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医疗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血液透析技术在各医院迅速发展,肾衰竭患者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对透析患者而言,治疗的目的已不再是延续生命,他们需要活得更有意义,并且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干预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血液透析中心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近年来,我科通过探索将PBL(problem—basedlearing)教学模式应用到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在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健康教育工作 PBL模式 生存质量 社会医疗保障机制 医疗卫生事业
  • 简介:目的评估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α酮酸加低蛋白质饮食;对照组给予碳酸钙,不限蛋白质饮食,共观察6个月。比较2组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及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上臂肌围(MAMC)。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iPTH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观察组血磷呈降低趋势(P〈0.01),血钙、钙磷乘积呈升高趋势(P〈0.05),iPTH无变化(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BMI、Hb、Alb、MAMC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复方α酮酸配合低蛋白质饮食可在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同时有效纠正患者钙磷代谢紊乱。

  • 标签: 肾透析 钙磷代谢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观察氯沙坦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伴有高血压的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氯沙坦组,安慰剂组每位患者每日口服安慰剂,氯沙坦组每位患者口服氯沙坦50~100mg/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3个月分别测定BNP水平.结果: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1个月氯沙坦组BNP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92.4±238.9)pg/mlVS(618.5±243.6)pg/ml,P〈0.01],而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978.3±226.5)pg/mlVS(989.7±235.1)pg/ml,P〉0.05].结论:氯沙坦可降低MHD患者BNP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氯沙坦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脑钠素
  • 简介:目的对散发性或家族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进行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进行筛查,了解这些热点突变在我国FSGS患者的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肾脏活检确诊的40例FSGS散发病例及一个22人的FSGS家系LF-01。收集散发病例的外周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对LF-01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留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40例散发病例及所有家系成员进行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通过PCR扩增外显子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LF-01家系共9人为患病或可能患病状态,该家系表现为不完全外显遗传模型。40例散发FSG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男女比例为26:14,其中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均未发现有已知的基因突变。结论国外报道的FSGS致病基因的热点突变ACTN4、TRPC6和INF2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FSGS的致病基因。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家族性 基因
  • 简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血液净化技术并得到普及和发展,对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做出不少贡献,但目前很多血液透析中心仅停留在延长患者生命上,对于如何控制各种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或多或少的管理缺失。很多长期透析患者存在面色晦暗、皮肤瘙痒、高磷血症、肾骨病、肌肉痉挛等并发症,我们的研究旨在阐述高通量透析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及各种并发症的改善情况。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高通量透析 生活质量 血液净化技术 血液透析中心 长期透析患者
  • 简介: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治疗过程漫长,加上饮水、饮食受限,透析相关费用昂贵等因素,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抑郁作为MHD患者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MHD患者的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透析治疗过程 终末期肾脏病 maintenance 抑郁状态
  • 简介:对于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TUR术后单次即刻灌注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蒽环类药物THP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膀胱灌注化疗。既往有研究显示,THP可更快渗入肿瘤组织,长时间灌注(如120min)并非预防复发的必要条件;而更短时间的灌注可能在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关于THP灌注最优保留时间的安全和有效的高级证据仍然不足。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HP灌注 术后灌注 保留时间 随机对照研究 TUR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我科透析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及波动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129例血液透析患者,以住院或死亡定义为不良事件。以该研究人群的平均血浆白蛋白(meanserulserumin,Albmean)水平为标准,计算患者单次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对Albmean的变化值即波动。以标准差SDAIbmean=√∑(xi—Albmean)。/N-1表示。使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lb—mean≤4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40g/L组(P:0.037)。(2)SDA1bmean≤3.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3.0g/L组(P=0.01)。(3)将患者分为4组,Alb≤40g/L+SDAlbmean〉3.0g/L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8)。与Alb〉40g/L+SDAlbmean≤3.0g/L组比较,Alb≤40g/L+SDAlbmean〉3.0g/L组患者有3.2倍高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结论Albmean及SDAlbmean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相关。当血液透析患者Albmean〉40g/L及SDAIbmean≤3.0g/L时可能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肾透析 死亡 白蛋白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湖北省中医院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hemoglobinvariability,Hb-Var)情况,并探讨Hb-Va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MHD患者56例,入组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随访6个月内记录患者使用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tinstimulatingagents,ESAs)剂量、ESAs调整次数、静脉铁剂总量、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次数,6个月内至少检查3次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us,P)、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parathyroidhormone,iPTH)、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以血红蛋白变异系数(hemoglobin-coefficientofvariation,Hb_CV)代表Hb-Var,分析HtrVar的影响因素。结果①血红蛋白波动组43例,占总例数76.79%;②单因素分析发现,在性别、年龄、透析龄、血管通路、静脉铁剂总量、ESAs调整次数方面,Hb-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lyCV与ESAS调整次数、静脉铁剂总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7、0.264,P〈0.05),与透析龄、SF、Alb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3,-0.390,-0.418,P%0.05),与年龄、血钙、血磷、iPTH无相关;④Hb-CV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别、血管通路、ESAs调整次数、静脉铁剂总量、SF与Hb-CV独立相关。结论MHD患者普遍存在Hb-Var,年龄越大血红蛋白波动可能更明显。血红蛋白的波动与性别、血管通路、使用静脉铁剂关系密切。Hb-Var与慢性肾脏病预后的关系尚存争议,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红蛋白 变异
  • 简介:目的观察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及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是否影响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血栓的发生。方法选择以自体AVF为血管通路的MHD患者92例,观察1年是否有过1次或1次以上的内瘘血栓栓塞事件,将其分为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比较2组患者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Hcy、CRP、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value,Hct)、铁蛋白等1年内两次化验的平均值指标及透析时间,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入选92例MHD患者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19.6%(18/92),AVF血栓组和非AVF血栓组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MHD患者Hcy异常发生率为100%,但2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CRP和铁蛋白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危险因素分析提示Hb和透析低血压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Hcy、CRP不是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AVF血栓组的透析时间及Hct低于非AVF血栓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细胞、SCr、血小板、LDL、Alb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低血压、Hb都是MHD患者AVF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Hcy、CRP等与AVF血栓的发生无相关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透析低血压 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高选择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治疗高龄BPH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年龄≥75岁、确诊为OAB的BPH患者30例,给予索利那新治疗,每日1次,每次5mg,治疗周期3个月。治疗前后以排尿日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患者感知膀胱症状情况分级量表(PPBC)、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对疗效及服药安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的24h平均尿急次数、24h平均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每周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好转;IPSS、OABSS、PPBC、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例患者出现轻度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均能耐受,对症治疗后缓解。2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情况,停药1周并加用α受体阻滞剂后缓解。结论高选择M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治疗高龄BPH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 标签: 高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 膀胱过度活动症 高龄BPH 索利那新
  • 简介: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如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脂糖代谢紊乱,由此导致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发生率不断上升。已有研究证实,单纯肥胖亦可导致肾脏损害,临床上主要以蛋白尿为表现,肾脏活检提示肾小球肥大,发展到晚期可表现为肾小球肥大伴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本文就近几年对肥胖相关肾病(obesity-relatedglomerulopathy;ORG)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初步反映了肥胖相关肾病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肾小球肥大 临床研究 糖代谢紊乱
  • 简介:几项回顾研究提出证据表明膀胱癌能够通过检测尿液中肿瘤细胞DNA而被诊断出。本研究通过一个前瞻的盲法试验检验尿液DNA检测是否能取代膀胱镜检在肉眼血尿的初始评估中的地位。对475例肉眼血尿患者进行了泌尿系的标准检测,包括膀胱镜检和CTU,并且提供了行膀胱镜检前(n=461)和膀胱镜检后(n=444)的尿液样本。样本中的细胞都是通过特殊的筛选设备收集的,

  • 标签: DNA检测 膀胱镜检 肉眼血尿 尿路上皮癌 盲法试验 筛选设备
  • 简介:目前,代谢综合征(MetS)在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MetS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有关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回顾分析了1016名接受根治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MetS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我们发现,与不合并MetS的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合并MetS者其Gleason评分≥8的风险明显增加(OR=1.670,95%CI1.096–2.545,P=0.017),pT3–4期前列腺癌的风险也增加了近1.5倍(OR=1.583,95%CI1.106–2.266,P=0.012),合并MetS同时也是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OR=1.751,95%CI1.038–2.955,P=0.036)。此外,随着MetS成份数目的增加,Gleason评分≥8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本研究表明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该结果仍需大规模前瞻研究来证实。

  • 标签: 前列腺癌 代谢综合征 病理 GLEASON评分
  • 简介:目的探索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基因在陕西地区回族非梗阻无精症(NOA)人群中的多态分布及其与无精症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技术(PCR-SBT),检测59例陕西回族NOA患者和61例回族对照男性人群中HLA-A的基因多态分型,分析HLA-A的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NOA患病风险的相关。结果HLA-A基因在NOA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均呈高度多态分布。在NOA患者组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在对照组亦检测到19种HLAA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HLA-A^*26∶01基因型在NOA组高表达,也就是说,HLA-A^*26∶01基因型具有较高的NOA患病风险(OR=3.340,95%CI:1.045~10.670)。结论HLA-A^*26∶01基因型与陕西回族人群NOA发病风险明显关联,可能是NOA的易感基因型。

  • 标签: HLA-A 非梗阻性无精症 回族 基因多态性 PCR-SBT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特发性膜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nephropathy,IM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肾病科住院,经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MN患者89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2±13.1)岁,病程7d~84个月,平均病程(12.4±18.2)个月,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分组,年龄小于20岁(小于20岁组)4例,年龄20-39岁(20-39岁组)22例,年龄40-59岁(40-59岁组)52例,年龄60岁以上(60岁以上组)11例。比较各组间的临床指标,病理分期、免疫荧光检查等。结果89例IMN患者发病年龄以40-59岁组为最高峰(52例,占58.4%);临床表现中以肾病综合征最多见(66例,占74.2%),其次浮肿(63例,占70.8%)。不同年龄组的IMN患者临床指标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24h尿蛋白定量与年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尤其是40~59岁组和60岁以上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明显高于小于20岁组和20-39岁组。病理资料显示,40~59岁组及60岁以上组患者肾脏病理指标中肾小管一间损害程度及动脉壁增厚变性较小于20岁组和20-39岁组严重,病理分期以Ⅲ期最常见(34例,占38.2%)、其次Ⅱ期(20例,占22.5%);免疫荧光以IgG沉积最多见(86例,占96.6%)、其次为C3沉积(55例,占61.8%)。结论IMN患者以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多见,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40岁以上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血肌酐、尿酸,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及动脉壁增厚变性较严重,故对IMN患者应早期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疾病进展情况,对实施治疗方案及延缓疾病进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肾活检 年龄 临床病理
  • 简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至今未完全阐明,特别是中国患者,本研究对中国患者潜在的复发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评价。研究涉及了2000年至2012年总数为698例接受了TURBt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收集其临床信息,根据中国指南推荐的随访计划表进行随访。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危险因素评价 中国患者 术后复发 癌患者 TURBt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MHD)血中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与其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之间关系,MHD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与左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老年MHD患者30例、中年MHD患者30例、健康人(对照组)28例,分别检测MDA、SOD、GPx水平,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他们的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胸部平片计算心胸比率。分析氧化应激与左心关系。结果:中、老年MH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显著高于中年组;而中、老年MH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Px、SOD、Al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尤其老年组更低。MHD患者LAD、LVDd、LVDs、IVST、LVWP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LVM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老年MHD组LAD、LVPWT、IVST、LVMI水平显著高于中年组(P〈0.05),而LVEF显著低于中年组(P〈0.05)。MDA分别与LAD、LVDs、LVDd、IVST、LVWPT、LVMI、C/T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SOD、GPx分别与LAD、LVDs、LVDd、IVST、LVWPT、LVMI、C/T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MHD患者存在氧化应激状态,与左心室重塑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老年MHD患者尤为显著。

  • 标签: 血液透析 氧化应激 左心室重塑
  • 简介:目的观察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运用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评估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48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体质量组(Ⅰ组,24例),容量超负荷组(Ⅱ组,24例)。治疗前比较两组年龄、平均动脉压、心胸比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组常规透析前后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theureaclearanceindex,Kt/V)值,并于下次透析前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结果Ⅰ、Ⅱ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透析之前血肌酐、尿素氮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动脉压[(88.10±10.16)mmHg、(93.92±8.03)mmHg]、心胸比例[(48.80±6.11)%、(53.25±2.72)%]及NT-proBNPE(3827.67±712.12)ng/L、(5793.58±945.20)ng/L],Ⅰ组小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透析后两组问NT-proBNP[(1847.77±802.54)ng/L、(3023.58±876.56)ng/L]、血肌酐[(287.26±62.86)μmol/L、(298.86±74.5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次透析前测NT-proBNP、血肌酐值,与上次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两组NT-proBNP值远高于正常值范围。结论在非显性水肿的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中,NT-proBNP增高提示容量超负荷普遍存在。NT-proBNP可用来评估非显性水肿的维持血液透析的容量负荷,但具有局限性,可辅助调节干体质量。维持血液透析干体质量的确定需要查体及多项检测综合判断。

  • 标签: 血液透析 N-末端脑钠肽 干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