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敏紫癜(HSP)患儿止血分子标记物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HS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方法用EL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86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并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损害分为三组,A组38例患儿无消化道出血无肾脏损害,B组32患儿有消化道出血,C组26例患儿有肾脏损坏。比较三组患儿的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A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比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率名先高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P<001)。结论检测儿童过敏紫癜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可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判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儿童过敏性紫癜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 简介:目的探索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证的相关,为隐性失血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证候研究的方法,对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定量血瘀证诊断标准记分方法,于术后1d和术后3d对患者的血瘀证症状进行定量积分,同时计算患者术后1d和术后3d的隐性失血量。根据血瘀证积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血瘀证、中度血瘀证和重度血瘀证3个组别,运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观察隐性失血量与血瘀证积分是否具有相关,运用单因素分析法观察组间隐性失血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1d与术后3d,40例患者隐性失血量与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P〈0.05),即血瘀证积分越高,隐性失血量越大(P〈0.05)。随时间变化隐形失血量与血瘀证积分均呈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证具有正相关,提示血瘀证是隐性失血的主要病机之一。

  • 标签: 髋部骨折 隐性失血 血瘀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的临床观察意义。方法选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并根据1年内数次糖化血红蛋白的平均值,分为控制较好组(糖化血红蛋白≤6%)和控制较差组(糖化血红蛋白﹥6%),结合病程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4例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39例(722%),其中女性患病率为864%。1年内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高于正常水平,骨密度降低者血糖水平更高,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以女性显著,病程在9年以上者明显。骨密度降低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过高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 相关性研究Type 2 diabetes and osteoporosis correlation studi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糖波动和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无相关。方法52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及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组),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波动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波动参数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II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MSII组(P<001),两组NIHSS评分CSII组优于MSII组(P<001)。结论血糖波动和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相关,提示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降低血糖波动幅度。

  • 标签: 血糖波动 脑卒中 NIHSS评分
  • 简介:[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置入PICC的483例肿瘤患者纳入研究,以PICC置入导管后是否出现相关血流感染作为应变量,对影响其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顾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8项变量分别是:患者年龄、患者是否有基础疾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合用激素、化疗周期、本次置管时穿刺的次数、留置时间、院外PICC导管维护知识。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有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置管穿刺次数≥2次、化疗周期增多、院外PICC导管自我维护知识缺乏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与患者本身因素、护士操作技能、临床用药及自我维护知识健康教育有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以上可控危险因素的预防干预,减少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医学认为肺脏与肠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二者与皮毛都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皮肤病,肺与大肠相关理与本病的诊治有着密切的相关,其不仅体现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还体现在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不离治肺、通腑二则。该理论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很广泛,并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肺与大肠相表里 荨麻疹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厥阴体质及证候的相关。方法对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质调查,筛选出厥阴体质和阳明体质患者,分为厥阴体质组71例、阳明体质组22例;研究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体质与证候的相关。结果93例患者出现较多的证候是阴虚证及气虚证,在此基础上厥阴体质组还多见风阳证,阳明体质组还多见结热证和血瘀证。对2组证候分布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厥阴体质组风阳证出现的频率较阳明体质组多(P〈0.01),阳明体质组结热证出现的频率较厥阴体质组多(P〈0.01)。2组其他证候出现的频率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阳证与厥阴体质糖尿病患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热证与厥阴体质患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厥阴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风阳证较阳明体质患者明显偏多,体质与证候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提示体质辨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厥阴体质 糖尿病 相关性 证候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肾炎是指乙肝病毒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并经血清免疫学及肾活检免疫荧光所证实,并除外肝、肾两种疾病无关同时存在及系统红斑狼疮等其他病因引起肝肾病变的一种疾病.HBV相关肾炎至今无特效药物,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数无效,而上述药物应用可延迟中和抗体产生,并促进HBV复制,加重病情,故应用此类药必须慎重,只有肾病病情需要,且血清HBV复制指标阴性时才宜应用,且需密切监测HBV复制指标及肝病变.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充分发挥了中医之特长,提高了治疗效果.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其治愈率将会明显提高.

  • 标签: 乙型肝炎 肾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逍遥颗粒对肿瘤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的影响,探讨血清IGF-1与肿瘤相关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法,以血清IGF-1水平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肿瘤相关抑郁患者血清IGF-1水平下降,P<0.05(P=0.04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逍遥颗粒能够降低肿瘤患者血清IGF-1水平,IGF-1与肿瘤相关抑郁呈正相关

  • 标签: 恶性肿瘤 肿瘤相关性抑郁 加味逍遥颗粒 IG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