念、家庭教养方式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童年 自我理解 儿童权利 儿童思维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自我意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成份。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制约作用。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是不均衡的,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认为,之所以有些青少年健康发展,成为品行优秀的学生,而有的青少年则品行小端,成为违法犯罪者,他们自我

  • 标签: 优秀女中学生 自我意识发展 性意识 自我评价水平 自我体验 比较研究
  • 简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鼓励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以达到自我实现;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所倡导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人本主义 教育思想 大学生 自我教育
  • 简介:〔摘要〕高中数学重在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和思考,通过简单而含义深刻的公式和定理,去解决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在思考当中去有效的梳理思路。这个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的思考和分析,这样会得到更加深刻的认知和对于数学的理解。

  • 标签: 〔〕数学主体思考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的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模式,指出其制约资源库可持续发展的弊端.提出一种新观点,将资源的使用者作为资源的建设者、管理者和评价者,利用P2P技术来进行教育资源库的建构与自我管理.

  • 标签: 资源库 P2P 资源管理代理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班主任之主任,乃是班级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著名班主任魏书生曾经说过,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处在为学生服务的角色之上,并且我们的管理工作,需要教师做到关注细节,有效创新,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之外,更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品德和交往,让学生在自我处理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和管理,班主任要做到“服务有效、服务及时、服务到位”,多多关注学生的内心,将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结合到一起去,形成潜移默化和机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想出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和教育。

  • 标签: 〔〕班主任管理学生发展创新灵活尊重
  • 简介:探究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对初一学生自我评价及情感的影响,将60名初一学生分成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36)。对实验组实施萨提亚心理健康课程干预,对照组不干预。使用《自我评价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两组被试的自我评价和情感改变进行前后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被试的自我评价水平和积极情感水平明显提高,消极情感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课程干预带来的自我评价提升可有效预测初中生积极情感水平的增加,但不能预测消极情感水平的减少。结果显示,萨提亚模式的心理健康课程能够提高初一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并提高其积极情感水平,降低消极情感水平。

  • 标签: 萨提亚模式 心理健康课程 自我评价 积极/消极情感
  • 简介:2014年新媒体联盟(NMC)发布的最新地平线报告指出,未来五年量化自我技术将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并将在4~5年内被全世界教育机构广泛使用。该研究以探索量化自我技术未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出发点,对量化自我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及主要应用领域进行概述。最后结合量化自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其未来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 标签: 量化自我 地平线报告 教育应用
  • 简介: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父母参与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对在中国中部某市所收集的7089名四年级学生的数据分析发现:(1)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就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父母参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链对学业成就产生间接效应。

  • 标签: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学业成就 父母参与 学业自我效能感
  • 简介:探索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如何影响其学业成绩对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两视角,以对云南某县331名初二年级学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分析单元,对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对其学业成绩影响的直接作用让位于间接作用;(2)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既能以同步形式,又能以连续的形式在学生感知的教师支持与学业成绩之间充当中介作用;(3)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特定中介效应均显著高于学习投入的特定中介效应、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连续中介效应,而学习投入的特定中介效应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连续中介效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感知的教师支持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投入 初二学生 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