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6例医院收治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颗粒性植骨术结合术后生理盐水湿敷创面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富血小板血浆与颗粒性骨混合后注射于骨缺损区及创面深层部位并使用PRP凝胶覆盖植骨术后的创面。观察两组患者在骨缺损区骨质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缺损区骨质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P技术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缩短缺损骨质、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创伤性骨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为骨科疾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对比的方式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通过对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可以表明,利用负压引流技术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速度较快,有效将治疗周期缩短,还能减少治疗费用。本文通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再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旨在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临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4月17日~2017年9月28日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25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1.54±1.17)次、创面愈合时间(19.56±4.87)d、住院时间(23.38±8.22)d、治疗费用(6583.6±474.7)元;对照组换药次数(19.26±5.32)次、创面愈合时间(34.12±11.35)d、住院时间(36.15±10.68)d、治疗费用(8746.2±579.6)元(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引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控制感染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创伤骨科术后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简述了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回顾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人工智能 智慧医疗 专家系统 前景
  • 简介:目的探讨仿生物理技术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子宫脱垂POP-Q分度Ⅰ的2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例,甲组采取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电刺激治疗,乙组进行盆底仿生物理康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明显优于乙组。结论盆底仿生物理技术加穴位电刺激治疗可全面改善盆底功能,对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仿生物理技术 穴位 电刺激 子宫脱垂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在收集、管理及开发利用等过程中,对医院医疗、科教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做好业务技术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对提高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医务人员 业务技术档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86例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需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乳腺托架固定技术实施体位固定,观察组采取楔形真空袋、体架与热塑体膜三者联合固定技术实施体位固定,并利用CBCT影像系统行拍片验证,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情况。结果观察组左右、上下、前后各方向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左右、上下、前后各方面摆位误差超5mm的发生率分别为0.00%、4.65%、0.00%,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95%、30.23%、25.58%,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行个体化乳腺癌放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经改进后的新型固定技术实施体位固定可有效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减少摆位误差超5mm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