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愈脐带用于新生儿脐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愈脐胎毒清的概念、作用机制方面,分析愈脐带对新生儿黄疸及脐带感染的影响。结果愈脐胎毒清有效促进新生儿黄疸恢复,降低新生儿脐感染,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结论愈脐胎毒清治疗效果好,减少患儿的痛苦,有效控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愈脐带 新生儿 脐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药师参加培训及参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笔者参加卫生临床药师培训学习经历,探索临床药师学习及今后参与临床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开阔的临床思维,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的参与临床工作。

  • 标签: 临床药师 临床实践 培训体会 抗感染专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回盲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MSCT诊断回盲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患者的CT、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回盲病变中,肿瘤性病变20例,其中恶性肿瘤16例,CT表现为回盲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或囊实性肿块,肠管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肠周脂肪间隙模糊并多发淋巴结;良性肿瘤4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度强化。感染性病变28例,CT表现为肠管壁水肿、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部分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并见小淋巴结。1例为回肠末端异物合并肠套叠。结论多排螺旋CT对回盲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回盲部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护理质量是指为患者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达到优质程度。护理质量的高低对医疗安全、诊疗技术的发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产生深远影响,而护理质量持续管理一直被护理质量管理者视为核心工作。抓好综合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持续性改进是护理的重点工作,我院按照计划(P)、实施(D)、检查(C)、循环(A)的科学程序进行质控活动。在此基础上,不仅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而通过全院岗位分为护理管理岗位、临床护理岗位和其他护理工作岗位3类425个,跨科兼职动态综合模式上,在临床科室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护理部 综合质量管理 持续性改进 追踪记录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护理的执行力,促进创优护理服务的实施与开展,提升医院管理文化。方法通过创优护理服务的实施,分析影响护理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提升护理的执行力,保证创优护理服务顺利实施。结果增强护理的执行力推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完成。结论分析影响护理执行力的原因,护理加强管理培训,加强监督,关注细节,予以授权,可提升护理的执行力,从而促进创优护理服务的实施。

  • 标签: 护理部 执行力 创优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式处理脐带夹对脐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新生儿保留脐带夹的脐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新生儿去除脐带夹后的脐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并对两组新生儿的脐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新生儿脐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去除脐带夹后进行脐护理能有效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脐带夹 脐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适用于新生儿脐护理的有效方法,预防新生儿脐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240例,采用单纯随机的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3M有限公司生产的3M透明敷贴贴于新生儿脐,对照组采用传统护脐带对新生儿脐进行包扎,比较2组新生儿脐愈合情况。结果3M透明敷贴与传统护脐带在护带更换次数、护理时间及脐感染情况上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3M透明敷料贴具有面积小、防水、透气、抑菌的作用,为新生儿脐的护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标签: 3M透明敷贴脐部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脑中风后尿失禁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三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两组均每日施针1次,6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三部针刺法 中风 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骶移行椎的X现表现,探究腰痛患者腰骶移行椎发生率及特点。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拍片的7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DRX-NOVA(锐珂)行数字X线摄影。统计研究对象中腰骶移行椎病例数,并参照Castellvi标准将其进行分类。结果①入选病例腰骶移行椎发生率34.02%(247/726),腰椎骶化(73.28%)明显高于骶椎腰化(2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间腰骶移行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腰痛合并LSTV患者中,CastellviI型25例(10.12%);Ⅱ型137例(55.47%);Ⅲ型63例(25.52%);IV型22例(8.91%)。Ⅱ型最多,IV型最少。结论临床以X线诊断脊椎移行效果显著,可证实腰骶移行椎与腰痛关系密切。

  • 标签: 腰骶部椎体移行 X线 腰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器治疗膜周室间隔缺损后心电图变化,研究其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5月112例膜周VSD行介入封堵术的患者资料,连续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均窦性心律,术后共出现房室传导阻滞34例,发生率30.4%。经治疗,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4例恢复正常,5例出院时未恢复正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2例恢复正常,3例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仍有2例出院时未恢复;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2例恢复2例未恢复。I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经治疗6例恢复窦性心律,1例出院时未恢复;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全部转窦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2例恢复窦律,1例转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于第6天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1个月未能恢复改永久起搏器。结论房室传导阻滞是膜周VSD封堵术的常见并发症,多在术后早期发生,也应警惕迟发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经治疗多能恢复,不可逆的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应及时安装心脏起搏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心电描记术 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胆胰管汇合异常(anomalouspancreaticobiliaryductaljuncition,APBDJ)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和无APBDJ非胆囊结石病人胆汁中的成分变化,探讨APBDJ与胆汁成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影像学及胆道测压证实APBDJ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和无APBDJ非胆石症病人各30人,采集胆囊胆汁,检验胆汁中胆固醇、非结合胆红素、胆汁酸、Ca++、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胆固醇载脂蛋白2(sterolcarrierprotein2,SCP2)、胆囊收缩素(CCK)的成分含量,对比分析APBDJ与胆汁成分改变的关系。结果APBDJ胆石症组胆固醇、Ca++、SCP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胆汁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非结合胆红素、β-G、CCK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PBDJ可能影响胆汁成分的改变;胆汁成分中胆固醇、胆汁酸、Ca++、SCP2的改变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关系密切。

  • 标签: 胆胰管汇合部异常 胆汁 成分 胆囊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复习32例32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31例应用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治愈,1侧行肾切除。结果31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术后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有效保护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颊皮脂腺囊肿采用口内切口切除方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面颊皮脂腺囊肿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均采用口内切口切除术方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本次所收治的面颊皮脂腺囊肿患者,经口内切口,均将囊肿完整切除,达一期愈合标准,平均行1年随访,2例复发,再经口内切口切除术方案治疗后痊愈。结论面颊皮脂腺囊肿采用口内切口切除方案治疗,可达愈合标准,防范复发事件,值得应用。

  • 标签: 面颊部皮脂腺囊肿 口内切口切除术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护理是医院实现护理质量监控的重要部门,担负着整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任。如何实现护理对于医院护理质量的全面监控,需要护理对医院的护理质量监控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首先,要确定衡量质量的具体标准;其次,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此外,还要针对细节和薄弱环节进行特别管理,做好评价总结工作。

  • 标签: 护理部医院护理质量监控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小儿肠套叠手术方法后的复发率,以便了解回盲固定术是否有助于预防肠套叠术后复发。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5月至2010年9月进行手术治疗的49例肠套叠患儿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单纯肠套叠手术复位;肠套叠复位+回盲固定)分成两组,追踪随访至术后2-6年,比较分析不同手术组患儿肠套叠的复发率。结果单纯肠套叠复位的患儿复发率为12.1%;肠套叠复位+回盲固定的患儿复发率为6.2%。两组间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肠套叠手术复位相比,回盲固定术无助于预防小儿肠套叠复发。

  • 标签: 肠套叠 儿童 回盲部固定术 复发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24小时后脐采用复合碘消毒、局部暴露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6月出生的新生儿5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8例。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4小时脐采用复合碘消毒后暴露护理;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传统脐护理疗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脐周围皮肤红肿及脐带根部分泌物及炎症情况。脐带脱落时间的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出血(渗血),(P<0.05);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脐采用复合碘消毒后暴露护理有利于新生儿脐带残端早日干燥脱落及创面愈合,同时可节约医疗人力资源,且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新生儿脐部 复合碘 暴露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index,PNI)与肝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7年4月我院确诊肝门胆管癌,并行根治性手术的106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质料。结果患者术前PNI值平均为43.95±6.85。采用5年生存作为终点绘制PNI值构建Youden指数,计算PNI临界值为47.5。高PNI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高于低PNI组(P<0.005)。COX比例风险模型PNI是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问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结论PNI可作为一项简捷且有效的指标,协助判断肝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肝门部胆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