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缺血脑卒中者进行研究,共计80例,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护理后的FMA评分,试验组(68.68±6.52)更高,与对照组(46.09±6.38)比较,差异可见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可见P<0.05。结论 老年缺血脑卒中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 作者: 李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系统医学》2023年第16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的应用,主要分析该应用在对重症缺血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共计纳入9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重症缺血脑卒中患者,将其划分到两组中,每组各纳入45例患者,分别采取各不相同的治疗干预模式,对照组选择早期肠内营养的模式进行干预治疗,研究组选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的模式进行干预治疗,组间比较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和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后血清炎症指标远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的应用对重症缺血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作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肠道炎症的发生,增强免疫力,继而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重症缺血性脑卒中
  • 作者: 李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9
  • 机构:(丹江口市第一医院  湖北 丹江口 4427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缺血脑卒中患者中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并对其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8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和研究组(B组),每组40人,A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程序,B组病人采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干预,治疗1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改善效果并探讨改进方式。结果:在接受治疗1个月后,B组缺血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明显要比A组好,具体表现在采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相比对照组均出现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改善 (P<0.05)。结论:对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讨的是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对缺血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缺血脑卒中患者一共有6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乙组进行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最后对两种护理后的相关指标以及数据进行汇总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乙组进行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抢救时间,减少治疗时间,减少检查时间,加快病人的就医时间。结论:上述的数据和研究表明,给予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急诊优化式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效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入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急诊快捷护理),各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溶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快捷护理干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缺血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采取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AIS)5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急诊救治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急诊救治护理基础上联合急诊优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中急诊救治时间(就诊时间、完善检查时间、溶栓治疗时间等),术后3个月对病人随访,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人致残发生概率和再次入院率。结果:进行急诊优化护理干预的病人,观察组患者的候诊时间各项内容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入院率及致残率结果显示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优化护理干预手段对缺血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有十分重要意义,对于缩短患者急诊救治时间、降低疾病致残率、降低再入院率有很好的影响作用,有效改善患者救治结局。

  • 标签: 急诊优化式护理 急诊救治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在缺血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对照模式开展实验,70例急诊科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为例,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为限,“平衡序贯法”为分组原则,参照组、分析组为组间命名,常规急诊护理开展于35例参照组患者中,急诊优化式护理开展于分析组35例患者中,而后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利用统计学方法予以比对。结果:干预过后,关于急诊救治时间、候诊时间、完善检查时间以及接受溶栓治疗时间方面的效果体现,两组优劣差异明显,分析组各项指标均显优参照组,P值达小于0.05标准,具可比性。结论:通过针对两组患者开展不同干预策略后,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的可实施性尽显,无论是在急救治疗时长上,救治结局上,还是在致残率、再住院率的降低上均影响意义重大,可广泛采纳。

  • 标签: 急诊 优化式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 救治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经络推拿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在缺血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76例IS患者为例,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经络推拿治疗,观察组另加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躯体平衡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步长、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S患者采取经络推拿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能力和躯体平衡,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经络推拿 早期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6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采集痰液展开细菌培养,并对所获菌株展开药敏试验。结果:本组68例患者分离出致病菌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8株,占比74.36%;革兰阳性菌20株,占比25.64%。占比较高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这几种常见致病菌对部分常用抗生素有明显耐药性。结论:在对急性缺血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中,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选择敏感药物,从而提升疗效。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致病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信息化延续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结合信息化技术和持续性护理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护理服务,有望对缺血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复发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延续护理对缺血脑卒中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策略,改善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康复效果。

  • 标签: 信息化延续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预后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缺血脑卒中康护护理应用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临床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诊治的100例缺血脑卒患者,选择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不同组别,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情况,即症状功能恢复、护理满意度。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护理方法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症状功能恢复和满意度明显更优(P

  • 标签: 临床护理 缺血性脑卒 康复护理
  • 作者: 祁亚南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北京医院,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大华路1号 100730)
  • 简介:摘要: 急性缺血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AIS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救治涉及多学科专业团队的合作,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实施、协调、串联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保证患者早期救治的关键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AIS静脉溶栓护理的新进展,旨在为AIS患者相关的护理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AIS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护理 卒中专科护士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估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介入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随访1~6个月。对术前及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预后及DSA图像质量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6例患者中73例(58%)采用全身麻醉,53例(42%)接受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组中平均在ICU住院时间较局麻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VS3.2 d,P<0.05)。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全身麻醉组(1/73,1.4%)较局部麻醉组(4/53,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变量及多变量的分析中,全麻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较局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32,P<0.05),但全麻组的DSA图像质量、临床预后较局麻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6,P<0.05)最终脑梗塞的面积较局麻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5,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中采用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安全性相似,但在临床预后及DSA图像质量上全身麻醉更具优势。该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需通过大规模多中心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动脉内治疗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优化管理模式对于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抢救疗效、疗效和预后的关键。方法:选择某院2022-2023年度住院的90名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以2022年45名患有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2023年度住院的45名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按急诊救治优化管理方案实施,对两组病人疗效和后续的跟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和6个月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人在治疗后的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两种管理模式比较,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采用优化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脑卒中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地提高病人的抢救效率和疗效,并改善病人的神经系统和预后。

  • 标签: 急诊救治 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 优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非心源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90例非心源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予以患者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法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常规组的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78%,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等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障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

  • 标签: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脑缺血的治疗方法以血管内溶栓为主,但溶栓对于禁忌症和时间窗具有比较严苛的规定,且血流灌注的恢复过程也会对脑部造成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对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寻找和开发高效低毒的治疗缺血脑卒中药物至关重要。下面本文就人参皂苷对缺血脑卒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人参皂苷 缺血性脑卒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后,对偏瘫肢体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1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老年缺血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以及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缺血性 卒中 早期康复 偏瘫肢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模式联合穴位敷贴在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展开研究,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比较两组患者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变化,并统计满意率情况。结果:出院时患者的肌力、Barthel指数均提高,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模式 穴位敷贴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