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基于CT维重建个性化设计猪股骨髋关节假体与骨髓腔接触率的定量研究。方法选择猪股骨,拍摄实验前正侧位,双斜位片,再运用CT进行横断面扫描,获得CT数据后维重建。基于CT维重建数据,运用机器人磨削个性化假体,使其成为与髓腔完全匹配的定制假体。匹配后,拍摄实验后正侧位片,计算定制假体与髓腔接触的骨皮质或者骨松质的表面积以及接触率。结果通过计算,个性化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为90.8%,与医疗机器人辅助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相近,远较传统手工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高。结论基于CT维重建个性化股骨假体与猪股骨髓腔初始固定直接接触率为90.8%,可获得良好的接触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 关节置换 定制假体 髓腔匹配
  • 简介:目的探讨棘突间融合装置联合椎体间融合时对下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健康成年男性L4-5节段CT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利用软件Simpleware4.2、GeomagicStudi010.0及Abaqusl0.0建立L4-5有限元模型(INTACT)。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UPS)、双侧椎弓根螺钉/钛棒固定联合椎间融合(BPS)和棘突间融合装置固定联合椎间融合(ISF)种手术模型。对各模型实加500N预载荷的同时以2N.m为间隔,自2N.m开始逐级累加至最大10N.m,观测其应力分布、相邻节段的角位移。结果各工况下种手术组的角位移(ROM)均较INTACT组明显减小,减小的程度BPS最高,而ISF除右侧弯方向上均高于UPS;种手术组范氏应力云图显示,BPS组与ISF组相似,UPS组存在较高的应力集中,范式应力峰值无论在椎间融合器还是在内固定器械上由大到小依次均为:UPS〉ISF〉BPS。结论ISF联合椎间融合能够为下腰椎脊柱重建提供适度且足够的稳定性,因而可以为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内固定选择。

  • 标签: 下腰椎 棘突间融合装置 椎弓根螺钉 稳定性 有限元
  • 简介: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5月25—26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召开。中国第届数字骨科学术会议将于同期召开。本届大会由戴魁戎院士和王岩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将设一个主会场,八个分会场,围绕关节、创伤、脊柱、骨病、骨科基础研究、数字骨科、骨科康复等专题进行讨论。邀请国内、港台、亚太、欧美骨科领域著名专家,包括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世界华裔骨科学会、国际华人骨科研究会等国际学会的主席和秘书长,通过特邀演讲、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形式介绍骨科最新技术和理念。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 骨科康复 学术活动 国际 会议
  • 简介:由《中华外科杂志》主办,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承办的国际骨坏死及髋关节疾病研讨会暨第期骨死与关节保留重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讲习班定于2005年4月5~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及国内(大陆、港台)相关专业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同时举办国内相关知名专家(20人左右)就骨坏死问题的高层座谈会。会中将筹备亚太地区骨坏死研究会(名称暂定)。

  • 标签: 骨坏死 髋关节疾病 研讨会 关节保留重建 继续教育 讲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