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朗普上台伊始,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外部恐怖力量的恶性发展和本土“独狼”式恐怖袭击的频发严重威胁着美国安全,民众不安全感因此持续上升,加之美国反恐系统的缺陷,要求改革美国反恐预警机制的呼声日增。朗普政府改革反恐预警机制的举措主要包括加强反恐情报搜集和分析、加强与盟友的情报合作与共享机制、加强边界与海关的预防管控、强化反恐预防执法机制、修正国家威胁警报系统公告发布机制等五个方面。纵观朗普政府执政两年的反恐预警机制改革实践,其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朗普与情报界的紧张关系及朗普政府的情报失误、强化移民治理机制、预防恐怖分子政策、对穆斯林敌对性的移民政策、边界预防管控的任性政策及反恐战略的不确定性等,都将影响美国正常反恐预警机制的形成,也会影响美国反恐预警机制的效果与改革方向。美国预防恐怖主义需要在国内解决社会分裂问题,在国外放弃霸凌政策以缓解反美力量对美的敌对情绪,美国面临的恐怖威胁才有可能降低。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反恐预警机制 边界管控机制 情报合作与共享机制
  • 简介:带着重构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关系的主要政策目标,朗普政府出现在一个东南亚国家致力于调整内政、区域内各国间关系以及与东盟关系的艰难时期.同时,它们还必须应对中国.后者的区域角色随着北京走向世界主要强国的进程进入新阶段,出现相应的变化.在这个新阶段,中国在自身利益与邻国存在分歧的情况下,更容易采取积极立场.面对上述变化,华盛顿似乎正在偏离其长期以来对亚洲贸易与投资自由的承诺,并在安全问题上采取日益强硬的立场.在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正在考虑改变与中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和安全互动模式,其中包括采取与北京迥异,乃至相反的政策.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特朗普 秩序 政府领导 安全问题 国家关系
  • 简介:应交流协会邀请,南菲律宾孔波斯拉谷省省长阿刚罗·T·鸟伊率领的菲律宾孔省代表团一行22人于11月12—18日访华,代表团主要由孔省的两位国会议员、各市镇第一把手及有关企业代表组成。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前中围驻菲律宾大使李进军设欢迎宴会,我会副秘书长倪健与代表团座谈。

  • 标签: 代表团 菲律宾 波斯特 访华 副秘书长 国会议员
  • 简介:影响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个性、情势以及“美国优先”3变量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对人们预测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造成较大难度。然而,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有其隐含的身份、内容、含义和逻辑。通过对话语的分析,可以对朗普政府南海行为的必然趋势进行把握。分析表明,朗普政府涉南海话语把中国的身份塑造成具有威胁性的“他者”,并传达出美国关注“秩序、航行自由、军事化、和平”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权力、知识、事实”的逻辑连接起来,体现出“秩序权力化、知识滥用化、事实歪曲化”的特征。实际上,美国南海政策以维护其在南海地区秩序中的权力地位为目标,并通过滥用国际法以及航行自由权等知识,歪曲对军事化、和平事实的描述以建构中国的负面形象。由此推之,朗普政府在南海地区的挑衅行为将呈长期化趋势,并将强化与同盟国和伙伴国的关系来干预南海,同时继续加强法理攻势和舆论宣传。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南海政策 官方话语
  • 简介:朗普上任以来,最初的孤立主义倾向逐步转化成一种下意识的国际主义.从“美国优先”的地缘战略颂歌逐步让位于“使美国再度伟大”的口径.这可能是近年来争议最多的总统过渡期,朗普激化了21世纪以来开始的地缘政治权力结构调整.其对俄国总统瓦尔德迈尔·普京的友好措辞导致众多与克林姆林宫往来的欧盟国家发出各类挑战,同时对重塑中东宏观局面产生冲击效果;同时,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措辞加剧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到南中国海的亚洲紧张局势.

  • 标签: 特朗普 东南亚 困境 政府 权力结构调整 南中国海
  • 简介:朗普的"美国优先"宣示作为新一届美国政府的施政方针,它的本质既不是重回"孤立主义",也非"国家主义"的转向,而是对美国利益内部排序的一次简约而不失深刻的重大调整。在其背后反映着美国内外形势所面临的深层质变,尤其是"政治正确"与阶层固化给美国社会内部带来的分裂。新政府的"美国优先"施政方针,将广泛影响美国在经贸、安全、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对华政策。思考未来的中美关系发展,中国既要坚持"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的大战略,又应充分意识到中美关系中依然存在竞争甚至是冲突的一面。因此,需统筹协调四大对话机制,细化每个机制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

  • 标签: 美国优先 中美关系 外交政策
  • 简介:2017年1月,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朗普上任后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本人政策偏好别具一格,其如何处理奥巴马政府的北极"遗产"引发关注。本文通过使用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朗普政府参与北极事务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进行分析,发现朗普政府参与北极事务内部优势明显,外部威胁突出。在此背景下,朗普政府可能在北极环境治理、资源开放、安全维护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发挥优势,回应挑战,实现北极战略的转型和升级。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SWOT分析方法 北极事务 战略选择
  • 简介:美国是大战略理论与实践的重镇.冷战结束后,“自由霸权主义”构成了美国大战略的基本内涵.在相对权势有所衰落的背景下,朗普政府于2017年12月提出的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体现出美国大战略转型的端倪.该战略是对“自由霸权主义”的颠覆:除在战略目标(追求或巩固世界霸权地位)大体一致外,该战略极力强调美国安全环境的恶化和外部挑战的大幅增强,在战略路径上主张单方面强化美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放弃多边主义,撤回对国际机制的支持,以期在未来的大国竞争中取胜.朗普的战略存在内在的缺陷,效果亦存在颇多不确定性,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明显相悖,对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

  • 标签: 美国 国家安全战略 特朗普 国家安全 霸权
  • 简介:朗普总统于2016年1月23日按既定承诺宣布美国退出己经完成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谈判.期间,和他在当选前的举措-样,其强调对于双边贸易协议的偏好.他所签署的行政命令具有高度象征意义.总统只需要回避向国会提交协议.但他的签字标志其决定的坚定性.这个信息,不仅表明美国将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也表明美国无意“固定”协议.同样,朗普强调双边谈判是一个决定性的标志,表明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不会以别的名义复兴.

  • 标签: 特朗普 贸易政策 双边贸易协议 东南亚 政府 伙伴关系
  • 简介:竞选总统期间,朗普曾多次公开称赞普京并发表大量对俄罗斯友好的言论,令世界对其当选后美俄关系可能实现转圜充满期待。但事实上,朗普的上台不仅没能'再重启'美俄关系,反而导致双方在外交、军事和安全等领域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与较量。这不仅再次暴露了美俄在战略认知、战略安全和地缘政治等领域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矛盾,也凸显了双方经济实力差距拉大、国内政治干扰加剧和民意氛围持续恶化等现实障碍。美俄在未来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虽不大,但竞争和对抗将成为双方关系的'新常态'。中国应全面和辩证地看待美俄关系发展变化,按既定方针发展好中俄、中美关系,以中俄、中美关系的确定性应对美俄关系的不确定性,始终保持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的主动有利地位。

  • 标签: 特朗普 美俄 结构性矛盾 现实障碍 中、美、俄大三角关系
  • 简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 标签: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美国军方 特朗普政府
  • 简介:朗普政府即将上台,世界与地区局势正在遭遇冷战后前所未有战略不安全感。作为2016年全球政治中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朗普的当选和就任很可能引发美国外交历史上“非精英主义”的政策选择。朗普的反全球化言论、对“一中政策”的挑战、威胁要对华发动“贸易战”以及效法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的狂热,必然给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带来新的不安和紧张。但可以肯定的是,朗普政府的亚洲政策将会既推出变革、又会保持必要的连续性。朗普政府究竟执行什么样的中国政策,将会决定其亚洲政策的走向。应对朗普冲击,最重要的是避免在经济与安全两个领域同时出现高烈度的中美对抗。

  • 标签: 特朗普政府 亚太安全局势 新挑战
  • 简介:朗普政府上任初期的情况显示,朗普和选战期间以及早期的表态言行一致:自恋、善变且乐于利用群众的焦虑和偏见.尽管他的政府远未完成组建,至2017年2月中旬,朗普仅确定549个职位中的34个人选;另外,其内阁成员只有14人得到确认,但政府政策的基本形态极为清晰.他选择的内阁和顾问组人员包括鼓吹増加贸易保护力度,増加美国商业自由度的人物,他们还曾表达极端的反穆斯林情绪以及社会保守主义态度,否认人类应当为气候变化负责.本届政府对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墨西哥和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威胁继续升级贸易对抗,并惩罚没能追随政府“美国优先”政策的美国公司.朗普己经决定美国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一个构成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政策经济主干的多边贸易协议.

  • 标签: 特朗普 政局稳定 东南亚 交易者 政府政策 美国商业
  • 简介: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引发澳大利亚政策群体一系列围绕美澳安全关系未来的严肃讨论.内容同时涉及澳大利亚在东南亚的作用.在其担任总统的最初几天里,朗普宣布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谈判,这是其前任全面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得到澳大利亚政府有力支持的倡议.美国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导致众多澳大利亚评论员质疑华盛顿维持在亚太经济和战略存在承诺的可信度.这种不确定性由于堪培拉对于美中因南海问题紧张关系升级的不安而恶化.朗普总统挑战中国对南海人工岛主权的立场,导致澳大利亚担心可能必须面对在美中之间选边的噩梦.

  • 标签: 澳大利亚 美国总统 特朗普 东南亚 同盟 伙伴关系
  • 简介:2017年11月,朗普总统在越南岘港召开的APEC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构想.在随后举行的马尼拉东盟首脑会议期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国局长级外交人员举行非公开会议,就四国协商机制问题进行磋商.据此,外界评论认为,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四国同盟初现雏形.作为印太构想的核心要旨,对中国的崛起进行战略牵制是美、日、澳、印四国的“思想共识”;通过军事、外交手段遏制中国在东中国海、南中国海、印度洋等地区的战略扩张是四国的“共同目标”.因此,印太四国协商机制在本质上具有安保联盟的性质.

  • 标签: 协商机制 特朗普 亚洲政策 东盟 政府 遏制中国
  • 简介:朗普政府的2017年国际安全战略和2018年国防战略规划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竞争构成美国的主要国家安全考虑.·两份文件都认为大国竞争中心位于印度一太平洋区域,中国试图在这里排斥美国成为头号强国,以实现区域霸权和最终的全球优势地位.·华盛顿与北京的地缘竞争对东南亚具有重大意味,包括:1、更复杂的安全环境,区域国家日益面临在中美之间做出无保留选择的局面.2、由于美国加强对中国的施压,北京以增加在南海人工岛屿的军事存在作为回应,导致南海局势再度紧张.3、美国强化推动与东南亚盟友和伙伴国的军事合作关系,抗衡中国在区域国家中的防务外交活动扩大.4、东盟团结进一步受压,因此也影响该组织在区域安全框架中的核心地位.

  • 标签: 国家安全战略 国防战略 东南亚 特朗普 政府 地缘竞争
  • 简介:19世纪后半期,正当马汉海军战略理论风靡全球之时,产生了以朱利安·科贝特为代表的“英国学派”海权理论,它强调海权的相对性、保护海上交通线的重要、商业封锁、陆海协同和两栖作战等。20世纪的战争史全面印证了朱利安·科贝的海权理论对于海权帝国运用海权影响国际政治事务。特别是影响陆地事务的战略思路。了解朱利安·科贝海权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分析理解当代海权国家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运用海权的可能选择。

  • 标签: 朱利安·科贝特 海权理论 海权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