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天然草地牧草优势种天然草地牧草青贮发酵品质与养分动态的影响,通过单贮优势种,来探讨优势种天然草地牧草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测定天然草地五种优势牧草发酵品质(pH值、有机酸)和其营养成分分析(干物质、可溶性糖、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确认其优势种牧草在混合草群中的重要性。优势种牧草混合草群的影响力的大小为:羊草、猪毛蒿、贝加尔针茅、黄花苜蓿、马蔺。

  • 标签: 天然草地牧草 优势种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综合评价
  • 简介:2014年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N)、磷肥(P)、有机肥(A)配施该地区产草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最高产量的施肥组合为氮肥(15g/m~2)+磷肥(22.5g/m~2)+有机肥(1500g/m~2);(2)牧草的粗蛋白含量以N_3P_2A_3组合最优;牧草粗灰分最优组合为N_4P_2A_2;牧草粗脂肪含量最优组合为N_4P_3A_1;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优组合为N_3P_2A_3;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优组合均为N_3P_4A_3。本试验所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不同施肥种类和水平之间直观比较结果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该地区植物营养与氮肥、磷肥、有机肥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有待今后深入探讨。

  • 标签: 荒漠草地 施肥 营养成分 产量
  • 简介:采用土培桶栽控水方法,研究了乌兰察布生态型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EcotypeWu)和科尔沁生态型华北驼绒藜(C.arborescensEcotypeKerqin)水分胁迫的生长生理响应,测定了叶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两个生态型华北驼绒藜在水分胁迫中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科尔沁生态型华北驼绒藜水分胁迫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生态型 抗旱性 生理生态
  • 简介:以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一个对照处理,进行了土壤养分和植物碳氮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全年重牧下土壤全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K(全年零放牧)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机碳含量与其他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放牧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的没有显著影响。0-10cm土层的全氮含量最高。群落全氮含量在全年重牧区含量最高;放牧降低了群落C、P含量,其中CK处理的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

  • 标签: 荒漠草原 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土壤养分 群落碳氮磷
  • 简介:试验结果表明,施N比施P更有利于多叶老芒麦叶面积的增加、叶片干物质的积累,且施N后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明显比施P的高,而N、P合施后会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其中以N10+P10效果更优,播种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两年的年均鲜草产量可达7844.55kg/hm2,种子产量可达1500.45kg/hm2.

  • 标签: 施肥 多叶老芒麦 产量
  • 简介:试验于2014年7月末至8月初,基于土壤样线调查法,研究割草与放牧利用大针茅+羊草(Stipagrandis+Leymuschinensis)草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测定的指标有土壤全碳、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与pH值等,目的是比较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在0-5cm土层里割草场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放牧场(P〈0.05);土壤全氮和全碳在0-30cm各土层中含量在两种利用方式草地中无明显的差距,而有效氮在0-5cm土层,放牧场的含量显著高于割草场(P〈0.05),高出10.27mg/kg;在0-5cm与5-10cm土层中,放牧场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割草场(P〈0.05),但有效磷含量在两种利用方式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30cm土层中的pH值,放牧场的显著高于割草场的pH值(P〈0.05)。

  • 标签: 割草场 放牧场 土壤全效养分 土壤速效养分
  • 简介:在海北州同宝牧场应用植物源杀虫剂苦烟乳油、菜奇、螟无逃三种新型农药进行蝗虫防治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虫剂1.2%苦烟乳油及化学药品0.6%菜奇、20%螟无逃三种药品平均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7.49%、98.10%、99.04%,均在97%以上,且具有低毒、环境污染小,人畜相对安全的特点,建议在今后的治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药品 草地蝗虫 防治效果
  • 简介:采用98%H2SO4浸泡种子不同时间(30min、45min和75min)、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不同温度层积沙藏(5℃、15℃和5~15℃)以及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04浸泡种子45min等4种方法处理水枸子和灰构子2种构子属种子,旨在探索各处理2种枸子种子萌发的影响及打破2种子休眠的方法和最优萌发条件。结果表明:1)98%H2SO4不同处理时间和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2种处理方法不能打破两种枸子种子的休眠。2)2种构子在不同温度层积沙藏处理下都发了芽,但发芽率低,其中5℃的沙藏温度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相对较高。3)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O4浸泡种子45min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高,解决了两种枸子种子的休眠问题,为最优萌发条件,在此处理下的两种构子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

  • 标签: 水枸子 灰构子 种子萌发 处理
  • 简介:用C型肉毒素、燕麦配制成毒饵的不同投饵量,即A,0.45kg/hm^2(8粒/洞)、B,0.56kg/hm^2/(10米王/洞)、C,0.87kg/hm^2(15粒/洞)和D,1.29kg/hm^2(20粒/洞)高寒草甸类草地高原鼠兔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D处理灭洞率最佳,分别达到93.5%和94.78%,经方差分析比较,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C处理较D处理节省饵料0.2948kg/hm^2,可降低投资成本0.58元/hm^2。

  • 标签: 高寒草甸鼠害区 投饵量 灭洞率 试验
  • 简介:为研究刈割大针茅草原各功能群产量的影响,设计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双因素随机区组实验,测定各功能群性状和产量,通过各功能群产量的变化,反映功能群变化草地稳态的贡献.结果表明:重度刈割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产量,刈割显著降低了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和多年生根茎型禾草产量;多年生丛生型禾草产量随刈割时间延后显著上升,一二年生杂类草产量刈割时间和刈割强度均不响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刈割干扰的响应较为明显,其竞争能力的下降导致多年生杂类草生态位上升;且多年生丛生型禾草生态位的降低会导致群落整体稳态的下降.

  • 标签: 刈割 产量 大针茅 功能群
  • 简介: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方式(单一放牧、混合放牧和不放牧),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合放牧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在混合放牧处理中,放牧牛短花针茅的采食导致短花针茅高度降低,可减弱针茅果实羊皮的伤害。(2)混合放牧下由于不同牲畜食性选择不同,可以很好的利用草地资源。牛羊的采食习惯不同,羊喜爱采食植株较低,鲜嫩多汁的牧草,而牛会采食植株较高的植物。(3)在较短的放牧时间里,由于不同牲畜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不同,植物的多样性有所提高。

  • 标签: 混合放牧 植物群落 荒漠草原
  • 简介:通过测定柱花草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3个柱花草品种即热研二号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cvReyanⅡ)、热研五号柱花草(Stylosanthesguianensiscv.ReyanⅤ)、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scabraVog)在自然条件下和人控低温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7d的变化规律,比较这3个柱花草品种抗寒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5℃时胁迫第7d,热研5号柱花草叶绿素a含量从2.31下降至1.17,下降率为49.78%,下降幅度最小;质膜透性从0.237上升至0.590,变幅为148.94%,上升幅度最小;可溶性糖含量从12.127上升至28.980,变幅为205.71%,上升幅度最大,可溶性糖积累最多。3种牧草中,热研5号柱花草的抗寒性较强,热研2号柱花草次之,西卡柱花草低温的适应性较差。

  • 标签: 柱花草 低温胁迫 抗寒性 生理指标
  • 简介: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是内蒙古典型草原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取样,结合室内分析,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长度(CWMLL)、叶面积(CWMLA)、叶片碳含量(CWMLCC)、叶片氮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6个功能性状指标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旨在探讨大针茅草原群落功能性状利用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放牧(G)与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长度(CWMLL)及叶片氮含量(CWMLNC)(p〈0.05),显著降低了群落叶片碳含量(CWMLCC)及叶片碳氮比(CWMC/N)(p〈0.05);放牧(G)显著降低了群落植株高度(CWMH)、叶片面积(CWMLA)(p〈0.05);刈割(M)显著增加了群落叶片面积(CWMLA)(p〈0.05).并且,放牧(G)与围封(CK)均表现出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长度(CWMLL)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刈割使二者关系不显著,使植株高度(CWMH)与叶片面积(CWMLA)二者关系显著;刈割(M)使得叶片碳含量(CWMLCC)与叶片氮含量(CWMLC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大针茅草原 叶面积 功能性状
  • 简介:本文目的在于选出适合典型草原牧草青贮的甲酸(FA)、乳酸菌剂(LAB)添加浓度,为天然牧草添加剂青贮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典型草原牧草青贮添加甲酸、乳酸菌剂两种不同添加剂,设置无任何添加为对照组,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不同剂量下典型草原牧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成果表明,该两种添加剂都能有效提高青贮质量,降低蛋白质损失,提高消化率.总体分析,若仅考虑添加剂这一方面,添加6ml/kg甲酸或添加0.02g/kg乳酸菌效果最好.

  • 标签: 典型草原牧草 发酵品质 乳酸菌 青贮添加剂
  • 简介:为研究不同淋雨量苜蓿干草品质及其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雨淋试验。以鲜样未雨淋(CK)、鲜样受雨淋5mm及鲜样受雨淋10mm3个处理进行营养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受雨淋鲜样相比,受雨淋鲜样中性洗涤纤维(NutralDetergent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eidDetergentFiber,ADF)含量随淋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粗蛋白质(CrudeProtein,CP)、粗灰分(CrudeAsh,CA)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FeedingValue,RFV)显著减少(P〈0.05);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FattyAcid,VFA)浓度和干物质消化率(drymatterdigestibility,DMD)随淋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体外培养液pH值则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淋雨量大的苜蓿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品质较差。雨淋处理降低了苜蓿干草的品质,基于此,应尽量避免苜蓿收获时受雨淋影响,在苜蓿抢收时节,可在雨中进行收获作业,以减少苜蓿在干燥过程中雨淋的影响。

  • 标签: 紫花苜蓿 淋雨收获 营养品质 体外消化
  • 简介:通过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L.)进行不同的去花处理,探讨现蕾期去花菊芋块茎生物产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菊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去花处理显著提高了块茎生物量,且在去1/2花处理达到最高值,为959g/株;去花处理提高了叶数和块茎数,降低了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提高了叶比重块茎比重,降低了茎比重花比重和茎叶比;块茎比重和根冠比极显著正相关,与茎杆比重极显著负相关;块茎干量除与一级分枝数成正相关关系,与二级分枝数、花数、叶数、块茎数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块茎生物量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 标签: 菊芋 去花处理 物质分配规律 生物量 相关性
  • 简介:针对土默川平原地区苜蓿种植生产中施肥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在该地的和林盛乐园区及沙尔沁乡试验区,开展了配方施肥技术在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L.cv.CaoyuanNo.2)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采用“3414”施肥方案设计,以化肥做种肥,于生长第2年第1次刈割后追施混合的“水溶肥”和“菌肥”。通过不同施肥水平下牧草产量的测定分析,探讨土默川地区苜蓿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施肥水平。结果表明,和林盛乐园区试验区每公顷施入尿素163kg和重过磷酸钙293.4kg时苜蓿干草产量最高,沙尔沁乡试验区每公顷施入163kg尿素与硫酸钾150kg时苜蓿干草产量最高。

  • 标签: 苜蓿 “3414”施肥试验 牧草产量 化肥
  • 简介:采用紫花苜蓿种子拌不同浓度的农用型高吸水性树脂(SAP)进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经农用型高吸水性树脂拌种后的紫花苜蓿其出苗时间比对照提前,而且每平方米平均有苗数比对照增加,各处理间平均植株高度、鲜草产量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干旱地区 紫花苜蓿 吸水剂拌种
  • 简介: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用不同叶面肥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施丰乐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叶面肥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有增高趋势;不同叶面肥其株高及穗长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施丰乐、富万钾(50ml)、喷施宝则其生殖枝数影响极显著(P〈0.01),高乐(N:P:K=15:10: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叶面肥 垂穗披碱草 种子产量
  • 简介:北方重要生态区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土壤容重的研究结果表明,退化草地经围栏禁牧和补播后,由于有效消除了放牧的干扰,草地得到了休养生息,开始不断改善和恢复。土壤表层(0—20cm)的有机碳和全氮在禁牧加补播区和放牧区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低于禁牧区的草地。土壤容重则表现为:相同土壤质地,放牧区高于禁牧区。综合评价显示,在该地区禁牧是较好的工程实施措施。

  • 标签: 退牧还草 有机碳 全氮 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