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林木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国内外对多种林木内生真菌作了大量的相关报道。作者就近年来有关林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生态学作用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前景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利用林木内生真菌为农业和医药业服务。

  • 标签: 林木 内生真菌 多样性 次生代谢产物
  • 简介:<正>我科于1998年1月至11月共收治11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在全身应用酮康唑片剂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酮康唑眼药水滴眼,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1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男6例,女5例;农民8例,工人3例;明确植物性外伤史8例,原因不

  • 标签: 真菌性角膜炎 酮康唑 眼药水 前房积脓 滴眼 治疗
  • 简介:深部热流体是一种由多元组分构成的超临界流体,其上升活动可使地球内部的物质与能量发生调整或再分配。对油气而言,深部热流体携带的高热能可使沉积盆地的古地温升高,加快烃源岩的热演化进程,增加有效烃源岩的体积,促进烃类的生成;在上升过程中,因其具很强的溶解和扩散能力,故可萃取、富集沉积物中的分散有机质,同时又对生烃产生显著的加氢作用,从而为油气的形成补充物源。此外,热流体与围岩储层发生化学反应,可改善储层的孔渗条件,有利于油气的聚集成藏,而且因其具有较高的压力和含水量,可抑制烃类的热裂解而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 标签: 深部热流体 物质 能量 油气成藏 加氢作用
  • 简介:从一种墨西哥仙人掌[Opuntiamicrodasys(Lehm.)Pfeiff]的肉质茎中分离获得3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3个目、3个科、14个属.同时选择22种病原微生物作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株仙人掌内生真菌分别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和皮肤致病真菌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为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

  • 标签: 仙人掌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
  • 简介:本文根据凡口铅锌矿深部矿体赋存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对四种可能的开拓方案:主井延深、主斜坡道汽车运输、盲主井和胶带输送机斜井运输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确定了主井延深方案为最佳开拓方案。

  • 标签: 深部矿体 开拓方案 选择比较
  • 简介:马东东地区深部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异常超压的形成与分布是影响本区深部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沉积环境对深部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岩石组分、结构和沉积相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成岩作用中的铁白云石沉淀和硅质增生是导致深部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大量生烃以及粘土矿物在转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酸性水的溶解作用是产生大量次生孔隙的重要因素,而深部异常超压的存在是部分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得以保存的重要条件.

  • 标签: 马东东地区 深部储层 物性 影响因素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 简介:环状构造发育的中亚区域形成了近纬度带,它的中心部分包括了天山南部。在这一地区分离出沿纬度方向伸展的花条形式的环状构造的集聚,在乌兹别克斯坦西部这一点非常明显。统计确定环状构造的某些组的平均半径从几千米变化到一万多米。显示出在这种构造范围内垂直运动占优势,这导致出现圆丘形环形构造、下凹的环形构造和多谱图的环状构造。最初生成的环状构造

  • 标签: 环形构造 深部流体 垂直运动 纬度 天山 伸展
  • 简介::应用卫星磁力测量资料,研究了新疆及其邻区卫星磁力异常的性质,提出新疆与华北、西南地区深部构造的关系;分析新疆及其邻区与中国华北,以至亚洲卫星磁力异常的特性;探讨青藏高原隆升的机制。

  • 标签: 新疆 卫星磁力异常 深部构造
  • 简介:据统计,全世界共有菌类25万种,中国已报导的食用菌近1000种,人工栽培种类近70种;有药用价值的真菌有300多种,而迄今真正作为药物使用的只有20~30种。仅是大型真菌种类的极少部分。中国又是利用真菌治病最早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以及其后历代本草医药专著中,就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马勃、冬虫夏草、白僵菌等种类治病的记载,在药用菌中,以侠苓应用最广.含

  • 标签: 药用价值 中国 食用真菌 药用真菌 药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1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感染常发生在危重症监护室(10/18例)。17例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均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多种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39-41℃)和休克;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10例好转,8例死亡(44%)。结论:真菌败血症常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激素、静脉营养及实施侵入性治疗是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的,尽可能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真菌败血症 临床特征 早期诊断 治疗策略
  • 简介: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艾滋的流行以及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真菌发病率大幅上升。本文着重介绍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当前有希望的新一代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 标签: 抗真菌药物 研究 进展
  • 简介:对昆虫病原真菌座壳孢的功能、资源调查、经典分类发展历程及其传统分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座壳孢的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澄清该属真菌的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昆虫病原真菌 座壳孢 分类研究
  • 简介: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完善有关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其临床价值.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M38-P方案、M38-A方案、Etest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染色检测的应用、MTT和XTT比色法等.NCCLS方案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将其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体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复杂的,成功的临床治疗不仅取决于致病菌的敏感性,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药物的分布、患者的依从性等诸因素,药敏实验的MIC值高不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样,MIC值低也不表明临床治疗一定成功.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
  • 简介: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约50多个菌属对人体致病,其中以念珠菌感染最为常见。食管真菌感染近年来多从胃镜检查中被检出,随着免疫力低下人群增多,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的广泛使用,其发病率有所增加。我们从门诊胃镜检查检出真菌性食管炎1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真菌性食管炎 检出 胃镜检查 常见 免疫力低下 念珠菌感染
  • 简介: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生长特性、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文献中称为'桑黄'[包括: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baumii)、火木针层孔菌(P.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P.linteus)3种]的药用菌子实体、发酵菌丝体、发酵胞外物的研究进展.结果:桑黄的人工栽培(日本、韩国学者采用的室外荫棚段木埋畦栽培法),固体、液体发酵培养均已获成功.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子实体、菌丝体多糖以及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甾醇类化合物.其子实体、菌丝体及提取物(主要为多糖)、胞外多糖在抗发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成、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桑黄的各种产品(包括:子实体、菌丝体微粉末、提取物浸膏、桑黄茶、桑黄口服液等)市场需求量很大,表明桑黄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桑黄 生物学特性 化学成分 多糖 药理学
  • 简介:报道了葡萄上两个国内新记录真菌害:由茶藤子小穴壳菌(Dothiorellaribis)引起的熟腐和败育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tabescens)引起的根腐。病害附有症状和病原菌的描述和形态图。

  • 标签: 葡萄 熟腐病 蜜环菌根腐病 真菌性病害
  • 简介:目的探讨真空疗法(vAC)治疗深部脓肿的效果.方法自2000年元月至2004年元月,对21例深部脓肿采用vAC治疗,安置局部vAC系统,真空泵开机20min停止20min.结果经VAC治疗4~6d,脓腔水肿减轻,肉芽组织充沛生长,脓腔缩小,脓腔每克组织细菌数由106~108个降至102~103个(P<0.01),21例深部脓肿平均愈合时间13d.结论局部真空疗法能促进脓腔缩小和改善组织血液循环,缩短治疗时间,可以安全用于治疗急慢性深部脓肿.

  • 标签: 深部脓肿 外科伤口 局部真空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