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交往空间无所不及的今天,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随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渗透,西方社会思潮中一些个人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享乐主义思潮无不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灵和健康的成长其着侵蚀作用,造成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的极大混乱,加上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以浮躁的心理、激昂的情绪滋生出非理性的行为,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本文就主要社会思潮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 标签: 思潮 大学生 西方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8
  • 简介:个人、国家、意识形态、现代性、人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主体论、国民、人学、文化哲学、审美解放,人道主义话语所建构的关于个人/国家、个人/阶级、个人/社会、个人/文化之间的对抗关系在80年代并非实存,即80年代前期以"阶级性"/"人性"作为对偶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80年代中期的"主体论"和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哲学"

  • 标签: 个人观念 人道主义思潮 年代人道主义
  • 简介:文章描述和说明了在清初社会思潮影响之下,《聊斋志异》独特的思想表达方式与特定的艺术构思。认为在以上两个方面的进行过程中,该书体现出深刻的传统文化蕴涵,其主要内容有:不平而鸣的抒愤传统;微言大义的表达传统;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以幻为真的志怪传统。并在对上述文学表现的描述和说明中揭示出一定的有关文学思想的某些理论质素。

  • 标签: 社会思潮 聊斋志异 传统文化 文学思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25
  • 简介:现代知识分子首先要 有一个社会的民间岗位,知识分子的民间岗位,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没有消失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当代中国大陆形成了传统中国文化、狭义的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三分天下的格局,因此中国社会当前发展的重大的人文理论问题,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又进入了一个转型期

  • 标签: 中国回应 发展建设 对话发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6
  • 简介:周作人关于希腊精神写过许多文章,鲁迅对斯巴达精神是倾心喜欢的,  西方的哲学、历史和政治史的研究者早已经把古希腊的雅典精神与斯巴达精神视为欧 洲文化的两种源头

  • 标签:
  • 简介: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以《聊斋志异》的小说文本为依据,从明末主情浪漫思潮的延续;清代经世致用思想的反映;主情浪漫思潮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并存;浓重的审美感伤情怀几个方面,分析论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以此来帮助人们认识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氛围和审美精神之内在关联。

  • 标签: 聊斋志异 浪漫思潮 经世致用 感伤情怀 关系
  • 简介:当理性、理想始终落不到实处,尤其是理性被反理性强暴、理想被血腥扭曲的情势下,“启蒙”就是永恒的潜在主题;“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就一直是知识分子终极追求的动力,是良知未泯的作家躁动不安的灵魂的栖息地,是这些作家与历史、与民族、与未来联结的永

  • 标签: 巴金 20世纪 中国 浪漫主义 文学思潮 文学启蒙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9
  • 简介:中国的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与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许纪霖认为文化上与政治上的保守与激进所凭借的坐标是不同的,李强认为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都是自由主义

  • 标签: 中国近 主潮论争 回顾反思
  • 简介:该文认为,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的本质就是从1989年戊戌改变开始的反专制、争民主。巴金文艺思想的本质就是以人性自由为价值观出发的写真实论。巴金文艺思想的要点是:真与善。

  • 标签: 文艺思想 文艺思潮 巴金 中国 人性自由 真实论
  • 简介:“人文主义”是humanism的译名。在中国,晚明社会和清朝前期以李贽、汤显祖、戴震、曹雪芹等人为代表的启蒙思潮,适宜于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潮在当时的中国虽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但它是近代文明的溢觞。目前,中国学术界对“人文主义”的理解与运用存在着较大歧异。现代新儒学把儒家的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总括为“人文主义”,可能在知识界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觉。本文对此有所辨析。

  • 标签: 《红楼梦》 人文主义思潮 中国 古代小说 文学研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4-01
  • 简介:进入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持续发展,呈现了更加清晰的历史动向。中国社会继上世纪80年代开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取向与转型之后,90年代掀起"市场经济"改革潮,到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成,宣布迈进小康社会并确立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生活意识悄然弥漫,新媒体文化迅捷笼罩。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小康社会目标 文脉 思潮
  • 简介: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受到域外文学理论、思潮的影响: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地方色彩”是美国乡土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localcolour”的本土化,但其中融入了早期理论建设者们各自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倾向;域外文学思潮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是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在写作目的上,早期乡土文学理论“为人生”的文学观,则与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及美国乡土文学的影响有关。

  • 标签: 早期乡土文学理论 域外文学理论 域外文学思潮
  • 简介:程文超先生主编的《新时期文学的叙事转型与文学思潮》一书在2005年出版,顾名思义,这部长达27万多字的文学研究大部头是关于“新时期”的“文学叙事转型与文学思潮”的论著,然而程先生在“引言:醒来以后的梦——现代性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命运”中一下又把内容延伸到整个“20世纪”(内文实际是从19世纪末开始表述)。随后在“后记”中更直接地表达为“我决定请我的研究生加入这本书的写作”,因为“我对研究生都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性问题》为题开设了选修课。他们对我的思考并不陌生,并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文学思潮 叙事转型 “梦” 现代性问题 清醒
  • 简介:一19世纪上半叶,当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文学思潮相继突奔涌动于欧洲文坛的时候,远在东方处于相对隔绝地理环境中的中国文学对欧罗巴土地上的喧闹浑然不觉。它依然我行我素地在传统艺术的矩阵中高蹈徜徉,孤立孑行。此时,清王朝乾嘉盛世的釉彩正一块块脱落,从浩如烟海的经史书卷中熟谙盛衰之机的封建士人,在山雨欲来风声鹤唳之中,嗅到了变局在即的气息。

  • 标签: 文学思潮 文学世界 中国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文学走向 乾嘉
  • 简介:稍有理论敏感的人都会发现,在21世纪的这最初几年,文学批评界讨论得最多的不再是文学与形式的关系,而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反思“纯文学”、辨析“文学性”,还是重提文学的“人民性”,它们背后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关注点,即对1990年代后当代文学现实性的不足及文学精神的逐渐衰落进行深度思考,其中,现实主义理论被再次关注。相当多的核心期刊专门探讨“现实主义传统失落”或“现实如何重新主义”等问题,这些论文针对当代文学创作中所暴露的具体问题,分析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并希望以此作为使文学重返现实的途径。可以说,“重返现实主义”正在形成强大的理论呼唤,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格局和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某些批评者的文章中,“现实主义”被约等于“关注现实”,而非一种美学理论;在另外一些论者那里,现实主义则几乎成为一个道德问题。同时,也有学者或作家对这一理论现象并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复古或对文学本质的悖反。在此意义上,本文将对“重返现实主义”的理论背景,所面临的美学困境及所隐含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现实主义理论 当代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