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一、导言笔者最初是在2004年3月与进行共同研究的爱知大学的同事高明洁先生一起访问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访问期间,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马平先生陪同对清真寺进行了重点考察.为此,通过对回族进行的现场观察,我不仅掌握了有关中国回族和伊斯兰的一些知识,同时还获得了能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同仁们进行交流的非常宝贵的机会.此外,在此行结束返回日本之后,还在爱知大学听了正在日本访问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吴海鹰院长作的"回族对中华文明之贡献"的报告.

  • 标签: 心理学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04年3月 社会科学院 行为 现场观察
  • 简介:鸦片战争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清王朝在战争中的失败是否促使当时大多数士人去重新认识并了解西方世界,进而发生思想转变,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议题。本文以道光年间“理学复兴”的代表人物李棠阶为例,尝试探讨鸦片战争对他的影响。研究以李棠阶在鸦片战争前后的日记为中心,展示出他如何一直以理学家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外在世界的变化。这一个案,或许有助于我们重新省思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问题。

  • 标签: 理学 李棠阶 《李文清公日记》 鸦片战争
  • 简介:民国时期西藏的情况,出于种种原因,国内的有关研究并不为多。相对来说,国外这方面成果要多些,其中不乏尊重历史事实的著述,但也有些论著在许多问题上或失之偏顿,或有意歪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置事实于不顾,提出“自1912年开始,西藏就独立了”的谬论,竭力渲染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这一历史时期,尤其是民国初年的所作所为,将其作为“西藏独立”的注脚。

  • 标签: 用心 尊重 历史时期 谬论 情况 西藏
  • 简介: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7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作家。他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至今被人广泛引用。培根还有许多精辟的话,堪称经典,例如,"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金钱是好的仆人,但在某些场合也会变成恶主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却浮在上面到处泛滥",等等。

  • 标签: 知识就是力量 论人 林德 使人 希腊哲学家 国家公益
  • 简介:作者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广东省7家宾馆、32家旅行社进行问卷调查,着重探讨企业授权管理措施对员工心理受权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信息分享、组织支持、员工参与管理决策以及组织公平性、管理人员信任和尊重员工等。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工作意义、工作能力、影响力和自主决策权是同一个二阶因子“心理受权”的4个子因子。心理受权的4个组成成分存在相互影响。信息分享、员工参与管理决策、组织公平性、管理人员信任和尊重员工是影响员工心理受权的重要因素;心理受权的4个组成成分对员工工作满意感、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有不同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受权 信息分享 组织公平性 信任感 满意感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日俱增,并逐渐形成了制度化、非制度化及冷漠型等三种政治参与心理。形成这些心理的原因有经济困境与利益追求博弈、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阻碍、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等。优化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心理,必须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奈件;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 标签: 农民 政治参与心理
  • 简介:回回民族是诞生于中华大地且文化起点较高的一个年轻民族。回族文化吸纳和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精粹,底蕴深厚,义理深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回族文化不仅塑造了回回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全面研究回族文化,进而深入探究回族文化的核心理念,准确把握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不仅有利于回族人民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有助于建设中华各民族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和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 标签: 回族文化 核心理念 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
  • 简介:回族群体心理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双重特性.传统特性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内核,现代性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外壳;传统性是回族群体的精神支柱,现代性是回族群体适应现实生活的必然选择;传统性主要表现在回族的宗教信仰活动之中,现代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和追求知识的过程之中.保持回族文化的特色,关键在于传承其宗教信仰.现代化又是回族发展的必然选择.

  • 标签: 回族 群体心理 传统性 现代性
  • 简介:辛亥革命时期民众心理与《申报》的互动有三个阶段:惊疑、亢奋、疲惫。惊疑阶段指的是民众得知武昌起义消息而陷入恐慌,《申报》安抚并引导民众支持革命;亢奋阶段指上海光复前后民众革命热情高涨,以革命为时尚,以排满为革命;疲惫阶段是指南北议和开始后民众为革命所累,并远离北伐、议和等《申报》的舆论热点。三阶段分别体现出《申报》与民众心理互动的同步性、非同步性、差异性。而辛亥革命的形象在此三阶段中经“革命形势发展一报章一受众”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建构起来,塑造了我们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

  • 标签: 辛亥革命 《申报》 民众心理
  • 简介:灵魂的自省──读贡斯当的心理小说《阿道尔夫》董芳Resume:cetarticlesedonnepourtached'etudierquelquesprocedescaracteristiquesd'AdolphedeB.Constant-visio...

  • 标签: 阿道尔夫 贡斯当 心理小说 心理分析小说 现代小说 出版商
  • 简介: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的成长历程,强调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启发其创造潜能,引导他们结合认知与经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结合博物馆学习和教育的特殊性,笔者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博物馆教育规划的启示意义总结如下:规划博物馆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要重视营造观众进行意义学习的环境;必须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博物馆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要教会观众某方面的知识,而是在于要激励和促进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学会学习。

  • 标签: 博物馆教育 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 启示意义
  • 简介:《魏特琳日记》是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珍贵资料,运用心理史学的方法研究魏特琳女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难民的壮举,不仅可以说明魏特琳早期生活经历与其行为动机的因果关系,而且有助于理解基督教义职业化需要和对弱势群体深切的关注和支持,促使魏特琳自觉地确定了留在沦陷区——南京的选择,并克服了各种困难为实现拯救难民的预定目标而无私奉献和努力,揭示了潜意识对魏特琳意志活动的作用。魏特琳的不幸逝世,是对直面日军残酷的非人道行为的控诉。

  • 标签: 心理史学 魏特琳 控诉战争
  • 简介:心理素质”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所创造的本土化概念之一。本文采取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征的理论模型,尝试从认知合理性、个性完整性、意志健全性、情绪协调性和适应良好性五个维度较全面地建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源的分析框架,系统地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与心理调适以及诊疗方法,有效增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解释力与适用性。

  • 标签: 大学生 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
  • 简介: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自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传,迄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传入世界各地后,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伊斯兰教 人际交往 心理素质 回族 文化背景 穆罕默德
  • 简介:本文主要以百越先进的两支——句吴和于越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和探讨百越民族独特的信仰习尚、心理性格、民族精神,他们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特征——这些独特的迥异于中原华夏和江汉荆楚及其他民族的精神风貌,既受到百越民族所处的地理、气候、土壤、河流、海洋之类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他们本民族的种族生理特征、文化历史传统等社会环境长期制约的结果.

  • 标签: 越族 百越文化 越王勾践 民族文化心理 东南沿海地区 南越
  • 简介:文章通过对北京3所综合院校37名藏族大学生入学时SCL~90数据的分析,并结合相关访谈及综合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问卷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同时在心理上也存在特别的困难和挑战。文章指出,应特别关注藏族大学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

  • 标签: 藏族大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北京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