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兴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内江 641000
  • 简介:全肺灌洗术主要应用于患有尘封病的人群,尘肺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工人健康的职业病。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造成了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的主要表现是患者肺组织硬化、石化,无法正常呼吸,丧失行动力,很多患者是死于呼吸困难。尘肺病还会引起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其他的病变。全肺灌洗术可有效清除患者肺泡腔和细支气管内的粉尘,并且去除肺泡巨噬细胞及其产生的致炎因子。帮助患者从病因出发,改善呼吸功能,缓解病痛。

  • 标签: 全肺灌洗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与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永康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分别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SBP、DBP、HR、MAP)、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拔管时间、下床及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药物需求情况。结果观察组T1时血流动力学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T4、T5血流动力学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T4、T5血流动力学水平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24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曲马多、帕瑞昔布等镇痛药物需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下床活动及出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更好维持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髋骨折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股神经 喉面罩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气管插管麻醉与喉罩麻醉对低龄手术患儿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手术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 h呼吸道感染症状(鼻塞、咳嗽、痰鸣音、啰音、排痰)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感染病原菌以及围手术期、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气管插管组患儿鼻塞[56.0%(28/50)]、咳嗽[42.0%(21/50)]、痰鸣音[14.0%(7/50)]、啰音[38.0%(19/50)]、排痰[16.0%(8/50)]等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38.00(19/50)]均显著高于喉罩组患儿[28.0%(14/50)、14.0%(28/50)、4.0%(8/50)、24.0%(12/50)、4.0%(2/50)、6.0%(3/50)](χ2=12.18、21.47,均P < 0.001);两组患儿共检出病原菌34株,其中喉罩组4株,气管插管组30株;革兰阳性菌7株(20.6%),革兰阴性菌23株(67.6%),真菌4株(11.8%);两组患儿病原菌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310);喉罩组患儿苏醒时间[(10.3±3.1)min]及拔管时间[(13.5±2.4)min]均显著短于气管插管组患儿[(16.1±5.1)min、(19.5±4.1)min](t=3.17、7.19,均P < 0.05);两组患儿延长住院及非计划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喉罩麻醉较气管插管麻醉操作简单,能够显著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安全性更高,是低龄患儿全身麻醉气道支持方式的首选。本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气管内 插管法,气管内 呼吸道感染 围手术期 细菌 真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与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永康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分别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SBP、DBP、HR、MAP)、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拔管时间、下床及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药物需求情况。结果观察组T1时血流动力学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T4、T5血流动力学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3、T4、T5血流动力学水平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24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曲马多、帕瑞昔布等镇痛药物需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下床活动及出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更好维持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髋骨折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股神经 喉面罩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平衡麻醉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95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47例)与B组(48例),A组患者给予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B组患者给予平衡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麻醉前(T0)、术后6 h(T1)、术后5 d(T2)时,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Hb、HCT、乳酸水平及疼痛评分均高于T1、T2时的水平(P<0.05)。A组患者T0时的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T1、T2时的水平,T0、T1时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T2时的水平,T0时的淋巴细胞高于T1、T2时的水平,T2时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T0、T1时的水平,T0时的嗜碱性粒细胞水平高于T1、T2时的水平(均P<0.05);B组在T0时的IL-6水平低于T1、T2时的水平,T2时的TNF-α水平高于T0、T1时的水平,T0时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水平高于T1时的水平,T0时的调节性T细胞(Tregs)高于T1、T2(均P<0.05)。T2时,A组患者的IFN-γ、TNF-α水平高于B组,淋巴细胞水平低于B组,T0时,A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B组(均P<0.05);T1时,A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B组,T2时,A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B组,T0、T2时,A组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术后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平衡麻醉可调节择期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反应,不易引起病情恶性。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平衡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小组管理模式的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麻醉患者苏醒情况、术后恢复质量及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2020年5月—2021年5月入麻醉苏醒室的190例老年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基于小组管理模式的预见性护理。于入麻醉苏醒室(干预前)和出麻醉苏醒室前(干预后)采用Aldrete评分、术后恢复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的苏醒情况和术后恢复质量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Aldrete评分和术后恢复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1%(4/95),低于对照组的11.58%(1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小组管理模式的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麻醉患者的苏醒情况及术后恢复质量,减少患者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围手术期护理 麻醉苏醒室 小组管理模式 预见性护理 术后恢复 并发症
  • 作者: 赵萌 阚敏慧 姜虹 刘敬臣 张孟元 李恩有 张蓬勃 鲁世保 尹春琳 薛张纲 王天龙 黄宇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北京 10005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1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南宁 530021,山东省立医院麻醉科,济南 25002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哈尔滨 15000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西安 71000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5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上海 2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0~64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后鞘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S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20 ml)联合腹直肌后鞘阻滞(10 ml),T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T7和T9椎旁神经阻滞(各15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术毕采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行PCIA,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5 mg补救镇痛。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操作时间;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切皮后30 min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时行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和7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IL-17和干扰素γ的浓度。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穿刺部位感染和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PC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各时点QoR-40评分和血清IL-17、干扰素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而言,前锯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肺肿瘤 麻醉,全身 神经传导阻滞 腹直肌 前锯肌
  • 简介:摘要目的为更新1999年法国共识"麻醉中肌肉松弛药与逆转剂的应用"特召集16名专家成立共识委员会。编写开始时宣布庄重的利益声明与分歧监督原则,并在编写过程中予以执行,本指南编写全过程不依赖任何商业资助。所有作者均需遵循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系统的原则(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以评估这些推荐意见的证据质量,规避基于低质量证据做出强推荐的可能性。故有少数推荐意见仍未分等级。方法专家组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8个问题:(1)在无面罩通气困难标准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在注射肌肉松弛药前检查面罩通气的可行性?面罩通气是否有必要使用肌肉松弛药?(2)为便于气管插管是否有必要使用肌肉松弛药?(3)是否有必要使用肌肉松弛药以便于声门上气道装置的置入及管理相关并发症?(4)是否有必要应用神经肌肉阻滞监测来进行气道管理?(5)是否有必要应用肌肉松弛药以利于手术的进行?如有必要,是哪种手术?(6)术中是否有必要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7)防治肌肉松弛药残留阻滞作用的策略是什么?(8)在特殊人群中(如电休克治疗、肥胖、儿童、神经肌肉疾病、肝/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使用肌肉松弛药和逆转剂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是什么?所有问题都采用研究对象、干预、对照和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 and Outcome,PICO)模型中的临床问题予以阐明,并生成证据档案,最后采用GRADE®系统评估文献分析的结果并进行推荐。结果SFAR指南专家组提出了31项关于麻醉中应用肌肉松弛药与逆转剂的推荐意见。在这些推荐意见中,有11项是属于强推荐(GRADE 1±),有20项是属于弱推荐(GRADE 2±),有5项应用GRADE®系统无法给出推荐意见,其中2个问题生成了专家意见。经过2轮讨论和1次修订后,所有指南和方案都获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同意。结论关于麻醉中应用肌肉松弛药与逆转剂的多项强推荐意见,专家间意见基本一致。SFAR推荐在整个麻醉过程中使用神经肌肉功能监测仪来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 标签: 肌肉松弛药 逆转剂 神经肌肉 监测 专家指南更新
  • 简介:摘要肌张力障碍是指主动肌与拮抗肌的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持续性收缩所引起的肢体扭曲、重复肌紧张动作或异常姿势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症状,脑深部电刺激术是治疗肌张力障碍疾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该类患者因肌张力异常围手术期可能发生气道痉挛、反流误吸等并发症。此例患者为诊断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15岁青少年,在全身麻醉下行脑深部电刺激术。通过此例患者的麻醉体会讨论该类患者的麻醉管理

  • 标签: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术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置吸痰管持续性低负压吸引对麻醉恢复室患者麻醉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插管全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C组)、后吸组(S组)和预置组(P组),每组48例。C组常规拔管时清理分泌物,S组拔管后再清理分泌物,P组预置吸痰管持续低负压吸引分泌物。记录各组患者进入PACU时(T1)、拔管期间(T2)、拔管后5 min(T3)、出PACU时(T4)各时间点的MAP、SpO2及HR;记录恶心呕吐、躁动发生、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患者PACU复苏时间。结果T2、T3时间点P组MAP、SpO2及HR均优于C组或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S组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均少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躁动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中预置吸痰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清理口腔分泌物降低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减少吸痰管操作相关并发症,提高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复苏质量。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麻醉护理 吸痰 拔管 麻醉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静吸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肿瘤手术患者4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静吸麻醉组(B组),每组24例。A组术中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B组术中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复合七氟烷吸入,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维持在0.5,两组麻醉过程中均不使用咪达唑仑。术中两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均维持在45~55,并在麻醉诱导前(T1)和术中听录音后10 min(T2)抽取肘静脉血测量皮质醇、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ACTH)及催乳素(PRL)浓度,在术后12~24 h进行记忆测试并计算内隐记忆及外显记忆成绩。结果A组外显记忆成绩为0.012±0.007,B组为0.016±0.002,两组均未产生外显记忆[与0(常数)比较,A组:t=1.554,P>0.05;B组:t=1.942,P>0.05],两组间的外显记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7,P>0.05)。A组内隐记忆成绩为0.089±0.050,B组为0.189±0.060,两组均产生内隐记忆[与0(常数)比较,A组:t=8.726,P<0.05;B组:t=15.415,P<0.05],B组内隐记忆成绩更高(t=-6.215,P<0.05)。两组间T1时刻皮质醇、ACTH及PR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刻B组皮质醇、ACTH及PRL水平均高于A组[(276±35)μg/L比(96±33)μg/L;(228±42.3)pg/ml比(14.1±1.7)pg/ml;(4 208±213)mU/ml比(3 805±196)m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634、34.879、12.605,均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较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静吸麻醉能更好地抑制内隐记忆的产生以及术中应激反应。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应激 双频指数监测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3岁,体重65~81 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TG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超声引导胸橫肌平面阻滞,于双侧肋间内肌与胸橫肌之间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共20 ml。术后2组均采用舒芬太尼PCIA,静脉注射羟考酮0.05 mg/kg补救镇痛,维持术后VAS评分≤4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术后ICU停留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皮肤瘙痒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TG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发生率降低(P<0.05)。未见皮肤瘙痒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麻醉,全身 神经传导阻滞 胸横肌平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组织灌注及肠道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8例结直肠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麻醉方案为全麻,观察组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围术期两组组织灌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中心静脉-动脉乳酸差值(Dcv-aLac)、氧摄取率(O2ER)、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及肠道屏障[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T2-T4 ScvO2均较高,T1-T4 VO2I、Dcv-aLac、Pcv-aCO2均较低(P<0.05);观察组T1-T4 DO2I略高于对照组,O2ER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D-Lac、DAO从T1-T5呈逐渐升高趋势,T5-T6呈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Lac、DAO在T2-T6时间段较低(P<0.05)[腹部探查时(T1);病灶离体(T2);关腹前(T3);术毕(T4);术后第1 d(T5);术后第3 d(T6)]。结论老年患者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情况下开展结直肠癌根治术更利于稳定患者围术期组织灌注,有效降低肠道屏障损伤,利于提高麻醉效果。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麻醉全身 外麻醉硬膜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诱导麻醉对小儿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给予七氟烷麻醉诱导,B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诱导,两组比较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指标、术后苏醒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后,A组与B组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术后睁眼、吞咽反射恢复、定向力恢复等时间相比均缩短(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B组(15.00%,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小儿手术中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但七氟烷的麻醉安全性优于丙泊酚,可加快患儿术后苏醒。

  • 标签: 小儿 麻醉 七氟烷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下自黏性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使用自黏性补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其中,局部麻醉组80例,硬膜外麻醉组20例。比较2组术后手术指标、疼痛评分、住院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的炎性因子水平。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频数表示,χ2检验或Fisher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局部麻醉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59±8.29)min、(7.61±0.95)h、(5.44±0.61)h和(2.50±0.87)d,与硬膜外麻醉组(44.86±6.13)min、(8.82±1.14)h、(8.26±0.92)h和(4.17±1.0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4 h视觉模拟评分为(4.02±0.52)分,与对照组(3.95±0.3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住院费用(3852.17±415.26)元,少于硬膜外麻醉组(4650.36±453.9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例(1.25%)低于硬膜外麻醉组3例(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局部麻醉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为6例(7.50%),低于硬膜外麻醉组4例(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复发。术后1周较术前比较,2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降低,且局部麻醉组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相较硬膜外麻醉下应用自黏性补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可有效抑制患者术后早期的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还可减轻患者治疗负担,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且两者镇痛效果相当,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疝,腹股沟 局部麻醉 自黏性补片 炎性因子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对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国际麻醉研究学会以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著所采用的研究设计类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示我国应注重开展麻醉学临床研究。从理论上的因果论证强度来讲,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佳研究设计类型,但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及其优缺点,以及国际范围内对随机对照试验透明性的要求,将会影响其在麻醉学领域的合理应用。此外,"Anesthesiology"与"Anesthesia and Analgesia"发表队列研究的论著远多于《中华麻醉学杂志》,呼吁我国麻醉学同行重视建设高质量麻醉相关专病队列,为高质量、系统地开展临床研究奠定良好基础。结合麻醉学学科实际,熟悉不同研究设计类型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麻醉同行做到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重视高质量观察性研究,提升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从而生产高质量研究证据,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切实推动麻醉学科发展。

  • 标签: 麻醉学 研究设计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列腺局部浸润麻醉与直肠黏膜表面麻醉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3月至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前瞻性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利多卡因于前列腺基底部和精囊腺间交角周围的血管神经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凝胶直肠黏膜表面麻醉。收集患者穿刺前后基线特征及穿刺后VAS评分、穿刺前后膀胱残余尿、穿刺阳性率、Gleason评分及血尿等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共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穿刺过程中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穿刺阳性率、Gleason评分、残余尿、尿潴留、肉眼血尿、发热等没有组间差异。结论局部浸润麻醉比直肠黏膜表面麻醉更能明显缓解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疼痛,对穿刺阳性率无明显影响,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但需要一定经验的超声医师引导。

  • 标签: 局部浸润麻醉 直肠,黏膜表面麻醉 超声引导 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