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P16蛋白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CIN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所选取77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例子宫颈鳞癌患者、30例子宫颈慢性炎以及30例正常子宫颈患者的P16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CIN分级的关系。结果子宫颈慢性炎和正常子宫颈组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患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相对较高,其中CINⅢ级、CINⅡ级、CINⅠ级患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8.24%、81.25%,随着CIN分级程度的加重,其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不断增加,两者呈现正相关性。且CINⅢ级患者P16蛋白诊断敏感性和均较CINⅡ级、CINⅠ级患者高,不同CIN分级的患者其P16蛋白的临床诊断敏感性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不同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类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存在一定差异,可将其作为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诊断参考指标,对提高CIN分级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P16蛋白 子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特定老年人群中高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与震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该部分患者来自震区,均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共100例,抽取该部分患者的诊断数据,对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危险因素: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和血糖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26.5%、10.9%、42.5%和21.9%。经过半年的随访,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上升到31.2%、11.6%、46.8%和22.7%,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中,高血压、血糖异常和血脂异常仍然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随着高血压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与高血压相关的两个危险因素中,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最高。在这种组合中,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对冠心病和中风的患病率有很大影响。

  • 标签: 特定老年人群 高血压 危险因素 震后 心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功能检验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方法 选取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研究组)与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均实施肝功能检测,观察其结果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肝功能检测指标均呈现异常状态,且Child-Pugh分级越高血清胆固醇、白蛋白、胆碱酯酶越低,总胆汁酸越高(P

  • 标签: 肝功能检验 肝炎肝硬化 临床意义 病情严重程度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出血老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7例脑出血老年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测定颅内出血量,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检测血清IL-33水平,分析IL-33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发病后7d、发病后6个月IL-33水平均更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时IL-33水平更低(P<0.05);入院时血清IL-33水平与血肿体积(r=-0.37,P<0.05)及NIHSS评分(ρ=-0.54,P<0.05)呈负相关;入院时血清IL-33水平是脑出血老年患者7d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及6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脑出血老年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可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老年患者 病情程度 相关性 预后 死亡率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分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者的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从而探讨D-二聚体在不同分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腹型、肾型及单纯型(AP)患者各18、15及20例,比较以上三组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PLT)计数及凝血时间(w)的差别。结果三组患者血小板及凝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单纯型,而单纯型患者明显高于肾型,三者当中任意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性(P〈0.05),而与门无相关性(P〉0.05)。结论以单纯型AP患者为参照,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而肾型明显降低,该现象在腹型及肾型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诊断起到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分型 D-二聚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衰弱与恐惧跌倒相关性活动限制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13例自2022年7月-2023年6月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爱特蒙特衰弱量表(EFS)评估患者衰弱状况,应用害怕跌倒避免行为问卷(FFABQ)评估患者恐惧跌倒相关性活动限制,应用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估生活质量,统计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检出情况,比较衰弱老年冠心病患者与非衰弱老年冠心病患者FFABQ得分、SF-12得分,分析衰弱与FFABQ得分及SF-12得分相关性。结果:老年冠心病衰弱率达30.09%,衰弱老年冠心病组患者FFABQ得分明显高于非衰弱老年冠心病组,两组FFABQ得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老年冠心病组患者SF-12评分显著低于衰弱老年冠心病组患者,两组SF-1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S评分与FFABQ得分呈正相关(P<0.05),与SF-12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衰弱与恐惧跌倒相关性活动限制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均存在相关性,衰弱程度越严重则患者恐惧跌倒相关性活动限制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差,临床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衰弱程度并降低恐惧跌倒相关性活动限制程度,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衰弱 恐惧跌倒相关性活动限制 生活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3例,依据是否存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分为A(单纯糖尿病)、B(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管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B组LDL-C、TG、TC水平均比A组高(P<0.05);B组发生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几率比A组高(P<0.05)。结论 和单纯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高,因此此类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以此达到及时发现和治疗的目的。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LDL-C TG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甲组)与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乙组),对两组维生素D、血清铁蛋白(SF)、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SF、维生素D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结果 SF方面,甲组比乙组高,而25(OH)D3比乙组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维生素D 血清铁蛋白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目的分析中药生大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生大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IL-6、IL-8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IL-6、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IL-6、IL-8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生大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能有效抑制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胰腺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生大黄 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时应用孟鲁司特钠后患儿肺部功能及炎症因子间的关系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2例病患展开研究。将92例病患儿童依照计算机表法均分为研究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使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治疗后肺部功能与细胞因子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4.78%),且研究组患儿经临床治疗后细胞因子及肺部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患儿童,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儿童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