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四川地区保存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汉晋石阙建筑,阙形图像也是该地墓葬中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在画像石砖、崖墓、铜牌饰等不同的媒介中。通过对四川汉晋墓阙实物与墓葬中阙形图像中的铭文、格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地面墓阙建筑从三维空间构成到墓葬系统的二维阙形图像之间出现的意义变化。

  • 标签: 四川汉晋 阙形母题 墓阙 礼仪空间 墓葬空间
  • 简介:滕固作为民国期间重要的美术史学者,在学术观念和研究方法上曾受到学界巨擘梁启超的启示与影响,深化了他对美术史料搜集、研究方法和学术观念等方面的认识。但目前学界由于在梁、滕二人具体会面时间上缺乏确凿性研究,导致无法正确认识梁启超究竟在哪些学术层面上影响了滕固,是早年的“进化论”史观还是1920年代初期特定的文化史学思路呢?研究二人会面时间对于认识滕固留日中期学术思路转向和留德学习都是有所裨益的。通过考辨,滕固与梁启超最早会面时间应在1922年8月中旬左右。

  • 标签: 梁启超 滕固 “进化论” 文化史学
  • 简介:一、"致我们并不存在的青春"傅元峰:王小妮写过一首诗,题目是《青绿的脉》,表达出了很独特的青春感受。诗中有一只核被挖空的青苹果的意象。应该看到,在艺术作品中,爱情并非青春的标识,没有思想的精髓,缺乏艺术的审美能力,青春记忆会显得空空荡荡。王小妮的这首诗,是一个青春沦陷的象征。爱情,一个空洞的青春遗物,并不能证实青春。前不久,围绕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出现了一个文化现象,引发了对“青春”的召唤和热议。

  • 标签: 艺术作品 青春 课堂讨论 纪实 血液 审美能力
  • 简介:文艺在抗战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抗战中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鼓舞了大众的抗战士气,而文艺在表现抗战、描绘现实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了脱节现象,使文艺大众化、文艺的民族形式等命题显得更为重要,桂林文艺界关于文艺大众化、文艺的民族形式的讨论活跃了当时的艺术创作。为中国抗战美术运动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 标签: 文艺 大众化 民族形式 抗战
  • 简介:<正>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省政协、中国音协四川分会、四川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今年6月下旬在成都举行。这次会议邀请了国内音乐界、史学界以及有关方面的学者、专家70多人参加。会上,代表们介绍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王光祈 音乐学家 政协 成都 四川省
  • 简介:<正>这里,我简单讲一讲自己对父亲的粗浅了解。改进国乐的志向父亲立志要改进国乐,他说:“我既然是中国人,又是以研究音乐为职志的人,若然对于垂绝的国乐不能有所补救,当然是件很惭愧的事。”因此他对民族乐器,上自古琴、琵琶,下至民间的吹、拉、弹、打、唱,无所不学。他走访民间艺人,向他们学习,直至已做了教授还把沿街卖艺人请到家里,同他们一起合奏,仔细记录他们的曲谱。他始终坚持到下层最能接

  • 标签: 民族乐器 民间艺人 刘天华 音乐 古琴 琵琶
  • 简介:今年三月初,本刊编辑部召开讨论会,就当前展开的“戏剧观”讨论及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出席会议的有戏剧文学系、导演系、表演系、舞台美术系的部分中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大家从戏剧现状出发,就“戏剧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交流了看法。

  • 标签: 戏剧观 讨论会 编辑部 《戏剧》 戏剧发展 综述
  • 简介:传统不单是一个客观实体,也不仅是一个时段概念,它是一种精神维度。当传统文化面临“他者”文化的质疑,当传统音乐面对全球格局之语境,本文以身为“80后”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学子在民族音乐学课程中的一次阅读讨论为主干,提出“我们这一班”的传统观……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传统文化 精神维度 课堂讨论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学课程
  • 简介:1998年11月,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举办了一次设计和艺术的研讨会,题为"‘98设计和艺术研讨会",邀请在京和部分外地的著名艺术理论家、设计师和文化界人士,探讨对现代设计的认识、设计理论的建树和设计教育的发展等问题。这次研讨会由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艺术设计理论教研室讲师梁梅策划、组织,得到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特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 标签: 现代设计 艺术设计 设计领域 研讨会 设计教育 中国艺术
  • 简介:作为第一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书,《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顾希佳主要以诸子散文、史书方志、文人笔记、宗教经典和民间抄本等几大类古代文献为基础,寻觅钩沉其中的民间故事文本,搜罗广博,为民间故事研究打造了一座资源巨矿。同学们在评议和讨论中提出了使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时应明确,《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固然可为民间故事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搜查线索,但仍有不小的补足空间;此外《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中对于传说故事的分类方法值得商榷;顾希佳所主张的历史地理学派在古代民间故事研究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民间故事类书 口头与文本 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溯源研究
  • 简介:王杰(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在具体语境中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前沿方法。当代艺术理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我们对电影的讨论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电影本身,而是希望通过讨论来激活当代理论。

  • 标签: 电影 悲剧精神 嫌疑人 献身 变异 再生
  • 简介:1980年6月,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的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后来被学术界认定为中国民族音乐学的起点和重要里程碑。作为这次会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作者回顾了南京会议的缘起及召开的过程,叙述了民族音乐学传入我国的途径,并对一些不属实的误传进行了纠正。

  • 标签: 南京会议 民族音乐学 传入途径
  • 简介:一、音乐学写作工作坊创意2011年5月13日,我应沈阳音乐学院约请,在该科研处、音乐学系主办的科研论坛上发表了以音乐学写作问题讨论及马勒作品修辞命题的演讲。期间,承蒙该院学报厚爱,约请我为《乐府新声》写稿,我和王进副主编交谈投缘,便坦陈近年来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一直考虑的一个写作创意,其核心立意就是:通过导师与其研究生的规模作业,来展示与探索一种音乐学写作的工作坊范式[2]。

  • 标签: 音乐学院 美学问题 体裁形式 协奏曲 批评 《乐府新声》
  • 简介:探究音乐的结构原理,关涉音乐构成的诸多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所谓作品分析,通常并不是以列出一个整体架构图示及其调性布局所形成的内部单位小节数字比例所显示的表层外壳为研究目的,不少理论界前辈和当代学者在此学科中进行了卓有见地的论述。同仁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如何去探出形式与内容的深层蕴藉,从而有效指导作品研究和音乐创作。

  • 标签: 音乐结构 音乐分析 思辨美 诗学 形式与内容 结构原理
  • 简介:尽管山东淄河一带孟姜女故事的储量有限,且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定的传承危机,但并不妨碍当地政府以之为资源,通过2009年上半年组织专业民俗团队调查与召开学术研讨会,成功启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不过,真正的文化开发是多维度的,与提高一方民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促进一国一族的文化传承密切相关,产业化只是其众多维度之一。学者不应满足于纯粹的学理研究与单向度的社会批判,而应在多元混融的当代社会情境中,引导多种社会力量共同磋商,参与社会发展。

  • 标签: 孟姜女故事 事件 产业开发
  • 简介:<正>影片“五更寒”中创造了许多相当鲜明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对手刘书记、老甲长、穆英、黄胖子、莫保长等人物大家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但对于巧凤这个人物却有不同的评价与分歧的看法,由“巧凤”引起的争论是一场有意义,而且也是有趣的艺术探讨。看了许多同志的文章,我的感觉是陈播、曹欣、夏川诸同志对

  • 标签: 典型意义 影片 游击队 革命 基本矛盾 艺术作品
  • 简介:<正>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5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各地的80名代表就民族乐曲创作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民族器乐创作现状与会者异口同声指出:民乐创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民乐在群众音乐生活中占有一定位置,但作品存在“老的多,新的少;大型的多,中小型的少;群众不爱听的多,喜欢听的少;为青少年写的作品几乎是空白,理想的作品还未出现”。有的说,40年来,虽然出现了不少新作品,但仍处于业余水平,

  • 标签: 定位置 学术讨论会 民族器乐 民族管弦乐 民乐创作 作品
  • 简介:成都市东郊沙河堡菱角堰侧,原王光祈先生的墓葬,经历“十年浩劫”已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为永久性地纪念这位著名音乐学家,便于后人瞻仰,经四川省文联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四川省文化厅拨支专款,音协四川分会及我院负责实施,决定将王光祈先生的墓碑迁移置立于川音校园内。这个青石墓

  • 标签: 王光祈 音协 学术讨论会 四川省文化厅 音乐学家 音乐思想
  • 简介:萧伯纳以他驾驭舞台的资质,把卓越的思想能力和历史理性带入原本贫瘠的戏剧领地。萧式社会问题剧,以其让戏剧人物畅所欲言的艺术健全性,在舞台上树立了戏剧辩证法的雏形。于是,追求舞台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作为那个时代的新戏剧,由易卜生举旗萧伯纳接力,成就了人类自有戏剧以来的一次伟大的革命。《社会问题可以在戏剧中自由讨论吗?》是萧式社会问题剧引起反响后写的一篇檄文,目标就是要为新生的社会问题剧正名。本文就是要借题发挥,谈谈被我们思想的懒惰所遮蔽的这个巨大的戏剧存在。

  • 标签: 萧伯纳 社会问题 舞台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