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球蛋白异常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IgG、IgM、IgA的变化及电泳分析情况。方法: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比浊法。结果:19例异常患者中;免疫球IgG升高的15例,占78.95%,其均值为43.32±26.1g/L;IgA升高的3例,占15.79%,其均值为20.47±50.12g/L;IgM升高的1例,占5.26%,其均值为1.38±2.48g/L。蛋白电泳结果15例IgG-k型、4例IgA-λ型。结论:免疫球蛋白分型及其蛋白电泳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型 λ型 IgG IgM IgA 蛋白电泳
  • 简介:载脂蛋白(APO)B主要分布在人体血液中的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约占LDL蛋白质的95%~99%,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脂质转运和被细胞膜上的LDL受体识别。研究证明,apoB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多数医院已开展了测定人体血液中apoB含量来判定AS的危险程度。而国内所用的试剂盒均为多克隆抗体,这给临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带来了一定的差异。为此国内许多研究单位拟想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apoB单抗细胞株通过逆转录、构建使其表达apoB单链抗体。

  • 标签: 单链抗体基因 载脂蛋白B 多克隆抗体 动脉粥样硬化(AS) 极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
  • 简介:目的了解无症状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患儿基因构成情况,为β地贫防治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确诊的52例无症状的β地贫患儿基因检测结果,将患儿按照性别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不同性别间患儿的构成比、β链合成部分受抑基因型(β+)地贫、完全抑制基因型(β0)地贫发生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水平的差异性,分析52例患儿基因构成情况。结果52例β地贫患儿中男性占59.61%,女性占40.39%,在β+和β0地贫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RBC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儿中β41-42/N占42.86%,β17/N占30.77%,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突变类型,与其他基因突变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型分布上轻型占86.54%,中间型占9.62%,重型占3.84%,轻型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β地贫以β41-42/N、β17/N常见,且以轻型为主,但要加强监管和检查。

  • 标签: 无症状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基因检测 杂合子
  • 简介: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最早被Shimomura等学者于1962年从水母(Jellyfish,AequoreaVictoria)发现。在1971年,Morin和Hastings注意到随着水螅体(Hyroid,Obelia)中发光复合物的分离,发光波长迅速变化:当发光复合物中的荧光蛋白从它的光源一水母发光蛋白中解离下来时,发射光从绿色变为蓝色。这些早期的观察标志着GFP的发现。在天然的发光复合物中,GFP把从水母发光蛋白(本质上是一种荧光素酶类的光蛋白)发射的高能量蓝光转换为低能量的绿光。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干细胞技术 骨髓基质 基因转染 发光蛋白 复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检测24h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受检者124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史及是否接受过肾病筛查进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对照组未接受过肾病筛查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研究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肾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24h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组24h尿微量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24h尿微量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等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24h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早期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C &beta 2-微球蛋白 24h尿微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检测24h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受检者124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史及是否接受过肾病筛查进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对照组未接受过肾病筛查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研究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肾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24h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组24h尿微量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24h尿微量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等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24h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早期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C &beta 2-微球蛋白 24h尿微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联合检测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 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受检者 124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史及是否接受过肾病筛查进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62例。对照组未接受过肾病筛查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研究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肾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胱抑素 C水平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组 24h尿微量蛋白、血清 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 C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24h尿微量蛋白、血清 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 C等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 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早期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 C β2-微球蛋白 24h尿微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结果。方法A组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5例。B组为同期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5例。C组为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人45名。三组均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分析水平变化。结果C组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阳性率均低于A组、B组(P<0.05);A组、B组病程>10年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均高于5-10年组、<5年组(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提升,且与病程呈正相关。而联合检测能有效诊断高血压、糖尿病所致早期肾功能损伤,需高度关注。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尿微量白蛋白 尿&beta 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联合检测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 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受检者 124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史及是否接受过肾病筛查进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62例。对照组未接受过肾病筛查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研究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肾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胱抑素 C水平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组 24h尿微量蛋白、血清 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 C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24h尿微量蛋白、血清 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 C等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 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早期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 C β2-微球蛋白 24h尿微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就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肌酐ACR(Malb/Cr)对2型糖尿病(T2DM)的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方式 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患者β2-微球蛋白检测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甲亢患者54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各激素水平(FT3、FT4、TSH)及β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FT3、FT4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TSH则出现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血清β2-m、FT3、FT4、TSH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与FT3、FT4、TSH水平以及疗效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可成为甲亢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beta 2-微球蛋白 甲状腺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27蛋白及CyclinE蛋白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宫颈癌组织与2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7蛋白,CyclinE蛋白表达,结果:52例宫颈癌中12例P^27蛋白高表达(23.08%),30例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57.69%),26例正常宫颈中,24例P^27蛋白高表达(92.31%),无1例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0%),宫颈癌P27蛋白高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而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P<0.05,P<0.05),结论:P27蛋白表达下降及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宫颈癌 P^27蛋白 CYCLINE蛋白 免疫组化SP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铁、铁蛋白以及转铁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95例孕妇进行研究,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是同期血糖正常的90例孕妇,记录并分析两组孕妇的铁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血清铁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孕妇的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空腹血糖、1h血糖以及2h血糖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存在差异性(P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血清铁 铁蛋白 转铁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血红蛋白与血粘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86例体检人员的血红蛋白和血粘度值,并加以对照。结果:血红蛋白升高组,血粘度异常达73.42%,血红蛋白正常组,血粘度异常为36.61%,经检验,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红蛋白与血粘度异常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血红蛋白 血粘度 相关性分析 血常规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确定CA11编码蛋白的性质,细胞水平、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探索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及与其它已知抑癌基因、癌基因的调控关系.方法将CA11克隆至pcDNA3.1/Myc-His(-)A载体.CA11与空载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细胞爬片后行抗Myc标签及8种抑癌基因、癌基因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A11与空载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分别行生长曲线及裸鼠荷瘤实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含有Myc标签CA11编码蛋白存在于CA11转染的胃癌细胞浆、细胞膜上及膜外.CA11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及裸鼠荷瘤实验表明,CA11能显著抑制其生长[21d,(292.29±28.76)mm3与(1330.50±110.07)mm3比较,P<0.01],转染CA11的胃癌7901细胞G165.5、S24.7,与对照组空载转染7901细胞G150.5、S37.1相比,G1期增多而S期减少.8种已知抑癌基因、癌基因在CA11与空载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7901均无表达.结论证实CA11编码蛋白为一分泌蛋白,在细胞水平及动物体内均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它与多种已知抑癌基因、癌基因并无相互调节的关系.

  • 标签: 胃癌 分泌蛋白 CA11 抑癌基因 癌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小窝蛋白( Caveolae)在哺乳动物中广泛表达,但其表达量在因在不同的组织中而不同: Cav-1在高分化的细胞中呈高表达,如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Cav-2与 Cav-1通常共表达。 Cav-3主要在肌肉细胞上表达,包括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以及心肌细胞。 Cav家族在许多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囊泡运输、胆固醇平衡、 信号转导以及肿瘤抑制,其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

  • 标签: 小窝蛋白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糖尿病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启动子(A-2518G)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6月于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共100例,其中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组50例,肝硬化腹水无自发性腹膜炎50例,同期选择就诊于该院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临床资料,检测MCP-1启动子(A-2518G)基因多态性及外周血血清和腹水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水平。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组血清MCP-1、腹水MCP-1高于肝硬化腹水无SBP组,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组A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肝硬化腹水无SBP组、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腹水无SBP组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组、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组、肝硬化腹水无SBP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时肝硬化无SBP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肝硬化腹水SBP组(P<0.05),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肝硬化腹水无SBP组(P<0.05)。通过ROC曲线进行分析,血清MCP-1水平、腹水MCP-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3(95%CI0.864-0.981)、.931(95%CI0.930-0.999),对诊断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MCP-1启动子(A-2518G)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MCP-1的表达参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发生发展。MCP-1基因SNP有望成为判断肝硬化腹水是否并发SBP的前瞻指标,.血清、腹水MCP-1浓度与肝硬化SBP相关,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SBP的辅助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