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一切艺术家都带着我们时代的烙印,最伟大的艺术家则是那些印痕最深的艺术家。——马蒂斯费正的视觉文本似乎永远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有时你很难预判费正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惊奇,甚至费正也不知自己的艺术将会走向哪里。他的头脑中总是充溢着离奇的、别出心裁的想法。他有时更像一个独行者,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在

  • 标签: 当代艺术 时代 思考 艺术家 认知 人生
  • 简介:一、美善相乐,文质彬彬中国造物文化中有着具有哲学高度的中庸主流观点,主张用与美的统一,美善相乐,文质彬彬。美善相乐始于荀子的论述,其中美是指物品的外观应该符合人类的审美需求;善是指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实用要求,美善相乐是认为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属性是本质相关、内在统一的。文质彬彬是孔子提出的观点,他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其中文指文饰,装饰;质指本质,实用。

  • 标签: 汉字设计 造物思想 中国传统 文质彬彬 审美需求 审美属性
  • 简介:清初画坛,诞生了一位"革新派"大师石涛,一位"正统派"大师王原祁。天意使他们同时出生在壬午年属马,也同样给予这对良驹宝马以超人的艺术天赋。五十年后他们完成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修炼,各自怀着不同的绝技才艺,遵旨奉命于燕京为康熙王朝施才献艺。这次的邂逅除了在画史上留下了一幅他们合作的水墨丹青《墨竹》外,更珍贵的是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王原祁对石涛绘画的评语:"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予与石谷皆有所未逮。"

  • 标签: 王原祁 艺术 人生经历 《墨竹》 石涛 革新派
  • 简介:油画家罗工柳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革命历史画创作的一位著名画家。一九五一年创作的《地道战》,是他从延安时期开始的木刻创作转向油画创作的处女作。一九五九年,他与全山石合作完成了《前仆后继》。一九六一年,以井冈山革命斗争为背景创作的三幅作品又相继献给了观众,即《井冈山》、《上井冈山》(与全山石合作)和《毛主席在井冈山》。除《前仆后继》一幅没有发表过,其它四幅画曾在美术界

  • 标签: 革命历史 创作年代 罗工柳 兼论 艺术构思 井冈山时期
  • 简介:(上接2013年第2期)收藏的分类想了解收藏,首先应该知道收藏的一个大致分类。民国时期的分类特别简单,就分硬片、软片。两人对话:"您收什么啊?""我收软片。"那就知道你收藏的大方向了。书画、地毯、织绣,凡是可以卷起来的,一般都被称为"软片",剩下的都称为"硬片"了。比如陶瓷、玉器、铜器,这些都属于硬片。今天有了非常科学的分类,按照科学的名称分类。

  • 标签: 收藏 盛世 文化 历史 民国时期 分类
  • 简介:太文着重分析1868年至1999年,日本水彩画艺术发展和重新调整。在理论上,日本近代水彩画史应该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中的"脱亚入欧"运动,成为日本水彩画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关键一步。至此以后的一个多世纪,西方艺术的大潮予以日本压倒性的冲击,在绘画材料、技法、手段、题材、主题,尤其是观念上,与日本民族性产生碰撞,进而推动日本水彩画的前讲。日本水彩画的近代发展直接影响了20世纪整个东亚地区水彩画的创作与传播。

  • 标签: 日本水彩画 近代性
  • 简介:在中国花鸟画史上,梅是倍受人们青睐的母题之一。梅与松、竹并列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共享“四君子”之美誉,花格甚高。干余年来,文人画家们对之反复摹写、题咏,留下了无数名作佳篇。梅的吸引力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它本身固有的形式美感,其枝干交错、花朵点点,十分宜于入画。自居易赞其“繁似雪”、“丽如妆”(〈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 标签: 历史 象征 “四君子” 文人画家 形式美感 吸引力
  • 简介:元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当首推赵孟頫。在铁马征战的元帝国,建国之初唯重“武功”,不重“文治”,对汉族文化采取排斥的态度,到了元代中期以后,情况有所改变。元代英宗、文宗均喜爱汉文化及书法艺术,并于天历初年置奎章阁,设鉴书博士,对书法艺术的向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赵孟頫 书法艺术 书法家 元代 历史意义 书法风格
  • 简介:要进入普桑的艺术.并理解它.首先必须对“古典主义”这一概念进行一个界定,因为普桑的名字和他的绘画正是紧密地与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古典主义(classicism).在艺术中指以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为基础的历史传统或美学观点.同时也指古代艺术或受古代影响的艺术。新古典主义(neoclasscism)则专指受古代影响的后期艺术,两词经常通用。古典主义用于说明美学观点时通常指与古代艺术相联系的一些特点.如和谐、

  • 标签: 开端 古代艺术 美学观点 新古典主义 历史传统
  • 简介:儿童形象的民间泥塑,又称泥娃娃、泥孩儿,是各地民间泥塑的主要品类.它不仅是儿童玩耍的亲密伙伴,还是人们乞生贵子、求福纳祥的愿望载体.江南泥孩儿历史渊源悠久,内涵丰富,反映了江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 标签: 江南泥孩儿 历史
  • 简介:隶书最早定名是从“官狱”和“徒隶”出发,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后“隶”的含义不断加深,附属、辅助之义更加明确。“史书”应指隶书,“王次仲始作楷法”并非始作楷书,而是对隶书进行规范化。宋以前隶与楷名相混,称楷为隶,称隶为八分。楷从隶出,初无定名,仍沿用隶书之名。唐人视程邈为隶书之祖,王次仲为八分之祖,以为八分从篆出,隶从八分出。

  • 标签: 隶书 楷书 史书 历史沿革 名相 定名
  • 简介:收藏作为中国古老习俗的延续,不仅代表一种新投资理念,还是一种传承历史和人类文明成果的手段。数千年前人类文明历史中,先人们在不同时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作品,作为后代子孙在享受先人遗泽的同时,也有必要传承延续先人们创造的文明成果,收藏也是纪念先人、传承文明最好的选择。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财富增长较快,催生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相伴随的收藏热。从文化层面看,不难发现,人们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价值观的改进也引发了收藏热,使之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和文化素养水平提高后品味生活的象征。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收藏者要有风险意识,收藏界假货充斥市场,如果对某一类收藏的基本知识都不懂,建议就不要轻易出手,更不要盲目跟风。收藏的首要目的是修身养性,其次才是创造价值。收藏者需要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需要对历史文化有初步的了解。田此,我刊自本期开始开设“收藏讲座”专栏,请著名收藏家马耒都先生聊聊收藏那些事。

  • 标签: 传承历史 历史文化 收藏者 人类文明成果 改革开放30年 艺术品市场
  • 简介:设计批评的理论形态的成长伴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然而在此之前,东西方都有值得关注的设计批评的历史传统.中国的设计批评的历史传统更有其特色.构建完善的、具有本土特点的设计批评学体系有赖于我们对传统设计批评资源的开掘和研究.

  • 标签: 设计批评 历史传统 理论形态
  • 简介:本文以探索传统染缬工艺对现代蜡染艺术的发展启示为目的,运用笔者现代蜡染艺术作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思考如何对中国染缬艺术有效传承和创新的问题,提出了从精神文化和材料工艺两方面对传统染缬工艺进行有效传承,并在形式语言的现代性、材料工艺的实验性、创作手法的创新性三个方面为中国现代蜡染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以及可参考性案例和可借鉴性依据。

  • 标签: 传统染缬工艺 现代蜡染艺术 传承 创新
  • 简介:本文对《长物志》中关于居住环境、家居空间低碳设计部分进行考证,文震亨对朴素的低碳设计观念的理解,对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推广,以及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对当代生活方式和设计是有较大影响的,这为今人从古代典籍当中寻找设计智慧,打开一扇窗口。

  • 标签: 《长物志》 可持续发展 材料 生活方式 当代价值 空间
  • 简介:笔墨自宋代以后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存在以来,它的精神境界就成为了古今画家关注和研究的重心,笔墨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和抽象性。说它具体,是因为笔墨是能看得到,能够意会也可以把握得到的,笔墨的勾皴总是与造型、结构、骨架、表现发生着关系。说它抽象,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感觉和画家情感作用下的物化形式,是老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同时也是画家的内在世界通过外在操作以及与各种水墨效果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诸种关联。

  • 标签: 笔墨精神 中国画 创作 教学 精神境界 物化形式
  • 简介:日前,我陪朋友逛北京798,我发现与几年前相比现在这里人的越来越多、艺术品小店越来越多,但真正的画廊和原创艺术展厅却发展比较慢且水平参差不齐。我同朋友在闲聊中说起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认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然而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后,我们的"物质"增长水平震惊了全世界,但相比之下我国在包括油画在内的各艺术领域(属于上层建筑之列)发展却相当滞后,其中缘由很是值得深思。

  • 标签: 传统油画 艺术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 以人为本 中国当代 路易十四
  • 简介:现代平面设计是面向大众的视觉艺术,因而视觉语言的识别能力直接影响大众的信息接收程度,识别语言的清晰准确是现代平面设计的视觉功能得以最终实现的有力保证。现代平面设计虽然紧随时代,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但其与源于原始艺术的民间美术,却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和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同宗同源的生活背景、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稳固成熟的审美心理将它们统一于今天的民族语境之下,实用与审美永远是它们的共同命题。

  • 标签: 现代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 意义 识别能力 视觉语言 生活背景
  • 简介:北欧的设计在世界设计中有其独特的位置,尤其在如何尊重使用主体,如何平衡政策、商业与民众需求,如何融合传统工艺与新技术以及以设计为路径进行社会创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以北欧设计中的重要设计理念“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Design)为考察对象,探讨北欧参与式设计能为中国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实践提供怎样的启示

  • 标签: 参与式 设计 介入 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