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7月中旬,靖江市个别乡镇发生大批24月龄的猪和部分成年猪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皮肤发红,结膜潮红,呼吸促迫,不食,尿液呈暗红色,病程较长为特征的疾病,经临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并发感染,经及时处理,很快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猪附红细胞体 诊治报告 并发感染 链球菌 实验室检查 靖江市
  • 简介:对患出血性败血幼鳖内脏分离出的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菌体凝集反应和被动免疫保护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是该场幼鳖暴发性疾病的病原,根据药物敏感结果选择敏感药物,采用内服外消,结合水质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幼鳖 出血性败血症 温和气单胞菌 诊断 治疗
  • 简介:鲤鱼是我省广大群众最喜爱的养殖鱼之一。近10年来,由于受商品经济的刺激,以鲤鱼为主的养殖业发展更加迅速。特别是驯化养鲤、网箱养鲤、稻田养鲤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星火”和“丰收”计划的实施,使鲤鱼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是由于生产体制的变化,养殖品种的引进,高密度驯化养殖以及水体环境清理不彻底,再加上只养鱼不注意护塘等多种因素,使原来基础建设际准不很高的池塘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鱼病发病不断上升,据1987—1988年不完全统计,我省的富锦、富裕、德都、虎林、宁安、肇东、绥化、五常、呼

  • 标签: 发病原因 气单胞菌 越冬池 出血性败血症 鲤鱼种 生产性能
  • 简介:随着池塘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鱼类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鱼类暴发性败血发生,给渔业养殖造成较大危害。其病来势凶猛常并发细菌性烂鳃、赤皮等疾病,严重威胁渔业生产。

  • 标签: 暴发性败血症 鱼类 防治 诊断 集约化程度 细菌性烂鳃
  • 简介:猪的呼吸道疾病综合(英文缩写PRDC),又称“多因子猪呼吸道病”、“猪复合性肺炎”、“猪呼吸道复合感染”等等.是近一两年来集约化生产的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村、户常见而且比较困扰的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的特点是致病原因复杂,多因子共同作用。临床症状不一,病程长,疗程久。通常需联合用药才能得以控制。猪增重速度下降。临床的共同特点表现是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喘、打喷嚏、腹式呼吸等)。并依继发、并发疾病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程度和其他症候群。

  • 标签: 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养猪专业村 防治 临床症状 集约化生产 呼吸道症状
  • 简介:我国的对虾养殖自1993年虾病大面积暴发流行以来,年产量一直徘徊在顶盛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从那时起,虾病的防治攻关一直是水产科研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及生产实践,人们对虾病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

  • 标签: 虾病防治 病原生物 对虾病害 对虾养殖 生产实践 养殖生产
  • 简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16、20、24、28和32℃下测定了当年(体质量0.57~3.82g)和1冬龄(17.39~54.40g)拉氏Phoxinuslagowskii的耗氧及其昼夜变化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拉氏昼间耗氧高于夜间,当年苗种耗氧峰值在中午和傍晚,而成鱼的仅在傍晚;在16~32℃范围内,体质量为(1.72±0.60)g的拉氏耗氧(OR)随温度(T)升高而增加,其关系式为OR=0.1734e0.2277T(R2=0.9911),窒息点在1.53~1.65mg·L-1之间,平均(1.59±0.04)mg·L-1;在20~24℃下,拉氏(0.77~52.4g)耗氧(OR)随体质量(W)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其关系式为OR=0.3248W-0.2206(R2=0.8076),窒息点在1.10~1.55mg·L-1之间,均值为(1.29±0.19)mg·L-1。

  • 标签: 拉氏 耗氧率 窒息点
  • 简介:砷是一种至癌至畸的有毒元素.砷在水生生物体内有很强的浓集能力,可浓缩水体中的砷高达3300倍,所以对水体中砷含量的控制应十分严格,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最高浓度限量为0.05mg/L.以往水体中砷含量的测定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和砷斑法,前种方法操作烦琐,而后者检测限高.目前还有采用氢化物-原子吸收法,但该法所需仪器复杂、昂贵,不宜普遍采用.本文采用了装有气动进样装置的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以KBH4为还原剂,在酸性介质中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砷,并进行了有关测定条件的实验和研究.此法检测限为0.1ug/L,平均标准偏差为3.6%,回收率为96%-108%.通过标准样品及实际监测表明,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环境水样中痕量砷的分析测试.

  • 标签: 中的痕量 原子荧光法测定 发生原子荧光
  • 简介:新生仔猪低血糖是以出生后血糖急剧下降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疾病。临床上出现衰弱乏力、运动障碍、痉挛、衰竭等症状。发生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仔猪生后几日内缺乏糖原异生能力所致。该病多发生于出生后第1.4d的仔猪,往往在1窝仔猪内出现部分或全部死亡,现将浦城县富岭镇某养猪专业户饲养的仔猪发生低血糖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 标签: 新生仔猪 低血糖症 诊治 养猪专业户 代谢疾病 运动障碍
  • 简介:斑点叉尾鲴池塘养殖中,细菌性败血的发病高、死亡高、经济损失大。该病与放养密度过大、池塘淤泥较厚、养殖水体环境质量差以及饲料质量等有关。笔者现将在实践中诊断与治疗该病的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细菌性败血症 斑点叉尾鲴 治疗 诊断 水体环境质量 池塘养殖
  • 简介:以草鱼、鳙和尼罗非鲫互为供体和受体,研究其特异性代谢物对耗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草鱼“代谢水”中,草鱼耗氧显著下降(P<0.001),鳙和尼罗非鲫耗氧均显著上升(P<0.001);②鳙“代谢水”中,鳙耗氧显著下降(P<0.001),草鱼耗氧无显著变动(P>0.05);③在尼罗非鲫“代谢水”中,3种鱼的耗氧均无显著变动(P>0.05)。实验揭示了鱼类特异性代谢物对代谢影响的存在,且这种影响因种而异。

  • 标签: 特异性谢物 草鱼 尼罗非鲫 耗氧率
  • 简介:在水温22~25℃下,测定了不同体质量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iBrandt和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linnaeus在饱食和空腹情况下的耗氧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摄食后耗氧与体质量关系的变化趋势与空腹情况时相同,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下降,饱食耗氧与空腹耗氧的比值随体质量的增加也下降,饱食与空腹西伯利亚鲟平均耗氧与平均体质量的相关关系式分别为:Q=0.809*W-0.2414(0.179率与平均体质量的相关关系式分别为:Q=1.0323*W-0.2515(0.196

  • 标签: 耗氧率 窒息点 西伯利亚鲟 小体鲟
  • 简介:因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可节省5~10倍以上的公猪的饲养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栏舍的利用率;可以扩大的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有利于优良基因迅速扩展到种群,加速猪群的改良,同时可以将优良公猪应用到商品群,防止本交的局限性;可以减少因本交而导致的生殖疾病的传播;保证了每头母猪配种所用精液的合格,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成绩;可解决育种需要,不必引入公猪所带来的成本及防疫风险,实现了异地交配;可避免公母猪体格差别太大而难以完成的配种任务;有利于大量母猪同期发情配种,适合于工厂化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大中型养殖场及个体养殖户的欢迎和采用,但同时人工授精技术也有相对不足的一面,如公猪患有不良的隐性基因就会在种群迅速扩散;公猪如患有可能经精液传播的疾病如伪狂犬,猪瘟,非洲猪瘟,布氏杆菌等就会经精液迅速传播,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各个环节应严格的卫生操作等。生产中常因对精液的质量把关不严,不正确的输精操作过程使得各养猪场对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效果普遍不理想,有的甚至对实施人工授精技术以后的受胎和产仔数反而低于采用本交,使得部分养猪企业和个人最终又选择了采用本交。综其原因:对人工授精技术不足的一面应用的不够好,其主要表现在后备公猪的选留、公猪站的管理、精液生产的质量检控、人工授精设备及用品的管理与应用、输精技术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针对上述原因探讨如何加强人工授精站的管理及母猪输精管理来提高母猪的受胎和产仔数。

  • 标签: 人工授精站 输精技术 化管理 产仔数 受胎率 母猪
  • 简介: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的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的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的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斑点叉尾鮰 肠败血症 爱德华氏细菌 鉴定
  • 简介:通过测定系列配合日粮中脂类及其脂肪酸消化,估测斑节对虾的最佳脂肪酸和脂类需要量。当日粮脂类含量为45、75和105g/kg时,其总脂消化相似,而日粮脂类含量为135g/kg时其总脂消化显著降低(P≤0.05)。总脂消化不受脂肪酸组成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为17g/kg和总脂含量大大超过455/kg的日粮除外。长链高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表现出最高消化。具有不饱和键的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18:ln-9)消化较高。长链饱和脂肪酸消化最低,且随着脂肪酸链长度的增加,其消化降低。该研究结果清楚表明:日粮中脂类含量影响自身消化,其总脂的脂肪酸组成影响总脂和各自脂肪酸消化

  • 标签: 斑节对虾 日粮 脂类含量 脂肪酸组成 脂类消化率
  • 简介:本文报道了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外源基因分别对鲤鱼和虹鳟鱼授精卵孵化影响的研究.从1993年-1996年4年中,我们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虹鳟鱼授精卵(包括囊胚期卵)5,676粒,孵出鱼苗364尾,孵化为6.4%(4年平均,虹鳟鱼正常孵化为80%);而用这种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授精卵12,196粒,孵出鱼苗4,290,孵化为34.0%(4年平均,鲤鱼正常孵化为70%左右).实验结果:显微注射技术在虹鳟鱼和鲤鱼两种受精卵上的效果明显不同,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结果相近.

  • 标签: 显微注射技术 外源DNA 鲤鱼 虹鳟鱼 受精卵 孵化率
  • 简介:鳊鱼鱼种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百分含量随受试液中NO2-N浓度升高,NO2-N对耗氧的影响呈抛物线的变化规律,当浓度为25mg·r^-1时,耗氧达到最大值。

  • 标签: 亚硝酸盐 血红蛋白 耗氧率 鳊鱼
  • 简介:越冬期的鲤败血是在饲养季节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隐蔽型的败血,一般不易为人们所察觉而忽视。鱼类进入越冬期后常骤然发生死亡。当疾病开始时,越冬池内的当年鲤鱼从池底的平静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以后逐渐失去运动的平衡,贴冰层绕半园圈式的游泳

  • 标签: 气单胞菌 流行病学分析 北方寒冷地区 越冬池 出血性败血症 鲤鱼
  • 简介:通过转外源生长激素基因"超级鲤"F2代与松浦鲤的耗氧与窒息点的比较试验证明:在水温为18.0±1℃、鱼体重为84.5±1g时,"超级鲤"F2代的耗氧是174.65±23.43mg/h.l,松浦鲤的耗氧是257.98±19.25mg/h.l,经T检验(|T|=8.2067;df=8;双侧p<0.01),"超级鲤"F2的耗氧极显著地小于松浦鲤的耗氧.耗氧与水温或体重的变化关系均是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F2代与松浦鲤的耗氧昼夜变化曲线在走向上基本一致,高峰是在10:30时和20:30时,低谷是在18:30时和0:30时.在同一水温条件下,F2代与松浦鲤窒息点的差异性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趋于显著.在水温为18.0±1℃条件下,当鱼体重为84.5±1g时,"超级鲤"F2代窒息点为0.1318mg/l,松浦鲤窒息点是0.1203mg/l,经T检验(|T|=2.775;df=2;双侧p=0.1090>0.05)差异性不显著;当体重为108.5±1g时,F2代窒息点为0.1937mg/l,松浦鲤窒息点是0.1443mg/l,经T检验(|T|=8.296;df=2;双侧p=0.0142<0.05)差异性显著.这两种鱼的窒息点与体重的变化关系一样,都是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窒息点 耗氧率 体重 鱼体 水温 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