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灾害性天气一直是制约农业良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灾害性天气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基于此,本文结合和田地区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实际,首先简要概况和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接着分析了和田地区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气象服务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 标签: 和田地区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6月30日阿勒泰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副热带高压的逐渐南退,位于偏北位置的低涡强度减弱为高空槽开始朝着东南方向移动,上游的阻塞高压强度减弱后逐渐向东移动,此时阿勒泰地区的中高层环流经向度增加,从偏西气流逐渐转为西北气流控制,为冷空气的侵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少动,北部低涡则逐渐朝着东南方向转移,气压梯度增加的过程中低空处的西南急流强度加强并维持,阿勒泰地区的水汽大量堆积,为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在强降雨出现的时段内,700hPa以下均为辐合区,300~150hPa高度处以辐散区为主,这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式,对于上升运动的形成十分有利,进一步促进了强降雨天气的出现。

  • 标签: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阿勒泰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湟源地区1961~2013年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①湟源地区降水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明显。8月达全年最大值,1月降水减少至全年最少。从变差系数来看,降水多的月份(4~10月)变化稳定,而降水少的月份(11~3月)波动较大。从季节变化来看,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415.9mm,春季占全年降水的18.8%,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8.6%,占全年降水的21.7%,冬季占全年降水比例不到1.0%。②对年降水而言,20世纪80年代降水明显偏多,21世纪00年代较多,60和90年代偏少,70年代明显偏少。③湟源地区年、汛期、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均有较明显阶段变化趋势,但均未发生突变。冬季降水量从1961开始波动上升,突变发生在1974年,1990年后降水的增加趋势显著。④通过R/S分析表明,年、夏和秋季降水量的H值均小于0.5,汛期、春和冬季降水量的H值均大于0.5,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即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未来汛期、春和冬季降水增加趋势仍将持续,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具有反持续性,即未来年、夏和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转为减小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 标签: 降水 变化特征 趋势分析 湟源
  • 简介:摘要本文就和田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展现状分析,探索今后人影工作发展新思路,以期在人影事业可持续发展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和田地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开展现状 发展建议 和田地区
  • 简介:摘要:民族语言在文化传承和教育中都有重要作用,能够强化民族认同,增进民族自豪感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承。双语教育能够强化国家认同,促进文化交融和现代化认同,是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因经济社会落后、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师资紧缺和创新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 标签: 边疆民族 双语教育 民族文化 创新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研究地区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自组织映射的聚类方法,对2003年中国省级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组织映射的方法能够将地区产业结构在输出层聚成5个区域.通过对聚类结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下,工业化水平是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产业结构 自组织映射 聚类分析
  • 简介:对我国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原因在于欠发达地区的制度还没有得到革新、各地区间的产业同构现象还比较明显、缺少有效的自主创新机制、长期计划经济下产生的路径依赖等因素;并提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性:路径。

  • 标签: 路径创新 区域协同创新 跨越式发展 欠发达地区 产业同构
  • 简介:摘要近几年,一方面从化城区用电负荷呈持续快速增长,居民对供电可靠性期望提高;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容美观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城区配电网现采用的架空线路受廊道和同杆回路数的限制,许多街道输送容量跟不上社会用电的发展;架空线路一般位于街道一侧,限制绿化带树木的生长高度;架空线路的横跨街道和其他弱电线路在电力杆上的私拉乱扯,严重影响城市美观。

  • 标签: 城区 架空线 电缆 供电可靠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11月10~13日阿勒泰地区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低层,暖切变和锋面气旋暖区控制整个阿勒泰地区,再加上该地区的辐合上升运动强度最大,对于水汽输送较为有利;850hPa低空处的冷切变和地面冷锋不断朝着阿勒泰地区移动,促进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再加上暖湿水汽沿着锋面上升凝结降落,是造成阿勒泰地区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暴雪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在阿勒泰地区上空形成一个由低层到高层强盛的动力性的纬向垂直环流圈,环流圈的存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

  • 标签: 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阿勒泰
  • 简介:摘要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灾害性天气一直是制约农业良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灾害性天气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基于此,本文结合和田地区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实际,首先简要概况和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接着分析了和田地区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几点气象服务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 标签: 和田地区 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影响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在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在煤矿开采现场,往往存在大量的土地坍塌现象,对于土地的破坏非常严重,而煤矸石的堆积也造成了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如何进行煤矿区复垦与生态重建在当下的煤炭矿区绿色开采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绿肥改良集成技术是当前复垦地土壤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将绿肥改良集成技术作为矿区复垦地土壤优化的重要手段进行探究分析,深入分析了当前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区复垦现状和条件,对绿肥改良集成技术的应用和价值进行了综合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复垦地土壤改良带来帮助,进一步推动我国矿区复垦工作。

  • 标签: 干旱半干旱 矿区复垦地 绿肥改良集成技术
  • 简介:摘要: 本文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古昌村为例,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现状调查,通过文献研究法、调研访谈等方法,从人口、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方面入手,最后给出恰当建议,供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贫困农村脱贫做参考。

  • 标签: 贫困,现状,展望
  • 作者: 晏永恒
  • 学科: 自然科学总论 > 科学技术哲学
  • 创建时间:2008-11-21
  • 出处:《西部科教论坛》 2008年第11期
  • 机构: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支柱,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主体力量。一所高校要想在人才培养、科学创造力与学术成就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获取竞争优势,师资水平和实力是决定性的因素。由于受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求生存、求发展,探索研究师资管理新模式,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当务之急。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互联网发展下再生资源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再生资源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从核心企业与全产业链增值结合、平台生态圈与生产集群将结合、确定发展方向推动经济发展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互联网发展下再生资源产业运行管理有效策略,进而借助互联网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提高地区经济整体水平,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互联网 再生资源产业 地区经济发展 影响 有效策略
  • 简介:长江上游与三峡地区出土不少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及枢府窑瓷的珍品,其中元贞三年墓、广汉致和元年墓、广汉大德十年墓出土的青白瓷,为研究元代的制瓷水平提供了实物例证。本文就长江上游和三峡地区出土的元代青白瓷概况、元代青白瓷的特点做了一个简单的介述。

  • 标签: 长江上游,三峡地区,纪年墓,青白瓷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最新的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对比试验资料,在不同能见度等级情况下,对比了能见度自动观测仪与人工观测之间的测量偏差,从能见度定义上给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了能见度仪与人工观测之间偏差的大小,比较了两者之间的测量相关性,并对仪器和本次比对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 观测 分析
  • 简介:笔者自大学毕业后在静宁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耕耘了已有五个春秋,在这几年来正好赶上了“新课改”,并就对如何落实新课改任务做了探究通过对静宁甘沟教委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新课改的实施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仅供决策者参考。

  • 标签: 农村 小学教育教学 问题对策
  • 简介:摘要民族地区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水平、规模等,与我国其他省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迅猛,这就对民族地区高校培养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外语教师队伍势在必行。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本科院校为例,论述了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包括提高政治素质、提高业务素质及人文素质、提高学历、学位、职称及提高美学素养。关键词民族地区;广西区;高校外语教师;综合素质;途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