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输血治疗的75例病例样本,每例患者均采取两份血样,每组中抽取每例患者的1份血样。其中75份血样采用常规盐水法进行检验,设为对照组,75份采用凝聚胺法进行检验,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完全抗体检出率(10.67%)高于对照组(1.33%);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中使用聚凝胺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不完全抗体检出率,缩短检验时间。

  • 标签: 聚凝胺技术 输血检验 不完全抗体检出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与安全输血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病例系统中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导致临床上法伤红细胞输注无效现象。结论: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红细胞输注无效情况的关注,运用安全输血措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红细胞输注 安全输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小儿血液疾病患儿在输血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进行干预,以探究其对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影响。方法:本次80例研究患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治疗的血液疾病患儿,将所有的研究患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常规护理干预A组与风险管理干预B组,每组为40名血液疾病患儿,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采取不同干预后,B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优势显著;另外B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比A组患儿家属更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少于A组患儿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风险管理干预应用于血液疾病患儿的输血护理中,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加安全有效,进而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配合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事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小儿血液疾病 输血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血站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站30738份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初复检标本,选择146份献血者血液标本作为预检标本,对比两组标本检查后的不合格率。结果:在检测合格率方面,初复检标本的合格率为95.19%,预检标本合格率为94.52%;在检测项目类型不合格率方面,初复检标本为3.96%,HBsAg为0.23%,HCV-Ab为0.11%,HIV-Ab为0.08%,梅毒检测为0.30%。在预检标本不合格率方面,ALT为4.10%,HCV-Ab为0.68%,核酸为0.68%。结论:对血站输血检验做好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升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输血检验质量 输血安全性 影响分析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用限制输血和积极输血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陇西县医院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46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限制输血疗法,对照组行积极输血治疗。对比止血时间等指标。结果: 针对退热时间与止血时间,研究组分别是(1.59±0.42)d、(1.23±0.39)d,比对照组(3.81±0.92)d、(3.64±0.85)d短,P<0.05。针对治疗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输血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输血患者1100例,并且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了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HCV)、苍白密螺旋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采用相关的方法对患者在进行输血前的8项病毒进行检测,从而分析患者输血前的感染情况。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得出,1100例患者输血感染性指标检测中,HBsAb占比率为22.63%,是阳性率占比最高的,之后阳性率占比较高的是HBsAg,占比率为11.09%,阳性占比率最低的是抗-TP,阳性占比率为0.27%;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患者存在两种或者三种重叠模式,因此HBsAg+HBsAb+HBcAb的感染模式占比最高,占比率为1.91%,之后是HBsAb+HBcAb,占比率为1.81%,感染模式占比最低的是HBsAb+HBcAb+HBeAb,占比率为0.36%;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的阳性率有着明显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对患者在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进行加强,才能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输血前 感染性指标 输血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将时间范围锁定在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之间,从本时间段于我院申请悬浮红细胞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例进行调查。将其按照交叉配血方式分为两组。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作为参比组,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后的配血情况。结果:在对经过不同方式交叉配血后,试验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0例。参比组中出现主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出现次侧凝集的患者有1例。试验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与参比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输血检验时,使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的检查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建议使用。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不规则抗体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输血检验血型鉴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受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与输血安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110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柱凝胶卡方式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确认。结果:经回顾性分析可知:血型Rh阳性检出4例,占比最高为3.70%;其次为血型Kidd、MNS,阳性检出例数为2例,占比1.85% ;最低占比为血型Duffy、Lewis、Diego、Do,阳性检出例数1例,占比0.93%(P

  • 标签: 受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安全 微柱凝胶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01月期间进行输血治疗的13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输血检验方法进行分组,其中724例采取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的患者作为MPT组,644例采取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验的患者作为MG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配血不合阳性率、诊断准确率。结果:MPT组患者的配血不合阳性率(6.08%),显著高于MGT组(2.80%),P

  • 标签: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输血检验
  • 简介:摘 要:要想使医疗过程中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证,本研究对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对质量控制流程进行掌握,在此基础上对输血安全作用展开研究。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01-2021.03接诊输血治疗患者取样106例,抽签分组,行常规输血检验(对照组)和常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研究组),53例/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输血质量,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率3.77%(2/53)比对照组16.98%(9/53)低,对比输血质量,研究组输血记录(89.15±8.34)分,申请单填写(88.29±10.28)分,项目检查(88.13±10.27)分,输血指征(84.48±9.85)分,标本采集(86.52±10.3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合理实施质量控制方案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有效提升输血质量与输血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思路分析 安全策略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6例需要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目的旨在分析强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于输血安全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中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输血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选取例数总计57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8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管理,而观察组则采用强化输血检验质量管理,对两种检验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由数据统计分析,观察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11(3.86%)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20(7.01%),其中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交叉配血失败、有5例患者出现血型配型异常、有3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交叉配血失败、有7例出现血型配型异常、有7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5(1.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8.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结果可知,在输血中进行强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预防输血安全事故,进而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广泛推广。

  • 标签: 强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 输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输血科收录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在输血前未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实验组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然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测 输血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技术使用在临床输血中的优势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选择此时间段内在我院检验科接受输血治疗的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9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配血方式,实验组则使用凝聚胺技术进行配血,对比两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配血相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凝聚胺技术使用在检验科临床输血中的效果较好,其在输血和交叉配血中的灵敏度较高,且患者的配血相合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临床输血 使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血液内科静脉输血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20年前两季度在本院血液内科接受静脉输血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输血护理,观察组使用专科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输血患者做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可以提高患者生活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静脉输血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