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置换治疗期间应用加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护理措施),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关节关节置换治疗期间采用加速康复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加速康复护理
  • 简介:背景:常规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需要离断部分外旋肌肉、失血多、术后脱位发生率高.随着微创手术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对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手术损伤成为可能.目的:对比分析Superpath全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全髋关节置换,试验组(30例)给予Superpath全置换.观察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Superpath组的中出血量为(350.12±41.12)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70.15±60.24)ml(P<0.05).术后3d、7d,Superpath组的VAS评分平均为5.25±1.02和1.02±0.11,显著低于对照组(5.35±1.01,3.25±2.12,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不同时间组间比较,Superpath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比较,对患者实施Superpath全置换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髋关节功能.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Superpath入路 疗效 疼痛 髋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关节置换手术选择性治疗陈旧性臼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在掌握手术指征的基础上,对12例陈旧性臼骨折患者一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通过固定骨折、颗粒状松质骨植骨、金属钛网的使用等方式来重建臼。结果治疗优良率达75%,2例患者需要再次翻修手术,无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臼骨折的患者可以通过假体置换手术,恢复关节功能,早日下床活动,避免了关节病残及继发的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 标签: 关节 置换术 髋臼骨折 翻修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臼骨折术后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对18例臼骨折后创伤性髋关节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13例臼骨折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另5例行闭合复位骨牵引治疗;10例因为既往手术的疤痕粘连,关节置换时需行较广泛的软组织松解;9例在全髋关节置换时仍有固定用的内植入物,5例中需要取出内固定;12例中用取下的股骨头行结构性或颗粒植骨;16例用非骨水泥臼,2例用金属加强环与骨水泥固定聚乙烯臼。术后随访行x线摄片评估,髋关节功能作Harris评分。结果随访时间6—70个月不等,平均38个月。3例术后发生髋关节周围BrookerⅡ度异位骨化,其中2例行异位骨化切除;1例中股骨骨折,1例深部感染,1例臼松动并移位。最后随访时,12例(67%)患没有或仅偶有轻微疼痛,4例中度疼痛,2例疼痛需要助行工具;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5分到术后平均84分。结论臼骨折后髋关节关节炎仍可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得到有效治疗,但其手术复杂程度与款臼骨折的处理有关,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比一般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高。

  • 标签: 髋臼 骨折 关节成行术 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椎体成形与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6月到2011年6月来我院进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患者90例,其中接受椎体成形治疗的48例,接受后凸成形治疗的42例。在术后,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对疼痛镇痛药的使用、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随访中(随访时间为9个月)椎体成形组的视觉类比评分术前的7.4到术后的2.5,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2.2到术后0.6,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2.9到术后1.7。后凸成形组的视觉类评分由术前8.1到术后2.5,镇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2.3到术后0.7,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2.5到术后1.3。因此,椎体成形组和后凸成形组都能对患者椎前中柱高度进行恢复,后凸成形组效果更加明显且无一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对镇痛药的依赖,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椎体成形相比,后凸成形对骨质疏松性的治疗更能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好地恢复患者的伤椎高度。

  • 标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参照组用椎体成形,研究组用椎体后凸成形。结果:研究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低于参照组,FDIP评分高于参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优于椎体成形,可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与生活障碍,减轻疼痛感,缩小后凸Cobb角。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单髁置换(UKA)治疗内侧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研究组采用单髁置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中治疗情况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等,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术后,研究组内翻角度、屈曲挛缩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内侧骨关节炎中,采用单髁置换不仅临床疗效显著,并且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中治疗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均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膝内侧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畸形的疗效。方法针对73例不同膝关节畸形全置换的患者,中应用伸屈间隙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对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结果中93.1%的膝关节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伸屈间隙内外侧平衡,伸屈间隙相等,术后一年随访65例,优良率90.8%。结论针对不同膝关节畸形行相应的软组织松懈,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畸形软组织平衡屈伸间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置换与半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6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4例/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全置换具有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半置换具有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式。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置换和半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半置换,研究组采用全置换,观察两组 Harris量表评分,手术指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Harri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中出血两多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半髋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关节置换期输血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医院病例系统回顾性纳入2019年1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初次髋关节置换(THA)、膝关节置换(TKA)的患者数据。对比初次THA及初次TKA患者的输血率及输血与未输血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期输血危险因素。主要观察指标是围期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 034例患者,2 072台初次THA及TKA;男705例,女1 329例;年龄(60±24)岁。其中初次单侧THA患者1 099例,同期双侧THA 38例;初次单侧TKA患者897例。在所有患者中,共有11例(0.54%)在围期接受了红细胞悬液输注,平均输血量为(2.6±1.2)U;2例(0.09%)TKA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初次THA患者的平均输血率为0.79%(9/1 137),初次TKA患者的输血率为0.22%(2/897)。输血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较低(P=0.041),术前并存血液系统疾病的比例更高(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术前Hb未达标是围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63,P=0.018)。结论在加速康复理念及现代血液管理策略的干预下,初次THA和TKA围期输血率已显著降低;术前Hb水平达标应是围期血液管理的重要门槛。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加速康复外科 异体输血 血液管理
  • 简介:单髁关节置换(UKA)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OA)的重要手段。UKA主要适用于60岁以上膝关节轻中度畸形、体重较轻的单间室病变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髌股关节退行性变、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并非UKA绝对禁忌证,使得其临床适应证进一步扩大。虽然UKA存在操作复杂、翻修率高等问题,但与胫骨高位截骨(HTO)相比,UKA的术后疗效显著且持久;而与全膝关节置换(TKA)相比,UKA的发展更为迅速;UKA联合运动疗法及关节镜清理亦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UKA治疗单间室OA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 单髁关节置换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护理在骨性关节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4-2020.4月收治的 66例实施关节置换手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33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 33例,实施加速康复护理)。在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均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中实施加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护理效果要好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要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对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加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加速康复护理 膝骨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骨性关节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骨性关节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治疗期间,采用加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加速康复护理 膝骨性关节炎 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行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内就诊的60例行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30例,优质护理),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膝关节评分更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行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行关节置换术膝骨性关节炎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整体护理在行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行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患者112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56例,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均有效,观察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在行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缓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 关节置换术 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