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指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下的高密度流体。超临界流体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的过程就叫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简称SFE)。其基本原理为:当C0,处於临界点以上时,同时具有气体和液体双重特性。它既近似於气体,粘度与气体相近;又近似於液体,密度与液体相近,但其扩散系数却比液体大得多,是一个优良的溶剂,能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扩散作用将许多物质溶解。同时’

  • 标签: 液体 气体 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 溶剂 溶解
  • 简介:问:能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为什么?答:不能。实验室制取CO2一般采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下同)反应,因为生成的氯化钙易溶于水,从而脱离大理石固体表面,使反应能得以继续进行。而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钙则会沉积在大理石固体表面,会

  • 标签: CO2 制备方法 二氧化碳 向上排气法 初中 化学实验
  • 简介:以苍耳子为原料,采用超临界萃取装置,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苍耳子进行萃取.并根据苍耳子油的得率,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5kg/h,

  • 标签: 苍耳子 超临界萃取
  • 简介:为了制备高质量的辣椒红色素,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有机溶剂浸提辣椒油树脂及超临界CO2流体技术提纯辣椒红色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制备辣椒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酮作有机溶剂,辣椒粉末细度为40目,固液比为1∶6,浸提时间40min;辣椒油树脂提纯辣椒红色素的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釜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时间2.0h。有机溶剂浸提和超临界萃取结合使用可有效地提高辣椒红色素的色价与质量。

  • 标签: 辣椒油树脂 超临界CO2萃取 辣椒红色素
  • 简介:摘要:自1822年人们首次发现并描述物质的超临界流体状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工业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开始迅速发展。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首的萃取技术在化工、食品加工、农业生产、中医药品等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并概述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标签: 超临界流体 绿色化学 萃取技术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应用
  • 简介:为了实现低温热能的充分回收利用,在混合工质ORC循环发电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CO_2临界循环与其耦合的发电系统。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建立相应热力学模型,并编写计算程序,确定系统运行条件,分析蒸发温度T1、跨临界蒸发压力p01及热源温度T_g等参数变化对耦合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采用相同混合工质的ORC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蒸发温度提高,跨临界循环部分输出功逐渐增加,而ORC部分由于冷凝温度提升所减少的输出功逐渐降低。在T_g为373.00K时,若T_1为340.00、354.00K,耦合系统较基本ORC系统输出功分别增加15.77、113.53kW。随跨临界蒸发压力p_(01)变化,耦合系统输出功及效率均有先减小后增加再降低的规律,存在一最佳跨临界压力,且表现为随热源温度降低,耦合系统性能优越性逐渐明显。若T_g为373.00或403.00K,则耦合系统较基本ORC系统分别增加19.16、7.18kW。在蒸发温度较高或热源温度较低时,采用耦合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O2跨临界循环 耦合系统 蒸发温度 热源温度 跨临界蒸发压力
  • 简介:目的分析干姜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追踪萃取物中的姜酚类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干姜药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6-姜酚和10-姜酚直接进样分析,将姜酚图谱与萃取物图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干姜超临界CO2萃取物中鉴定了52种成分。在6-姜酚和10-姜酚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过程中追踪到两者部分裂解或完全裂解为己醛、姜酮和癸醛、姜酮。结论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干姜中的干姜油,既可获得挥发性成分,又可获得非挥发性成分。姜酚类物质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完全或部分发生热裂解,发生麦氏重排反应,其产物是对应的醛和姜酮。

  • 标签: 干姜 超临界CO2 气相色谱-质谱 姜酚
  • 简介:细菌和植物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更有用的化合物,但人类仍在努力通过实践实现这一挑战。现在,面对这一方向开发的催化系统,以高的周转率使CO2还原为CO已迈出新的一步。

  • 标签: 二氧化碳转化 CO2 催化系统 化合物 周转率 还原
  • 简介:有了合理的碳税政策,石油企业的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便有了最基本的原料保障。该项技术就可以大规模推广,整个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产业链会变得更加完整,运行更加顺畅。

  • 标签: 碳税 CO2 驱油技术 二氧化碳 石油企业 产业链
  • 简介: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应用,用于挥发油、黄酮、生物碱、皂苷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和分离糖类和萜类等有效成分的特点,证明了这一技术优于传统工艺的优点和效果,并讨论了这一技术在专利保护方面的发展过程。这一技术未来的挑战和研究方向的研究表明,它具有良好的中药提取分离和中药现代化的前景。

  • 标签: SFE 中药 提取分离
  • 简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取得迅速发展的新兴分离技术,对治理环境应用前景广泛。文章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环境分析申的应用作了阐述。

  • 标签: 超临界流体 环境保护 萃取技术
  • 简介:从1999年8至10月,2000年的4至6月,2002年8月至2003年9月,在平均树高为26米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用红外气体分析仪(2250D,LI-CORInc.和LI-COR,820)测定了不同高度的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测定的数据,分析了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廓线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动态。结果表明:CO2浓度的垂直分布在白天和夜间是不同的,在接近地面处CO2浓度始终最大。从季节CO2廓线看出,在植物生长季节林冠处CO2浓度有明显的成层现象,不同高度(60~2.5m)的CO2浓度3月份变化较小差值为10mmol穖ol-1,而在7月份变化较大,差值为60mmol穖ol-1。7月份林冠处(22,26,32m)CO2浓度梯度较大,浓度差为8mmol穖ol-1。计算位于涡度相关仪器之下的40米高空气柱中CO2贮存状况表明,年际贮存是负值,但对NEE的贡献很小。图4参11。

  • 标签: CO2浓度 CO2廓线 CO2贮存 阔叶红松林 垂直分布 浓度梯度
  • 简介:根据东白城子河段近十几年试验监测资料,采用几种化学计量关系,分析论证了该河段的侵蚀CO2和游离CO2的含量周期性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这一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该河段的水质监测评价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 标签: 有氧光合成 评价 化学计量
  • 简介:对荜澄茄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解析温度是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荜澄茄萃取物对冰乙酸致小鼠疼痛扭体影响的实验(略)

  • 标签: 工艺筛选 物工艺 筛选药效学
  • 简介: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对超临界萃取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超临界萃取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超临界流体萃取 应用 展望
  • 简介:介绍了化肥厂利用排空的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固定层煤气炉的气化剂,他能够有效提高半水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为企业创造效益。

  • 标签: 二氧化碳 煤气炉 气化剂 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