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检索针刺四缝穴疗法相关古籍,发现本疗法起源于明朝初期董宿的《奇效良方》,文中虽叙述不多,却涵盖了四缝穴的定位、所用针具及主治疾病。至明朝末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对四缝穴的定位有了更精准的论述,所用针具在针柄方面也有了创新。到清朝中期,在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中本疗法得以进一步完善,书中阐明了其主治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规范了具体诊疗技术等。晚清廖润鸿的《针灸集成》又丰富了四缝穴的定位,拓展了针刺四缝穴疗法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四缝穴 奇效良方 针灸大成 串雅内外编 针灸集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对针刺伤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探讨相应防护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我院85名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58.82%的实习护生不知道针刺伤后标准处理方法;49.41%的实习护生携带乙肝抗体;50.59%的实习护生发生过针刺伤;41.86%的实习护生针刺伤后有上报。结论基层实习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相关防护知识不掌握,针刺伤处理不正确,其中中专实习护生尤其显著。针对此情况,应该在实习前期强化职业防护知识,根据实习护生不同学历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临床带教工作,不定期地进行相关防护知识的考核,了解其对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完善职业安全教育,减少针刺伤的危害。

  • 标签: 基层医院 针刺伤 实习护生 防护知识
  • 简介:目的:观察欧洲人群对针刺的不同反应,分析机体的耐受性,为欧洲针灸临床干预时间频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68例2013年12月–2015年6月(MediQiAGDieZentrenfürTCM)瑞士原住居民第一次就诊患者的相关资料,对针刺的反应持续时间及性质进行归纳整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针刺反应65例(男28例,女37例),反应发生率38.69%,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针刺反应中,乏力49例(男19例,女30例)、酸胀痛12例(男7例,女5例)、循经传导2例(男1例,女1例)、痉挛1例(男),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持续时间:男(13.00±12.51)h,女(32.81±25.59)h,经t检验,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反应发生率及性质与性别无关;发生针刺反应的持续时间与性别密切相关,女性发生针刺反应的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针刺 机体的反应性 针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自2000年至2011年期间国内外有关针刺戒烟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以针灸戒烟疗法、戒烟、针刺戒烟、非药物戒烟疗法、smokingcessation,acupuncturetherapy,quitsmoking为检索词,分别于Medline、PubMed、EMBASE、BMJLearni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进行检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4篇相关文献,总样本量达5211例,观察对象涉及美国、中国、英国、马耳他、南韩、新加坡、瑞士、俄罗斯、土耳其和泰国等不同人群。但分析后发现,1.各篇针刺戒烟报导中的总有效率差别甚大,由0.6%至100%不等,研究结果令人怀疑。2.34篇文献中有20篇没有设置对照组,虽然治疗总有效率达90%以上,但无法客观说明针灸戒烟的优势。3.在14篇设置对照组的文献当中,只有6篇的实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表明有关针刺戒烟有效的临床研究证据仍显不足。结论对于未来的针刺戒烟临床研究,应该加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以求取得更可信和更有参考价值的实验结果。

  • 标签: 针刺 戒烟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化疗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神经毒性,降低神经毒性发生的同时,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针刺 化疗 神经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质量管理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成立PDCA小组,分散针刺伤的具体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以此来提升护理质量。结果通过PDCA管理,我中心护理人员的针刺伤例次数由49例次减少至15例次,使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并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规范了护理操作行为,提升了整体的护理质量。结论在预防护士针刺伤中运用PDCA管理措施可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使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更加规范,从而控制了经血流传播疾病问题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预防护士针刺伤 PDCA
  • 简介:曲阜市人民医院宋尚喜、徐粟等观察了针刺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如下:用26~27号1~3寸毫针,取百会、中皖、关门、足三里、关元穴;百会穴用1寸针向后平刺进针0.5寸,中脘穴用3寸针直刺进针1寸,关门穴用3寸针向下脘内下方进针l寸,足三里穴用3寸针直刺进针2寸,关元穴用2寸针直刺进针1.5寸,均为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前应嘱患者解尿以排空膀胀,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日。结果显示:本组78例患者,治愈52例,显效15例,好转6例,5例应本人要求加用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89.2%。临床疗效证实:本法具有升阳举陷之功效,疗效满意。

  • 标签: 针刺治疗 胃下垂 中医药疗法 百会穴 关元穴
  • 简介: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刺穴位可以镇痛.针刺穴位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手段,被用来缓解疼痛,治疗疾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针刺穴位可以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达到解除疼痛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但是,针刺镇痛的本质一直未被彻底澄清.近几十年,人们通过对针刺镇痛的实验研究,已初步证实针刺镇痛效应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的.

  • 标签: 针刺镇痛 机理 疼痛 治疗
  • 简介:根据针灸史学内容,结合历代医籍相关记载发现,针刺手法起源于远古,形成于先秦两汉,在晋隋唐时期缓慢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渐兴,明清时期经历繁荣与衰落,近代时曲折前进,在现代得以广泛研究

  • 标签: 针刺手法 源流 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根据中医学“泻三阴交补合谷”的理论,采用针刺合谷、三阴交治疗尿潴留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尿潴留 合谷 三阴交 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针刺伤是指针头不小心刺入皮肤深处并且出血的意外伤害,如果针头是被污染的,则患者可能有患上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特别是乙肝、艾滋病等。大量的研究证明护士群体是针刺伤的高危职业和群体。因此如何有效预防针刺伤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着重探究如何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 标签: 针刺伤 预防 危害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的患者多因阴阳失衡,心神不安出现夜不寐,昼不醒的睡眠障碍情况,高炀教授以“五心穴”疗法为主,临床中配伍治疗该类睡眠障碍的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跟随高教授学习多年,现整理高教授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经验认识,及自己对“五心穴”疗法的认识。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针刺 五心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中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彩超检查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0%、95.3%,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在肿瘤体积大小方面,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肿瘤体积分别(3.5±0.9)cm3、(2.7±0.8)cm3,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肿瘤体积缩小情况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方式,疗效确切,患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中药 子宫肌瘤 疗效
  • 作者: 夏美卉 张秦宏 蔡丽娜 岳金换 李晓陵 崔璇 高瑞雪 佟欣 王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9期
  • 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哈尔滨 150001,深圳九味中医门诊部针灸推拿科,深圳5180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磁共振科,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 1500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磁共振科,哈尔滨 150040
  • 简介:摘要后溪穴因疗效显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针刺效应机制尚不明确。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目前已成为可视化探讨针刺腧穴中枢效应机制的首选方法。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针刺后溪穴脑fMRI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与特异性两方面。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入手分析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综述相关科研成果与不足,为针刺临床选穴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并对后续针刺研究提出方向性建议。

  • 标签: 针刺 后溪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影响因素 特异性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