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输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高输血质量的策略。方法分析文献中输血存在的问题,包括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疾病、输血质量管理等不安全因素。结果输血过程存在很多风险因素。结论输血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对于各种风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尽可能消除输血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输血问题率甚至消除输血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输血 问题 输血质量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白细胞输血与常规输血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患者94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输血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7例)和观察组(n=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观察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输血方式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输血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少白细胞 常规 输血 不良反应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外科临床输血护理效果、输血风险以及输血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外科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输血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心理情况、输血风险和误差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风险和误差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外科临床输血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输血风险和误差,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外科临床 心理状况 输血风险 输血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用于临床输血治疗的价值。方法: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本院接诊输血治疗病患7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输血风险与输血误差发生率,研究组2.86%,比对照组17.14%低,P<0.05。针对SDS和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分别是(34.67±2.58)分、(35.12±3.04)分,比对照组(44.83±3.62)分、(45.72±3.96)分低,P<0.05。结论:于临床输血治疗中用针对性护理,效果好,且利于负性情绪的缓解。

  • 标签: 临床输血 影响 针对性护理 输血风险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医院中药饮片贮存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中药饮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消化科、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两组护士掌握输血相关知识的状况、错误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输血护理时按照输血路径进行操作,不但能够规范输血的相关操作流程,降低错误发生率,而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输血路径 临床输血 常规输血流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预输血患者在输血前的感染趋势以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接收的预输血患者50000例,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的受检患者中,由于输血原因不同导致发生感染的概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抗感染明显的高于纠正缺氧、外科手术以及其他(P<0.05);而病因不同导致发生感染的概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肿瘤明显的高于创伤、血液病以及其他,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细致的检查,既可以充分的对预输血患者感染情况进行了解,还可以有效的使输血安全性得到提升,并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预输血 输血前检测 检测结果 感染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输血安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输血检验开展质量控制。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情况。结果观察组配血问题、职业暴露、安全事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输血检验开展质量控制,可以强化患者输血安全性,减少安全风险。

  • 标签: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血液质量控制 血液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提高输血质量的输血现状和解决对策。方法对我市4家医院输血科的输血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并在准确了解输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提高输血质量的方法。结果我市4家医院输血输血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贮血冰箱不符合要求、输血科人员学历普遍角低、专业人员少、低龄员工笔比例多、输血人员对输血反应缺乏观察等。结论血站输血科的输血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保障输血安全和提高输血质量的根本要求。

  • 标签: 输血质量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Rh(D)阴性血型孕妇中使用储存自体输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当地某三甲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住院的Rh(D)阴性血型孕妇20例,并对使用储存自体输血后的相应血液指标同输血前的血液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血液学指标红细胞计数(3.77±0.14)x1012/L,血小板计数(187.17±13.43)x106/L。Rh(D)阴性血型孕妇采血后一天血液学指标红细胞计数(3.17±0.24)x1012/L,血小板计数(217.17±23.43)x109/L。Rh(D)阴性血型孕妇使用储存自体输血后的血液学指标红细胞计数(3.27±0.34)x1012/L,血小板计数(237.17±43.43)x109/L。20例Rh(D)阴性血型孕妇使用储存自体输血后,血液学指标同采血前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孕妇在进行采血时未发生贫血反应,无虚汗、面白、肢凉情况。对胎儿进行对应的胎心监护后,提示胎儿健康。结论对于Rh(D)阴性血型孕妇使用储存自体输血进行治疗,其安全性高,能够节约血液资源,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到临床。

  • 标签: 孕妇 Rh(D)阴性血型 储存式自体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回收输血技术用于剖宫产术大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针对院内2018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124例剖宫产术大出血病患开展研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2例。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血压水准、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参照组,研究组肝肾指标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剖宫产术大出血病患采用自体回收输血技术治疗获得了较为突出的运用效果,可以充分保持病患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妊娠结果,确保病患生命安全,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自体回收式 输血技术 剖宫产术 大出血治疗
  • 简介:摘要因各种不可回逆的肾脏疾病而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都可考虑作肾移植。肾移植手术主要是将移植肾的动脉与受者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移植肾的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吻合,移植肾的输尿管与受者膀胱或输尿管吻合。通常无并发症的肾移植手术比较简单,并且大部分患者在术前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已使病情趋于稳定,贫血也因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有所改善,所以一般不需要在术中输血。移植后如无并发症也不需要输血输血与肾移植间最重要的关系是应用术前输血以减少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肾的存活。自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广泛应用后,对肾移植前输血的价值又有争议。

  • 标签: 肾脏移植 输血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和高危科室。方法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需要输血的2500例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结果250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为1.0%;微柱凝胶检出的敏感度为100%,聚凝胺法敏感度为88.0%,2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占了总阳性率的80.0%。结论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检敏感度高,更有利于保证临床上的输血安全;对于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等出现反复输血的科室,在输血前更应该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以减少输血风险。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输血安全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现阶段,输血医学发展迅速,输血逐渐从血液安全转到了输血安全。输血安全涉及到多个环节,临床输血管理的质量持续改进,需要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管理、环节管理。输血病历质量的管理对于输血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也是出现医疗纠纷后强有力的证据。从输血病历中可以体现和发现每个环节的错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输血管理工作。

  • 标签: 输血科 管理 风险因素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