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7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于2007年12月19日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腹平坦,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胃镜提示“体癌”,活检病理:黏膜固有层内成片异型细胞。CT:底、体小弯侧及角部胃壁明显增厚,伴腹膜后及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胃癌伴淋巴结转移首先考虑,淋巴待排。CT及超声均未发现胰腺占位。术前诊断“胃癌”。术中见体小弯侧一约8cm×7cm肿块,边界不清,侵犯浆膜层外,周第6、7、8、10、11、16组淋巴结均肿大,

  • 标签: 胰腺淋巴瘤 上腹部疼痛 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 胃体癌 黏膜固有层
  • 简介: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感染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群。人体初次感染EBV后将成为病毒的终生携带者。在正常人体内,感染EBV的B细胞能被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控制[1]。最初的CTLs细胞免疫反应并不能清除EBV感染的B细胞,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瘤 EB病毒相关淋巴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滤泡淋巴(FL)是最常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2020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公布了多项关于FL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在一线治疗基础上的进一步方案优化、靶向治疗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FL的临床研究进展。文章将对这些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淋巴瘤,滤泡型 治疗结果 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淋巴CT和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方便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38例原发性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术前均先行CT扫描,再行MRI扫描,对比分析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CT和MRI对病变位置、范围、与邻近胃壁的关系、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诊断效果均较好。在累及黏膜、黏膜线中断和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方面,CT和MRI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337,P=1.000,0.337);MRI对累及浆膜层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4,P=0.021)。结论原发性淋巴CT和MRI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根据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资料,必要时可联合检测,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原发性胃淋巴瘤 CT MRI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恶性淋巴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包括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非何杰金淋巴分为淋巴结来源和淋巴结外来源,淋巴结以外恶性淋巴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原发性恶性淋巴与胃癌不同,手术切除率高,外科治疗是主要方法,对化疗较敏感。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6例原发性恶性淋巴患者,均采用术前化疗,待体缩小施行手术切除,术式为全胃切除术,术后再配合化疗。化疗方案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现将化疗期间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化疗护理 围手术期 非何杰金淋巴瘤 手术切除率 淋巴造血组织
  • 简介: 原发性恶性淋巴(PGML)约占所恶性肿瘤的1%~5%[4],患者Ⅰ期行肾癌根治和恶性淋巴切除术,右肾占位(肾转移癌)

  • 标签: 例报告 原发性淋巴瘤 合并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淋巴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诊断。方法:选取38例2020年5月到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其次,可出现腹部饱胀、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经内镜检查,有浸润型、溃疡型和糜烂型,各有16、12、10例,在临床诊断中,因其病理学特征及内镜检查结果常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需行病理学检查或免疫组化进一步诊断。结论:原发性淋巴其临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在诊断及治疗过程当中,要综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等提高其诊断率。

  • 标签: []原发性胃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内镜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恶性淋巴(primarygastricmagnantlynphoma,PGML)是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胃镜下表现形态多样,确诊和分型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如临床医师及内镜医师对原发性恶性淋巴临床表现、镜下表现认识不足,电子胃镜检查时不积极活检或活检取材浅,不易获得有价值的病变组织,无法确定诊断,本文通过分析原发性恶性淋巴临床特点和内镜特征,进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消化内科2014年01月—2017年02月确诊为原发性恶性淋巴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内镜特征。结果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11例CT均存在胃壁不规则增厚改变,6例CA125升高,内镜下表现符合溃疡型7例,隆起型3例,黏膜粗大型2例,病变内镜诊断率为0%,但均取病理活检,病理诊断率为100%,病理诊断均为B细胞来源淋巴,治疗效果观察存在并发症接受手术及术后规范化疗患者、规范化疗无明显并发症患者均存活,一般情况良好,化疗方案均为COPD方案。结论原发性恶性淋巴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表现形态多样,但多具有特征性影像学、实验室改变,同时积极取活检,可提高诊断率,COPD方案为主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内镜特征,诊断率,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BL)的临床特点,总结中国儿童淋巴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2017方案(CNCL-B-NHL-2017)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儿童淋巴协作组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36例年龄≤18岁BL患儿临床资料,均按照CNCL-B-NHL-2017方案分层治疗。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特点,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36例患儿发病年龄6.0(4.0,9.0)岁,男368例(84.4%)、女68例(15.6%)。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4例(0.9%)、30例(6.9%)、217例(49.8%)、185例(42.4%),危险度A、B1、B2、C1、C2组分别为1例(0.2%)、46例(10.6%)、19例(4.4%)、285例(65.4%)、85例(19.5%)。全组患儿中63例(14.4%)单纯化疗,373例(85.6%)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21例(4.8%)治疗中进展,3例(0.7%)复发,13例(3.0%)治疗相关死亡。随访时间24.0(13.0,35.0)个月,全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0.9±1.4)%,A、B1、B2、C1、C2组2年EFS分别为100.0%、100.0%、(94.7±5.1)%、(90.7±1.7)%、(85.9±4.0)%,A、B1、B2组整体高于C1组(χ2=4.16,P=0.041)和C2组(χ2=7.21,P=0.007)。单纯化疗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2年EFS分别为(79.3±5.1)%、(9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P<0.001)。临床分期Ⅳ期(包括白血病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4倍、中期评估有灶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38、1.23、8.52,95%CI 1.05~1.82、1.05~1.43、3.96~18.30)。结论CNCL-B-NHL-2017方案对儿童BL疗效显著,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伯基特淋巴瘤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1例11岁男童因“骨痛4个月余、发热伴淋巴结肿大3个月余”就诊,影像提示全身多部位占位性病变伴多发骨破坏,头皮肿物活检病理示OCT-2、BOB1、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阳性(胞质颗粒状阳性),CD30阴性,并检测到CLTC-ALK融合基因,诊断为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按改良LMB89高危方案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45 d因重症肺炎伴发呼吸衰竭死亡。该病儿童罕见,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理以表达ALK但不表达CD30为特征,治疗以高强度化疗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预后不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是具有独特生物学、病理和临床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占非霍奇金淋巴5%~10%,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即为晚期。套细胞淋巴具有侵袭性淋巴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的难治愈性特征,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药研究的进展,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滤泡性淋巴(FL)是成熟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淋巴类型,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具有很强的异质性。10%~15%患者可以等待观察,无需治疗;10%~20%的患者发生早期进展,整体生存时间明显缩短;30%~40%的患者可能发生组织学转化,需要强化治疗;迄今为止,大多数FL患者仍然不可治愈。FL的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耐受情况、肿瘤负荷及复发风险而采取个体化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为主要考量。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关于新型CD20单抗、PI3K抑制剂、EZH2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CD19 CAR-T治疗等新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滤泡性淋巴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WHO分类是一个全面的体系,使得全世界NHL的诊断有共同的标准。随机试验表明:标准的CHOP方案加上利妥昔单抗可改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的反应率和生存期。非清髓(降低强度)同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可能对NHL某些亚型患者有益,治疗相关毒性低于常规剂量同种异基因移植方案。对结合或非结合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正在进行前瞻性评估

  • 标签: 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常规剂量 WHO分类