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逆汤合当归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常规应用西药降糖药及口服甲钴胺,治疗组服用中药汤剂逆汤合当归逆汤加减,对照组服用西药营养神经药物。8周为一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查和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逆汤合当归逆汤有温阳通脉、活血祛瘀的功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四逆汤合当归四逆汤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营汤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8例崎病患儿,根据患儿是否采用清营汤治疗将其分为清营汤组(6例)和常规西医组(22例)。清营汤组男5例,女1例,年龄(2.23±1.80)岁;常规西医组男15例,女7例,年龄(1.65±1.09)岁。常规西医组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清营汤组在常规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清营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水平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清营汤组患儿入院发热、手足肿胀、眼结膜充血、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88±0.19)d、(2.27±0.12)d、(2.75±1.84)d、(2.92±1.69)d,均短于常规西医组(2.64±0.50)d、(3.90±2.14)d、(5.29±1.94)d、(5.02±2.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清营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高于常规西医组[1.12(0.67,2.35)g/L比0.50(0.35,1.2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清营汤组患儿炎性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水平与常规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清营汤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崎病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标签: 川崎病 清营汤 丙种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渝两地人群耳鸣患病情况,探讨耳鸣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设计统一的《耳鸣流行病学调查问卷》,选择南充、江津、丰都、云阳、遂宁、雅安6个地市区进行多中心合作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以入户调查的方式指导被调查者填写《耳鸣流行病学调查问卷》,了解其耳鸣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入户调查共收集问卷10 289份,有效问卷9 273份,其中男性4 281人,女性4 992人,年龄6~97岁,平均47.3岁。34.83%(3 230/9 273)的被调查者经历过耳鸣,3.99%(370/9 273)诊断为恼人的耳鸣。对经历过耳鸣人群的年龄、性别、睡眠情况、是否接触噪声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否接触噪声、睡眠情况均影响耳鸣的发生,年龄在30~40岁时患病风险最低,而低于30岁及大于40岁者患病风险均升高,接触噪声与不接触噪声的OR值为1.99,睡眠质量不好相对睡眠质量好的OR值为3.74。对恼人的耳鸣患者选择年龄、性别、是否接触噪声以及睡眠情况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否接触噪声、睡眠不佳均为耳鸣发展为恼人耳鸣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越容易遭受耳鸣的困扰,接触噪声相对不接触者患病相对风险为1.56倍,睡眠质量不好相对睡眠质量好者患病相对风险为4.68倍。结论渝两地人群中耳鸣患病率较高,约1/3的人经历过耳鸣,但大多数耳鸣短暂存在且响度较低,不会对患者本身造成影响;仅有3.99%的人会出现恼人的持续性耳鸣,且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需要进一步干预。耳鸣的发生以及加重可能与睡眠情况、年龄、噪声接触等因素相关。

  • 标签: 耳鸣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调查崎病及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发病特点。方法此项研究基于芬兰的全国性登记调查,以实验室确诊的MIS-C和崎病病例为基础,对2016~2020年崎病发病情况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2020年,实验室确诊的18岁以下病例为5 170例,其中5例符合MIS-C诊断标准。在实验室确诊的病毒感染儿童中,MIS-C发生率为0.97/1 000(95% CI:0.31~2.26)。对崎病的时间序列分析显示:近期崎病病例减少,调整季节因素后,与病毒流行前水平相比发生比例为0.49(95% CI:0.32~0.74)。同时,由于人群间保持社交距离,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下降。结论这项基于登记调查的全国性研究发现MIS-C是病毒感染的罕见并发症。病毒流行期间崎病和呼吸道感染病例减少,这表明崎病中微生物传播或可发挥重要作用,保持社交距离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8例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住院的108例KD患儿资料,其中KD合并MP感染者48例(感染组),KD未合并MP感染者60例(非感染组),对其性别、年龄、发热体温、发热时间、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口腔粘膜充血、躯干皮疹、肢红斑、肢水肿、肛周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征以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淋巴细胞(lymphocyte,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s/lymphocyte,N/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erum amyloid protein,SA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等实验室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儿之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体温、发热时间、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躯干皮疹、肢红斑、肢水肿、肛周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儿血常规中WBC、N、L、N/L、Hb、PLT水平以及CRP、SAA、PCT、ESR、CK、LDH、HBDH、AST、ALT、ALB、T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儿CKMB为(42.92±5.71) U/L、IgA为(1.02±0.84) g/L、IgG为(7.87±3.05) g/L、IgM为(1.34±0.63) g/L,未感染组分别为(30.84±7.23) U/L、(0.82±0.80) g/L、(6.87±3.79) g/L、(1.02±0.55) g/L,两组患儿的CKMB、IgA、IgG、Ig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表现为感染组较非感染组高。是否合并MP感染与IgA、IgG、IgM水平有关联(均P<0.05),而且IgM的相关性最高(β=0.23,P=0.005)。结论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引起心肌酶升高以及免疫功能紊乱,临床治疗中需要监测患儿心功能及免疫功能。

  • 标签: 川崎病 肺炎支原体 儿童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 作者: 易伦羽 张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全科病房,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崎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损伤程度与崎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已被证实,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崎病的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对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阻止冠脉动脉瘤形成具有潜在价值。现就他汀类药物在崎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他汀类药物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崎病应用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崎病患儿按随机抽签法分作参考组(单次给药剂量为1g/kg·d)与试验组(单次给药剂量为2g/kg·d),每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于2019.5-2021.5收治我院,对比两组各症状消退时间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各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针对崎病患儿应用单次2g/kg·d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有效缩短各症状消退时间,且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无负面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2月~2021年6月收治小儿崎病患者61例设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治疗研究,以分层随机法原则分组,患儿均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参照组(n=31)取常规剂量治疗,试验组(n=30)取大剂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细胞免疫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前患者炎症因子、细胞免疫指标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试验组治疗后IL-6、CRP、CD8+较参照组均下降,CD4+、CD4+/CD8+较参照组均升高,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崎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就治疗剂量而言应依据患者病情进展严重程度弹性调整,确保治疗有效。

  • 标签: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追踪延伸护理在崎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为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崎病患儿,对其实追踪延伸护理。结果:经有效护理干预后,患儿的病情呈明显好转趋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低,进一步促进了其家属满意度的提高。结论:在崎病患儿护理中,追踪延伸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追踪延伸护理 川崎病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在小儿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崎病患儿100例,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临床护理路径)与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各50例。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实际干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时间与退热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健康知识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护理前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家长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崎病临床护理中,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舒适护理方法达到确切干预效果,使身体恢复时间缩短,提高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与护理满意度,更具有经济性。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舒适护理 小儿 川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合作照顾护理模式对崎病患儿所起到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定期展开电话随访)与观察组(25例,实施家庭合作照顾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再住院率、冠状动脉损害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按时复诊率、家属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家庭合作照顾护理模式对崎病患儿可以起到非常确切的干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川崎病 家庭合作照顾护理模式 冠状动脉损害率 按时复诊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崎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机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20 例患儿在发热5 d内接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作为对照组,20 例患儿在发热6~10 d接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水平、冠脉病变发生率和丙种球蛋白抵抗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IL-6和IL-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NF-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CAL发生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IVIG抵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静脉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崎病患儿在个性化延续护理前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崎病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性化延续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川崎病 个性化延续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