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斯曼,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反思并重新定义了哲学、艺术和审美,并将它们同身体联系在一起,最终建构了身体美学这一学科。身体美学包含三个分支:分析的身体美学、实用的身体美学和实践的身体美学,尤其注重实践部分。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舒斯曼的身体美学对中国美学研究的启示。

  • 标签: 舒斯特曼 实用主义美学 身体美学 中国古典身体美学
  • 简介:玛格丽·阿伍德(MargaretAtwood),加拿大当代著名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加拿大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当代最受尊敬、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被《经济学人》杂志誉为"才华横溢的语言大师"。阿伍德1939年11月18日出生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早年在安大略北部和魁北克省度过,在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学完本科课程后,开始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

  • 标签: 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 美国马萨诸塞州 多伦多大学 本科课程 Margaret
  • 简介:罗伯特·弗罗斯是美国20世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其诗歌的成就在美国诗坛,乃至世界诗坛都影响不凡,声誉卓著。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弗罗斯的诗歌创作,就意味着对其思想、观点和人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从弗罗斯的朋友友情与其诗歌创作的尊严去探讨其人性中更为坦率的一面,将有利于启发弗罗斯领域一定范畴的研究。

  • 标签: 罗伯特·弗罗斯特 诗歌 情感 尊严
  • 简介:<正>十九世纪英国有一位勤奋写作的作家,他每日清晨五点起床,五点半修改前一天写下的文稿,六点开始创作,案头放一钟表,规定每一刻钟必须写出两百字,一直写到九点半,然后去邮政总局上班,即使在出差或旅行途中,他也严格遵守这一写作规定。就这样他一生共写出47部长篇小说,再加上

  • 标签: 特罗洛普 短篇小说 抑恶扬善 长篇小说 十九世纪 邮政总局
  • 简介:性别含混是中人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尤特夏/艾迪/伊迪斯在性别上的含混与矛盾其实是后殖民语境下个体身份不确定性的一个隐喻.小说中,个体处于游离状态,在男性与女性之间、中心与边缘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表现出难以安顿的复杂处境,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的是精神家园的缺失和个体身份的焦虑.

  • 标签: 隐喻 性别含混 帕特里克·怀特 《特莱庞的爱情》 小说 文学评论
  • 简介:<正>加香·拉普安(GatienLapointe)的作品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而首先一个,就是作者本人看待它的态度问题。事实上,当他的《圣劳伦斯河赞歌》被赞不绝口,不断受到嘉奖时,诗人自己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进而又打算对作品的表达方式作些改动。如果我们不用那种名利主义的看法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修改这个使他名利双收的写作方式,我们还是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圣劳伦斯河 加香 表达方式 拉普 写作方式
  • 简介:内容提要:大卫·昆的新著《〈失乐园〉之内》以弥尔顿与荷马、维吉尔等传统史诗诗人的对话与弥尔顿独特而不可复制的个人才能互为经纬,对《失乐园》展开百科全书式解读,指出弥尔顿在《失乐园》里结束一个史诗传统的同时开启了另一史诗传统,由此将弥尔顿的史诗创新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探究这部新著如何通过细数《失乐园》与史诗传统的互文范例而索隐弥尔顿的史诗设计,以揭示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颠覆与改写,从而一展昆特对弥尔顿史诗研究的革命性贡献。

  • 标签: 大卫·昆特 《〈失乐园〉之内》 《失乐园》史诗传统 颠覆 改写
  • 简介:本文从“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探究歌德小说《威廉·麦斯的漫游时代》中“漫游”和“迁移”对于小说的文本结构意义,透视其社会文化功能,挖掘老年歌德在社会转型时期以文学方式对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所进行的思考,探寻这些思考的基本脉络以及蕴藏其中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分析表明,在以“漫游”和“迁徙”为主导的文化思考中,歌德追求的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以“断念”为基础的互补和综合;展现的不是唯一性,而是多样性。他在指出新时代带来的危机的同时,尝试建构机遇和可能,并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勾画出了一个文学乌托邦。

  • 标签: 歌德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漫游 迁移 断念
  • 简介: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以其小说文本的互文性、指涉性和复杂性而著称,其中的历史小说已明显具有"编史元小说"的特征。"太阳—影子二分法"是她运用后现代隐喻模式,融入神话和历史元素建构其小说性别主题的一种叙事手法。对"父亲—女儿"、"丈夫—妻子"和"女性—男性"三种"太阳—影子二分法"模式所做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拜厄颠覆"阳性太阳"、重构"阴性太阳"及两性二元对立主题的艺术特征。

  • 标签: 拜厄特 太阳—影子二分法 阳性太阳 阴性太阳 隐喻
  • 简介:本文从当代左翼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对象化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艾格尼丝·史沫莱的《大地的女儿》和《革命中的中国妇女》如何在左翼思想的框架下书写、认同中国妇女以及如何通过女性跨文化书写重构自我。就内容而言,史沫莱塑造了献身民族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中国女性形象;就形式而言,她采用了"百纳被"的拼贴叙事和叙事易装等策略模糊了自我与他者界限,巧妙地把自我投射在他者身上。

  • 标签: 史沫特莱 左翼思想 中国妇女形象 叙事策略
  • 简介:莎·哈德利(TessaHadley),英国学者兼作家,1957年出生于英格兰布里斯托尔,生活在一个文学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是爵士小号手,母亲是艺术家,舅舅彼得·尼古拉斯是剧作家。哈德利曾就读于剑桥大学,主修英国文学。她在巴斯温泉大学(BathSpaUniversityCollege)讲授创意写作课,并研究英国小说,特别是简·奥斯汀、亨利·詹姆斯、琼·里斯和伊丽莎白·鲍恩的作品。

  • 标签: 英国小说 《纽约客》 小号手 亨利·詹姆斯 奥斯汀 彼得
  • 简介:·格拉斯的长篇小说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显而易见.这不仅表现在其叙事结构和对'奇妙'原则的运用上,而且也表现在作者借助童话构建'更为准确的''另一种真实'的艺术理念上.但格拉斯的'另一种真实'并不是德国浪漫诗人所追求的超验的、精神化了的真实,而是对人类历史切实而具批判性的关注.童话构建的历史从根本上区别于迄今为止男人创造和书写的僵化的历史,它所展示的是一代又一代厨娘口头流传下来的、因此是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历史.

  • 标签: 长篇小说 《比目鱼》 君特·格拉斯 德国 童话风格
  • 简介:在新作《帕涅罗帕记》中,阿伍德借用女仆的合唱对古希腊作为男性公民群体代言人以及戏剧稳定叙述参照系统的合唱团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撤换歌队启用男性公民为歌者的传统,让女性诉说自己的故事;将歌队颂咏的焦点从神与英雄调整到了奴隶的生活;违反了古希腊戏剧中歌队为主体叙述服务的特点,用女仆的合唱解构了帕涅罗帕的叙述。借助这些改写,阿伍德增加了《帕涅罗帕记》的复调性,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看到她对父权社会的女性命运、女性的阶级身份、女性与女性间的关系等命题的多层次的思考。

  • 标签: 阿特伍德 古希腊合唱团 神话 女性主义 颠覆
  • 简介:审视乔治·爱略特有关艺术消费的互动影响性、克己均衡性、流动生机性三方面与约翰·拉斯金在此的共同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爱略小说艺术思想的保守性。讨论两者的消费伦理和谛视内在审美,意在探索其保守主义的道德逻辑;这为研究和再现爱略小说的消费意识提供了一种道德思想的重要依据;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缓解经济等级矛盾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拉斯金的经济作品揭示爱略小说的伦理义务观,旨在论证其消费经济观作为社会和政治机制的自然模式,不失为在经济停滞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这是审视研究外国文学经典的视角之一,亦是拉斯金经济学著作对文学影响性研究的补强。

  • 标签: 乔治·爱略特 约翰·拉斯金 艺术与消费 财富与道德 劳动与享受
  • 简介:在60-80年代的三十年间,他是多么重要而又有影响,每年每天都响彻着他的声音,人们争论着他的作品,可是当今,在政客、市场和反文化的时代,他似乎被疏远和遗忘了,不为今天的作家和读者所熟悉!应从哪些方面来勾勒一下他的情形呢?他曾是多民族苏联文学的骄傲,是国际主义和各民族友谊造就而成的:一个吉尔吉斯人,能用俄语写作而且其作品能在世界上如此大量发行,以至使他成为对人们的思想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成为整个星球的作家……现在如何给他定位呢?定在什么文学史上?对

  • 标签: 文学评论 俄罗斯 艾特玛托夫 文学创作 创作视角
  • 简介: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阿伍德的新作(Payback:DebtandtheShadowSideofWealth,以下简称)于2008年10月由安南西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实早在三年前,在美国为了平息伊拉克叛乱而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时,阿伍德就已经开始了对该书的构思与策划.之后,阿伍德把"偿还"选定为加拿大"梅西系列演讲"的主题.巧合的是,的出版恰逢当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仿佛这场金融风暴多年前便已在阿伍德目力所及范围之内了,这让人不得不惊叹,主要作为文学家的阿伍德竟有如此料事如神的预见力.……

  • 标签: 买单评 债务财富 偿还债务
  • 简介:俄罗斯诗心与德意志文化的交融──试论丘切夫哲理抒情诗的形成曾思艺丘切夫是俄国十九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自然诗和爱情诗具有深邃的哲理、独特的形象(自然)、瞬间的境界,丰富的情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理抒情诗,在俄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占据一个独特的位...

  • 标签: 丘特切夫 俄罗斯民族 抒情诗 德国浪漫派 德意志 工业文明
  • 简介:薄迦丘和乔叟在欧洲中世纪文学进入现代文学的转折过程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和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形式、内容到主题思想都受到的影响,乔叟则把薄迦丘的影响创造性的运用于的创作中,取得了杰出成就,他开创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塑造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批现实主义群像;他超越英国历史阶段,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明显人文主义思想的文学家;他探索和实验各种诗艺形式和创作手法,并为英国文学创立和引进了多种文学体裁;也因之而成为一部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思想多元的开放性文学巨著.

  • 标签: 故事 《十日谈》 英国文学 乔叟 现实主义 中世纪文学
  • 简介:20世纪初科学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使得科学的文化历史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被视为不断重构的叙事。本文梳理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在文化批评领域里出现的重新阐释达尔文主义的热潮及当代达尔文小说的兴起,并比较了达尔文思想在维多利亚小说与当代小说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本文重点分析了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在其创作的新维多利亚小说《尤金尼亚蝴蝶》中如何从当代视角重构了一个19世纪达尔文主义科学家精神成长的心路历程,从而与达尔文主义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 标签: 当代达尔文小说 《尤金尼亚蝴蝶》 拜厄特 达尔文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